壳聚糖、胶原及其复合膜性质的AFM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明的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新型、先进的表面分析仪器,自其问世的二十几年来,在生物、医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人们正不断寻求将其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本论文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观察了胶原蛋白在UV-B照射前后形态的变化,发现UV-B引起胶原纤维交联度的增加,当交联达一定程度后,照射时间的增加对交联度增加的影响不明显。过度辐射也造成胶原纤维某些点位的断裂损伤。这在生物体内将意味着胶原纤维功能的缺失。红外光谱图显示在胶原酰胺键的特征谱带区,辐射时间的变化没有引起胶原红外吸收的改变,说明UV-B照射下胶原分子之间只发生了弱的相互作用,未生成新的化学键。AFM作为一种高分辨的表面分析仪器,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是探讨胶原光作用机理直观、有效的方法。 用红外光谱仪研究交联剂戊二醛对胶原蛋白分子的作用,发现交联后胶原分子间氢键的作用增强,分子内氢键的作用相对减弱,表现在红外光谱图上,酰胺Ⅰ、酰胺Ⅱ带的各子峰的峰值发生了相应的位移,强度比也发生了改变。AFM观测的结果也显示这种化学交联剂的引入使胶原纤维的网状结构遭到破坏,说明戊二醛的加入破坏了胶原的三级、四级结构。 本文将胶原和壳聚糖溶液按适当比例混合,浇注成膜,并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成像观察共混膜表面的微观结构。发现纯胶原膜纤维束(直径约100—400nm)交织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纯壳聚糖膜呈线形结构:而共混膜形成互穿网络结构,随壳聚糖比例的增加,胶原纤维束变得松散,网孔增大,孑L隙被壳聚糖颗粒填充。二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共混膜表面吸附力得以调节,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共混膜这种结构是其优于单一组分膜的基础。 利用AFM观察壳聚糖、胶原及壳聚糖一胶原混合膜对红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壳聚糖膜表面荷正电,黏附聚集红细胞的现象最明显,胶原蛋白膜带负电,不易使红细胞黏附,红细胞保持了其基本形态,而胶原一壳聚糖混合膜表面呈微区相分离现象,壳聚糖正离子与胶原负离子交互镶嵌,在酸性溶液制成的膜表面,总体呈弱的负电性,表现为对红细胞形态产生轻度影响,部分红细胞形态有所改变。
其他文献
屋面是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保温隔热、防雨防漏的效果。屋面也是最直接接触外界自然环境的部位,能否做好屋面的防水工作,直接关系到房屋质量的优劣和人们居住环
<正>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行业的机器设备,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目前的九大行业财务制度都允许部分
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3种密度下的闽楠(Phoebe bournei)苗木地下及地上部分竞争关系及对总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闽楠苗木间距的增加,相关的竞争指数减小。同一密度下
<正>帕索里尼有关电影语言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诗的电影》和《现实的书写语言》两篇文章中。他认为电影语言是现实的书写语言,并具有自己的语法模式。文章试图对其电影语言观
为探讨水库浸没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小南海水库蓄水后重庆市江津区沿江建筑区受浸没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库浸没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机理,以及地下水位上升对建筑物地基
<正>《剑桥东南亚史》是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著名的东南亚史专家尼古拉斯·塔林教授为主编,由美、英、荷、日、澳、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学
会议
本文通过研究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的相关符号,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的图式符号,通过一些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找到提炼这些符号的方法,同时探索民族资源创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放水试验,研究2种台田类型(土坎,石坎)、3种台田级数(1,2,3级)、1种坡度(10&#176;)、3种放水流量(0.5,1,1.5m^3/h)下坡面流土壤侵蚀过程,分析台田措施下坡面
分子识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意义。例如 DNA 的转录,激素的作用制,免疫系统中的抗原-抗体识别,化学中的酶催化反应,以及很多药物发挥药效的机制都与之密切相关。
目的研究直接浸入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草药保健食品口服液中25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经超纯水稀释、调节p H后,过0.45μm滤膜。采用自动化浸入式固相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