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基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对社会的依赖性,通过对新加坡华语词汇使用的研究,探索新加坡华语近五十年的发展变化。研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通过广泛地收集新加坡近50年的华语书面语语料来建设新加坡华语语料库,运用定量统计分析法,深入的追溯新加坡华语词汇的发展变化。研究按三个历史阶段将五十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新加坡建国前,简称“早期”。第二个阶段为新加坡建国后与中国建交前,简称“中期”。第三个阶段为新加坡建国后与中国建交后,简称“后期”。研究按这三个历史阶段侧重分析新加坡华语词汇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新加坡华语词汇的发展变化类型,主要包括来源变化、形式变化、词义变化以及词语的消亡这四大方面。此外,研究也从词汇来源的角度探讨词汇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早期的新加坡华语词汇带有较浓厚的文言文色彩,中期则出现了文白参半的现象,而到了后期则转变为现代汉语。在来源的变化方面,新加坡华语词汇包括了传承词语,外来词语以及本土自创的新词语。这些外来词语主要借自汉语方言、英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研究发现新加坡华语的新造词和借词大部分都属于偏正式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虽然当中也有以并列式、附加式和动宾式的构词法形成的,但数量很少。在语音结构方面,新加坡的华语借词和新造词包含双音节、三音节和多音节,但到了后期有趋向于多音节的现象。在语序方面,有些词语从一开始就是以语序变化后所产生的新词出现在新加坡华语里,而有些新加坡华语所使用的词语则是与普通话相同,但这两类词语到了“中期”或“后期”都出现语序变化的现象。在词义方面,新加坡华语主要出现了义项的增加、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概念意义的变异和感情色彩的变异。总的来说,新造词语代表着新加坡社会的新文化发展,而英语借词则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国内其它民族的借词是民族交融的象征,而汉语方言借词则是地域民族融合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