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耐抽薹性鉴定与QTL定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重要蔬菜作物,年种植面积达180万hm2,为我国第二大种植蔬菜,在稳定我国蔬菜价格与市场供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白菜产业模式发生变革,春播及高寒地区大白菜栽培面积日益增加,并逐渐形成种植规模,而未熟先期抽薹是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害,会使植株在没有形成叶球或叶球尚未完全紧实之前发生抽薹,丧失商品性,直接影响大白菜品质、产量和周年供应。选用耐先期抽薹品种,是解决春大白菜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定位相关抽薹基因是筛选耐先期抽薹品种的有效手段。构建科学的耐未熟先期抽薹性鉴定方法和评价体系,是开展大白菜抽薹性研究的关键环节,也是耐未熟先期抽薹春大白菜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的关键技术。本研究选取抽薹性差异性较大的17份大白菜亲本材料,通过调查它们的表型性状,建立大白菜耐未熟先期抽薹性的鉴定和评价标准,分析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抽薹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找到了快速评价耐未熟先期抽薹性最佳鉴定指标。基于建立的评价标准,本研究选择极耐抽薹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系13DS9和极易抽薹大白菜自交系12DS134为母本和父本得到F2代遗传群体,构建了大白菜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大白菜耐未熟先期抽薹性进行了QTL定位,为进一步挖掘大白菜耐未熟先期抽薹基因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依据耐抽薹性鉴定与评价标准,对大白菜显蕾期、抽薹期、薹长5 cm时期耐抽薹性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三项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均可单独作为耐未熟先期抽薹性鉴定指标,其中显蕾期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抽薹性结果基本一致,是快速评价大白菜耐未熟先期抽薹性的最佳鉴定指标。2.未经过春化的大白菜可溶性蛋白含量(7.67-11.24 mg/g)均高于经过春化的大白菜(0.58-7.80 mg/g),春化抽薹后差异更为明显;春化抽薹前大白菜SOD酶活性(411.22-835.65 U.g-1FW.h-1)高于春化抽薹后的大白菜(150.00-420.00 U.g-1FW.h-1),未春化的大白菜SOD酶活性处于中等水平(190.70-585.99 U.g-1FW.h-1)。春化处理后,耐抽薹性大白菜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易抽薹性大白菜,SOD活性高于易抽薹性大白菜,这两个生理指标可以作为耐未熟先期抽薹性鉴定的辅助指标。3.以13DS9×12DS134构建了包括180个单株的F2代分离群体,对625对SSR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共筛选出90对多态性引物,其中有74对被连锁到图谱中,构成一张包含10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966.22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21.85 c M,每条染色体的标记数范围为3-18个。4.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F2代群体在田间试验表型数据,对大白菜耐未熟先期抽薹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1个QTL位点,具体分布为:A01号染色体上存在4个QTL位点,A03、A05和A09号染色体上各存在2个QTL位点,A04号染色体上存在1个QTL位点。其中可解释表型变异最大的位点是CT1.3,位于A01染色体上,在cnu-m474a-Br ID10593标记之间,贡献率为4.07%,其余QTL位点贡献率基本位于3.9-4.0%之间。
其他文献
1.问题缘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内涵是什么?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否合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就是认知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是否合理.这两个方面,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两个基本点:一是数学的学科思想,不管是新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我们的课堂要体现出数学的学科思想;二是学生的思维规律、认知特点,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教学.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两个过程"的合理性,即从数
期刊
深度备课是将一节课的内容放在大的学科体系中去认识和准备。深度备课有利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使其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从而从长远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占我国苹果面积70%以上份额的主栽品种‘富士’在生产上往往出现幼树难成花、成龄树大小年现象明显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表明,TCP转录因子可以与其它蛋白互作调控下游成花基因转录水平,进而参与成花调控。然而苹果等多年生木本植物相关成花调控机制有待深入解析。本研究以‘长富2号’为试验材料,结合外源激素处理,分析MdTCP14/15的表达特性,克隆MdTCP
苹果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作为近年来影响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真菌病害,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内普遍发生,严重降低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对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这两种真菌病害进行有效控制是苹果产业急需破解的难题。因此,从分子水平进行探究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HD-Zip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响应生物胁迫过程,对植物免疫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苹果中报道较少。因此,
中药材是中医治疗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源于不同产地的中药材,因其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人工照料等因素,会导致不同产地的中药材所含元素含量、有机物成分(质量标志物)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其药效。微量元素分析和产地溯源不仅能够解决不同产地中药材混用、以次充好的问题,而且能够为药理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作为药材检测的新兴技术,具有微损、原位分析、多元素联测等优势。本文基
梨园水电站工程最大坝高155m,溢洪道最大单宽流量为210.9m2/s,属于典型的高水头、大单宽流量泄洪工程,为防止挑流雾雨影响地面厂房运行和下游观音岩堆积体稳定,出口采用一种新型底流消能工——跌坎突扩型消力池。跌坎和突扩的存在可有效降低消力池临底流速并提高消能率,但也导致消力池内水力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的分布特性将严重影响消力池底板的安全稳定。本文依托梨园水电站溢洪道跌坎突
在我国实际生产中,由于冬季的严寒和春季的倒春寒等原因,许多对低温敏感的重要园艺作物[如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常遭受亚低温胁迫,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因此,开辟抗亚低温胁迫的新思路,寻找新方法是当务之急。研究表明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可以增强番茄对亚低温的耐性,但具体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低温敏感型番茄品种‘金棚1号’幼苗为试材,探究外源AL
结核病(TB)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破坏性影响。唯一使用的卡介苗疫苗可以在儿童时期预防严重结核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护效果减弱,对成人的结核病保护有限。传统的结核亚单位疫苗主要诱导细胞免疫。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反向疫苗学、粘膜免疫和抗体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结核亚单位疫苗,作为传统疫苗的补充。反向疫苗学是确定候选疫苗
葡萄卷叶病毒3(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3,GLRaV-3),在葡萄卷叶病毒中,被认为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葡萄病毒,而葡萄抗病毒育种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前期对酿酒品种‘赤霞珠’上的GLRaV-3-SHX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本研究在其保守区域序列(ORF4-8)上,分别设计了CRISPR/FnCas9和Lsh Cas13a的sgR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全球性的葡萄病害,我国葡萄主要产区都存在这类病害,尤其在多雨湿润地区产生广泛,是葡萄首要病害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植物抗病中作用的报道在近年来越来越多,但在葡萄中有关lncRNA的报道尤其是抗病方面的还没有专门的报道。本研究前期对中国野生复叶葡萄‘留坝-8’和欧洲葡萄‘黑比诺’的叶片在接种霜霉菌0h,12h,24h,48h,96h,120h这六个时间点进行转录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