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深基坑支护问题成为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新热点、难点。临近地铁隧道、地铁车站等地下构筑物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受附近土体产生的约束作用,影响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致使其土压力的分布与普通状况有所不同。基于对这类问题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方法,以西安市某邻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同时考虑地铁隧道、深基坑和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不同参数影响下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并得到以下结论:(1)桩长、桩径、桩体刚度、桩间距和桩排距改变均能使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受力性能发生变化。此外,冠梁影响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桩顶位移大小,桩长和桩排距影响桩底位移大小。(2)就影响程度和施工采用优先级而言,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性状有着最为明显的影响。排距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双排桩前、后排桩之间土压力的分配比例,进而导致双排桩前、后排桩桩体的变形特征出现差异。除此之外,桩间距和桩体刚度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次之,桩长和桩径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最小。(3)根据双排桩不同的弯矩分布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配筋方式:当单桩弯矩分布大小不一时,可以采用分段配筋;当前后排桩弯矩大小不同时,可以采用非对称配筋;当单桩弯矩的增量不同时,可以分段和非对称配筋方式联合使用。(4)基坑至隧道的距离越小,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产生的影响就越明显。当基坑至隧道距离变大时,地铁隧道的存在能大幅减少桩体水平位移,改变双排桩桩体的受力变形性能,基坑至隧道之间的地表沉降量会有所减小,但远离基坑端地表沉降量会不断增大。随着基隧距离的增加,这种作用将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为止。当基坑至隧道距离从10m增加到30m时,基坑附近地表沉降量会增加5-6倍。(5)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深,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产生的影响就越大。地铁隧道的存在对临近其的基坑开挖工程有巨大的影响,地铁隧道的存在能明显改变基坑和地铁隧道之间土体的沉降模式和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地铁隧道对基坑开挖产生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双排桩支护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将大幅增加,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量也将快速增加。当基坑深度由10m增加至25m时,基坑周围地表最大沉降量也变为原来的4倍之多。(6)临近地铁隧道深基坑东侧支护结构背部土体出现的沉降形式为凹槽形沉降,而基坑西侧沉降特征则有所不同:在离基坑较近处,地表出现凹槽形沉降,但沉降量远远小于基坑东侧;在离基坑较远处,地表沉降随距基坑边界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