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资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趋向复杂化。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人地矛盾、土地不合理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绥芬河市作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主通道,对外经济合作的窗口和桥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城市发展空间有限。针对土地利用难以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本文以绥芬河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既可以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政策支持,又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实践方法支持。优化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绥芬河市土地的综合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区位理论、系统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等为指导,采用一系列指标分析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做驱动力分析,构建基于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探寻土地利用的最优结构。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依据1997-2005年绥芬河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分析法、信息熵分析等指标分析绥芬河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2)利用绥芬河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绥芬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3)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依据历年绥芬河市社会经济状况,预测绥芬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构造基于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应用计算机求解,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和择优。(4)提出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依据以上分析和模型求解,研究成果如下:(1)绥芬河市1997年至2005年土地利用程度总体水平较高,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还处于发展时期。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来看主要是农用地逐渐减少,特别是耕地和林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迅速扩张。(2)影响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和土地管理政策。(3)依据绥芬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设计流程,建立了基于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该市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特点,最终确定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耕地4284.90公顷、园地39.37公顷、林地31244.94公顷、牧草地1552.93公顷、其他农用地160.88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906.9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67.80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41.55公顷、未利用地1154.16公顷。(3)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强耕地、林地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实现城市用地有序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