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prodr.)又名大酸叶草、铜锤草、紫花酢浆草、多花酢浆草,系酢浆草科多年生宿根性阔叶草本。该草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我国则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和云南等地,曾作为观赏植物引入长江以北地区,后在南方地区逸散为野生杂草。红花酢浆草具有极强的繁殖力、生长能力和侵占性。在贵州省贵阳及独山地区常为害辣椒、玉米、花生、大豆、西瓜等作物,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当地旱地作物的恶性杂草之一;在南方地区成为城市草坪杂草,或园林地恶性杂草,是重庆地区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植物。 目前对红花酢浆草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化学除草剂尽管在解决全球的粮食危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残毒污染,使得环境质量恶化,并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耐药性杂草种群上升和抗化学除草剂杂草的出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利用生防菌控制红花酢浆草的研究尚刚刚起步,但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性高、持效期长、投入少等优点,因此该领域是极具潜力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调查发现,重庆市各城区红花酢浆草均有不同程度的叶斑病发生,部分城区极为严重,可造成红花酢浆草大面积枯死。而目前对引起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病原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调查方面,关于该病原菌的其他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 试验对重庆市西南大学校园内的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并进一步就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液体培养时间对菌丝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进行了病原菌对主要农作物的安全性测试。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 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仅为害红花酢浆草叶片,斑点生于叶的两面,近圆形,直径2.0~9.0mm,有时多斑愈合,叶正面斑点中央浅褐色至中度褐色,边缘暗褐色,具浅黄褐色晕,叶背斑点灰白色至青黄褐色。子实体叶两面生,但多生于叶正面。病原菌子座无或仅由少数无色球形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短,单生或簇生在球形细胞或内生菌丝上,近无色,多基部较宽,不分枝,直立,上部具1个曲膝状折点,顶部圆形至圆锥形,或近平截,无隔膜,3.0~20.0μm×2.0~4.0μm。分生孢子窄,倒棍棒形至圆柱形,近无色,直立至弯曲,顶部尖细至钝,基部倒圆锥形平截至近平截,2~9个隔膜,20.0~86.5μm×2.0~3.0μm。依据上述特征,判定引起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假尾孢属真菌红花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 Goh&Hsieh)。通过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获得病原菌,将其命名为JH-016-01。 研究结果显示,适合红花酢浆草假尾孢菌生长的培养基有红花酢浆草叶片煎汁+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