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O2(M=Pt、Ru、Pd)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及能源枯竭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两大世纪难题。纳米半导体材料和纳米技术的问世为人类迎接这两大挑战指引了新方向。TiO2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廉价易得等特点在光电转换和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TiO2纳米管作为TiO2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比表面积大、催化效率高、物化性质稳定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催化电极和CO2还原领域中。然而,由于TiO2本身对可见光利用率不高、导电性差、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所以依靠单纯的TiO2并不能很好的实现以上目标。本文着眼于TiO2的改性研究,先后采用石墨烯和贵金属修饰,并将其应用于甲醇氧化和CO2光电还原中。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采用阳极氧化法在柔性钛丝上成功制备了排列有序、孔径长度均一的TiO2纳米管(TiO2NTs),煅烧晶化后作为工作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通过脉冲电沉积技术在氧化石墨溶液中制备TiO2NTs/石墨烯复合材料RGO-TNTs。继续以RGO-TNTs为工作电极,以三氯化钌和氯铂酸为电解液,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制备出粒径约为5nm的PtRu双金属材料。通过控制沉积循环次数来调控PtRu的沉积量。分别探究了Pt/Ru比为1:0,1:1,1.25:1,1.5:1,1.75:1,2:1时所得材料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最佳Pt/Ru摩尔比。(2)以三氯化钌和氯铂酸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制备出了比传统PtRu粒子大的粒径为50nmPtRu-alloy-RGO-TNTs的合金材料。通过TEM和SEM对其表面和内部形貌做了表征,通过元素分布图、EDS等分析了PtRu-alloy-RGO-TNTs的元素组成。以PtRu摩尔比为1.25:1时的PtRu-RGO-TNTs和混合沉积得到的PtRu-alloy-RGO-TNTs两种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者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以及其它电学特性。探究石墨烯对PtRu-alloy-RGO-TNTs特性的影响,并对温度对复合材料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作了系统分析并确定最佳工作温度为70℃。(3)以PdCl2为电解液,以制备的RGO-TNTs为工作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成功制备了Pd-RGO-TNTs复合材料。为了探究催化剂的光电特性,展开了对其漫反射、光电流、荧光、交流阻抗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d-RGO-TNTs复合材料展现出良好的光电特性。催化剂在光电共同作用下成功将CO2还原为CH3OH、C2H5OH,产量分别为1624 nmol/cm2?hr,536 nmol/cm2?hr,在控制CO2浓度的同时实现了碳的资源化。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制备新型纳米材料用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和高效绿色新能源电极材料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以重金属离子的降解和持久性有机
收入分配不公和社会两极分化这两大特征一直与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相伴相随,而巴西是拉美国家中比较突出的,但巴西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启动社会领域的改革,形成了一套行
近年来,巴西与俄罗斯关系发展平稳,双边合作机制正常运行,但整体看来两国关系仍趋于平淡,内生性动力不强。巴俄双边关系中存在诸多有利因素,如交往历史久远、政治立场趋同等,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贸易便利化的衡量细化到二级指标,首次系统地测算了拉美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利用拓展的贸易引
2015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最终基本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来自拉丁美洲的3个成员国墨西哥、智利、秘鲁均属于"太平洋联盟"成员,拥有较为开放的经济和政治模式
墨西哥于1992年在对其宪法第27条修改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农业法,从而结束了实行接近80年的土地分配制度,放松了对集体所有制土地的限制并允许其部分私有化。土地制度改革的目
本文采用新型发泡辅助法和传统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C/TiO2微板以及C/TiO2无定形膜。C/TiO2微板用于液相降解,以苯酚作为模拟有机污染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考察了焙烧
氯化钙(CaCl2)是一种价格低廉且有一定吸湿性的无机干燥剂,但吸湿量不高,且吸湿易液解而污染物品,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丙烯酰胺交联聚合物是吸水材料,其因高分子链上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是一种在室温时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故被称为新世纪的“绿色溶剂”。近年来虽然对ILs的各种应用研究进展迅速,然而其对生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烧结厂大规模地安装和使用烟气脱硫设备,进而产生大量的烟气脱硫副产物,目前各类脱硫技术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如何高效处理脱硫副产物。本文在参考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