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ag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史记》阅读的发现,使得教师明白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不宜让自己的认识和对作品的解读来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做到个性化的阅读,做到以讀者为中心,使语文教学走上知识积累、情感认知、审美教育的理想之路。
  关键词:史记 文本阅读 个性化 情感体验
  高中级语文选出几篇《史记》的节选文字作为文本让学生阅读,其目的是除了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章中人物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要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然而,真的是这样么?大部分教师把精力投入到了字、词、句的解释,忽略了文本的所表现出人物性格、审美特质的阅读,即便是有的教师能对文章里面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进行一番讲解式的评赏,但学生们一致都会认为该文人物的描绘是相当的准确。真的是这样吗?
  我在重读了《史记》后,特别是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后,有了新的认识。
  在一些课文中,司马迁给我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吗?请看高一课文《鸿门宴》中这样的语言:“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意识是说“樊哙用力瞪着项王,把眼角扯裂”。此两例只能从文学的角度讲得通,即司马迁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我再次翻阅了整篇的《项羽本纪》,在司马迁写到“垓下之围”时,有如此语言:“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此处堪比虚构性很强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一声喝断当阳桥、吓死夏侯杰的张翼德,又是何人在冷兵器时代能够“下马持短兵接战。所杀汉军数百人”?在高三课本中《廉颇蔺相如如列传》中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是说“蔺相如抱着和氏璧靠着柱子对秦王发怒,把自己的帽子都顶了起来。”再者,刘邦真是“不事家人生产事业、好酒及色”、就连项王烹了自己父亲也说“分一杯羹”的无耻小人吗?我们还可以在《史记》中,可以读到“武帝初继位,尤敬鬼神之祀”[1]。胶东的栾大进因进贡长生不老之法被封为“五利将军”,还有齐人少翁“以鬼神之方见上”。《今上本纪》里这种喧宾夺主的写法让我们似乎看到汉武帝只是一个大讲迷信之人,他的雄才大略哪里去了?
  在这里,我以为司马迁把一些文学性的语言用在信史里,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什么是历史的真实?应该秉董狐之笔,做到“不隐恶,不饰非”[2],应该如同记载“崔杼弑其君。”的史官那样。“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3]在《鸿门宴》一课中,我给学生提出了“假如项羽称帝会怎样?”我是想说历史选择了刘邦称帝是必然的,“所有的一切都沉淀于人格(荣格语)”。项羽中给我们的是烧阿房、坑降卒、屠城池的印象,而刘邦则是一如咸阳就约法三章。绝非项羽最后的一声长叹“时也,命也,非我也。”在此我举出这些事例,并不是诋毁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鸿篇巨制,我的用意目的是想说,对一文本的阅读应多角度的,我们的学生应该和教师一样都有解读文本的权力,切不可以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让学生的大脑成为我们的跑马场。因为语文的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是多元的,对语言的感悟就有了区别。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感悟。只有倡导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符合“新课标”提倡的“个性化阅读”的精神。一个现代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像西方传统哲学认为的那样,做到“冷思”——冷静、客观。也就是完全抽身于事物之外,站在事物的本质角度上,这样才能更为客观反映人生和世界的夲象。因为“一旦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就成了独断论,认为反对自己的人,就是反对真理的异端,于是就将这种人视为敌人,结果只能是,不把他们消灭,就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自己观念的人。”[4]把此思想迁移到文本阅读上,就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指出:“让学生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自己的解析赖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新课标”里,又进行了阐释:“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构建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认知,注重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这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多样化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文本里面知道事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或是得到心灵的净化,或是享受到审美乐趣我想,这正是在我们这个变革的思想大潮里“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唯有如此,语文教师才能够摆脱“语文越来越不知道教什么”的困惑,学生才能够摆脱“语文学不学都一个样”的冷漠。“唯有这样,语文才会因为‘读懂,则会做,读准,则做对’。这也是语文高考必须遵守的考试律令。”[5]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改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和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低劣的局面,这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要在学生阅读时,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真正张扬学生阅读个性,使之获得终身阅读品质、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学科,能否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应成为换了愉快的认识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将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分析综合,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繁殖,教学中不愉快的情感,将会使人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抑制学生思维活动,阻碍学生智力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可见,
期刊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根据的系统化学科,而“试验”则是人们研究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探究性教学和学习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便更是显而易见。  一、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光“讲”而不去“操作”,连重要的演示实验也只是纸上谈兵。这样弊端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淡化
期刊
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
期刊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潜心研究和不断摸索的课题。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三”字秘诀,即突出“三为主”,确立“三阶段”,抓好“三练习”,严把“三关口”,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突出“三为主”  在写作训练中,首先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提前备课,提前两周给学生创设写作氛围,使学生进人写作角色。到作文时,学生就会有得写,知道怎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里,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教学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學习、探究
期刊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我想:在学习中能享受到乐趣,学习必然是一种快乐;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培养兴趣,要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期刊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鼓励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山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照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目标前进。”邓小平同志的批示止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理论根据。他特别强调要“使每个人按照不同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前进。”这些话对我们实施“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进行英语教学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期刊
信息技术课对很多同学和老师来说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网络已经融入其中。许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习惯到遇到任何问题就利用网络寻找答案,可学生找答案的本领再强看到的也是别人的思路,在自己没有进行任何思考前就开始找答案,这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新课程强调的是三维教学目标,笔者以信息技术选修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工作原理”一课为例,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思路,跳出了传统的
期刊
“课堂阅读”, 是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指导学生阅读理科书籍,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在决定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的同时,我就把数学课本作为学生自学的教材,利用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新知识。  为了推行“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我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思想动员,向学生讲清道理,人的一生要不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