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要让无知者有畏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涛,42岁的资深书画装裱师。八十年代开始学习南派苏裱艺术。经他手修复的百余件作品中,有皇帝亲笔御书,也有普通家庭中祖传的造物,既有名家大作,也有宋、辽无名残本、拓片,许多全国、个人书画展及拍卖会上作品,都由他的“天凡装池”工作室接裱的。
  这二十多年来,张涛每当接到一件好作品时,感觉就如恋爱时那样兴奋和喻悦。三十多道装裱的工序中,他会时刻享受到无尽的乐趣,特别是在列熬觖作品修复时,更加让他体会到“修旧如故,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功与喜悦。
  
  守卫传统文化
  
  近两年来,张涛开始淡出他苦心经营二十年的装裱店,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传统书画装裱的义务宣传中。他开设“苏派装裱”网站,印刷苏派装裱的宣传册免费发放给所有裱画店、书画团体及个人,希望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向各种各样的人宣传传统苏式装裱。
  中国装裱艺术是伴随书画艺术一同成长的古老技艺,有着1500年历史,而今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书画装裱主要分成两大派别:南派和北派。其中南派中苏裱主要采用清雅简洁格调,力求坚持高古素雅的装裱审美观。
  说到现今装裱业的状况,张涛十分悲伤, “现在琉璃厂及全国各地的书画装裱市场,大多被快餐式的‘机器装裱’占据。除了现代化操作简单快捷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业内对装裱知识以及道德底线的缺失”。
  张涛很气愤地说起几年前在琉璃的经历:在某家装裱店,他亲眼见过郭沫若的精品自作词,一平尺(33公分见方),草书,格式规整,真迹无疑。可店主跟物主说,“作品这么小,裱张片后你再去配框吧!5块钱,马上就好!”张涛愤然对物主说:“像您这样的精品绝对不可以机裱,那样会永远毁了这件作品,我也是做装裱的宁愿不收费为您裱出来!”物主顿悟地拿着郭老精品消失在人群之中。
  中国传统装裱是非常严谨和精细的工艺,要经过蒸字画、托芯、染料、配料、镶活、备纸、祓褙、上墙、打蜡、砑活、装杆等等大小三十多道工序,至少历经一月才能完成,经过传统工艺处理的水墨作品不仅显得更平服素雅,还能延长保存时间,保守地说,传统装裱可以使作品保持80~150年,多则200年。
  而日本发明的“机器装裱”不能完全揭裱,在高温下长时间压合,对书画、纸张、印章以及作品鲜亮颜色部分都会产生变色等诸多问题,日本书画家早已将这种“机裱”工艺从其主流市场清除,推崇“传统手工装裱”,但在中国“机器装裱”却仍大行其道。
  
  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正是因为看到了太多诸如临街水洗旧画的“无知者无畏”创举,张涛觉得这个行业如此发展下去真是太可怕了,如今中国的书画市场越发火热,而与之相匹配的书画装裱行业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歧途,在市场上看,真正有手艺的老艺人不再教徒,而正在教徒的艺人们大多没有真本事。我们这代若还能幸运地饱览中国书画艺术之高深和神韵,可是后代子孙却只能在谈笑中闲聊老一代装裱师是在“无知”中生存。更急迫的事情是,等本世纪传统装裱师老了,中国的传统装裱艺术将会绝学,几千年的手工工艺将会断代,到那时,书画市场何能谈到兴盛?
  而张涛每每想到自己已是四十好几,光靠自己还能挽救多少经典名作,就毅然淡出开了二十多年的“天凡装池”工作室,而跟随自己十多年的徒弟开了新店“锦霞堂”,除了做装裱活之外,也做一些培训工作。
  当笔者开玩笑地说,这个行业是不是赚钱很多?张涛坦言道,揭裱古旧字画时,装裱师是以每一平方厘米为单位去修复的,虽说修复古旧字画在用材上没有什么高成本,但都是靠装裱师自身的高超手艺、多年经验和超人的耐心完成的。既然“以每一平方厘米为单位计算修复价格”,似乎赚钱也很多,可是为何没法发扬传统苏裱手艺呢?现在的学徒可能第一句话会说“我学了这个以后能赚多少钱?”现在社会的现实压力导致没人静心学习。
  张涛回忆起自己的学徒经历,十几岁的他在前三个月啥也不能动,就只能站在旁边看,三个月过后才开始做擦案头、扫地,半年后才可以冲调浆糊、托纸、染色等准备工作,后来才跟着师傅学习如何装裱。
  装裱是“学海无涯”的行当,有时候需要修复文物,就要求装裱师在修复前充分了解所修书画的质地、年代及各种相关历史、地理等信息,从而定出修复的大体程度。很多人做了十年由于工艺水平不高超,赚不到大钱可谋生,可等到上了岁数,眼力差体力不够对要求精细工艺的装裱都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作为传统手工艺人,时刻都要坚守职业道德的,这对现代学徒也是很难做到的,比如“绝不能向认识的书画家索要作品。”张涛深深牢记自己的师傅的教导。
  张涛致力于宣传苏裱传统工艺已经两年了,可是社会不认可,同行也敌视。但一想到曾经自己立志苏裱行业,上要对得起祖宗遗产,下要对得起子孙后代,他说: “我曾在装裱字画中收获了二十多年,现在衣食无忧了该是回馈这个行业的时候了,在有生之年,我会更加倍努力做宣传,也许以后出书或者在电视台讲课”。
  随着采访的结束时,张老师感叹道,个人已度过不惑之年,虽然今后衣食无忧,但对祖国传统手工装裱艺术的宣扬和传承的这份责任却时常压在心中,现在又参与北京四合院的重建和保护,对中国传统的那份热爱是底无法割舍的,希望这种“大爱”能够再次成就书画装裱界往日的辉煌。
其他文献
年初,一段“酱油春晚——静心之阴阳能量舞”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这不是普通的一段舞蹈,而是相爱的两个人心灵感知的彼此呼应。这段舞蹈的创作者及表演者正是余高大李戈泉夫妇。  47岁的余高大外表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他笑称,自己目前的整个健康状况都要好于十年前,自我满意度更要好于十年前。十年前他是湖南电视台生活频道营销部主任。现在,他称自己从事的事业为“生命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知生命价值,唤
期刊
中年危机与生理相关,多数人无法避免,任何时代皆如此。但在当下,中年危机话题显得更沉重。贾宏声的纵身一跃,揭开了中年所有的伤疤:事业瓶颈、情感迷失、身心病痛……如今最火的影视剧,大都涉及中年危机的话题,《手机》、《蜗居》、《非诚勿扰》……作为社会中坚,本身已脆弱,眼下的转型社会结构更将这种脆弱暴露无遗。    只看到“危”,却从未抓到“机”    “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间人到中年,好像还什么都没准备好
期刊
就目前职场各种年龄基线,我们发现普遍企业员工的年龄层都在不断向下修。一般而言凡是基层员工超过35岁、主管阶层超过40岁者,求职者都会碰到“年龄天花板”。很多企业评估员工的生产力与贡献度,已经不再认为40岁是巅峰期,而是逐渐看好29~35岁。毕竟,从企业发展成本而言,中年员工的薪酬一般要高于年轻人,与其花高薪雇用一个中年员工,不如用更低廉的成本,多雇用几个年轻员工。  作为进入中年的职场人而言,很多
期刊
日前,2010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青岛圆满落幕。国内电子阅读器领军企业汉王科技,今年再次携旗下众多电纸书产品集体亮相。刚刚上市的汉王电纸书D21状元版一经展出便引来了众多观展者的关注。  据介绍,电纸书D21状元版是专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贴身家教”。汉王电纸书状元版拥有纯白色时尚外观,手写、键盘双触控,内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快译大典》、《大英百科》等五大权威词典,还
期刊
国人个人财富结构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工资、奖金到投资收益,外汇已经成为个人财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在海外消费、投资,但仍需面对汇率浮动、国内个人外汇使用限额等诸多问题。  要让“全球化”带来的外币收益更多地“兑换”成个人财富,做一名与世界同步的家庭首席财务官,外汇管理是重要的一课。要成为自己的“外汇管家”,一切还要从汇率开始。    Spot 1 家庭财务管理“全球化”   
期刊
这样的新闻多了,才相信创业是会上瘾的。这种瘾混合了对成就感的追求、对遗憾的不接受、对创新的渴望和对突破自我的挑战。  财经新闻的套路都是某某名人又创办了一家新公司,目标市场有多大、商业模式如何、投资人趋之若鹜、计划多久之后上市……我们不打算研究李开复博士,他做职业经理人时的辉煌难以拷贝;我们也不打算探讨季琦每次在商业上都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创业案例,写手和看客都要求他是“传奇”。创过
期刊
创富机会依在    别看现在创业板进行了高台跳水,其创富机器的名号依然能保存。在上半年上市的新股中,上市首日即市值过亿的富豪有653人,其中创业板占据半壁江山,而藏身其后的20家风投公司,平均回报逾5倍。历经半年股市振荡大跌,截至7月13日收盘,上半年新股过亿富豪剩下不到600人。  摘自《信息时报》
期刊
1 大额支付时:优势明显    旅行支票有如同现金一般的流动性,支持找零,也可在目的地兑为当地货币。它没有使用期限,永远有效。它比信用卡、现金都更安全。如果不小心丢了,你可以拨打电话理赔,理赔的条件是:支票已初签,且未复签,能提供购买合约和支票序列号。对于偶尔出国的人,旅行支票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在需要大量现金支付的场合,其优势更加明显。    2 本币购买:更实惠    旅行支票的使用是有成本的
期刊
在集约化肉羊养殖中,早期断奶以缩短养殖周期成为肉羊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率的常用技术。但在羔羊断奶时间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大多以刺激瘤胃迅速生长为主要手段来保证断奶后羔羊的生长状态。然而羔羊断奶后饲粮结构由母乳向固体饲料转变,这一过渡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羔羊瘤胃和小肠形态功能的生长发育。目前对于不同时间断奶的羔羊前胃-小肠生长发育的“匹配程度”缺乏研究。因此,本研究认为:在胃排空和“回肠刹车”机制的协同调控下,羔羊整个消化吸收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羔羊前胃-小肠(特别是瘤胃-小肠)的形态功能的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最
调查    手机最终会成为超级终端,3G应用是必然途径。那么,什么样的人使用3G最频繁呢?    调查结论    数据表明,3G服务主要受两类人应用比较多:一类是年龄在26~29岁之间,他们接受新事物快花钱不手软;另一类是年龄在36~39岁之间,他们收入稳定、工作繁忙,灵活的3G网络能让他们随时随地轻松处理各种公务。大多数人的手机主要还是用来拨打电话,而高龄组的人则相反,他们更爱使用短信,这也许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