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是旅游大省,据统计,2010年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7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20亿元,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快速发展的云南旅游业,需要大批高素质旅游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与云南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模式。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或岗位群,即依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学生就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强调知识的有用性。旅游企业除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云南旅游业人才需求,可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涉外旅游业务操作能力的旅游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为旅行社、饭店及各类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企业培养能具体操作导游、饭店服务和市场营销业务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旅游管理部门培养能从事旅游景区(点)、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财务运筹和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综合化的特色,为学生终生学习、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做到课堂教学课程与课外实践课程相结合,构建以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技能为框架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理论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实训环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见下表)。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①将专本套读独立本科的衔接课程(大学英语、政治、数学)植入到教学计划中,使大量有意向继续升本的学生有可能在专科毕业时,同时取得本科文凭,节省了读本科的时间和金钱。②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和职业能力与创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的能力。本课程模式立足专业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性和应用性较强,充分体现了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学生在第二学期就可进入职业技能模块的学习,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突出,技能课占总学时的35%,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技能的程度和今后就业的方向,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具有以职业素养和技能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特色,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三、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
1.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与当地旅游企业如饭店、旅行社、旅游公司、景区等达成共建协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根据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训、实习,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接触社会,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培养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了解、适应社会,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针对性地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见习、实习,既可增长知识又能锻炼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也可得到快速提高。
2.与旅游企业联合办学
学校可按照用人单位需求,结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开设专业课程,并根据专业岗位需要对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弹性管理;企业全程(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介入教学,将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环境(如饭店、景区、康乐场所等)融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强化专业思想,养成良好职业习惯;企业还可派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拓宽专业视野,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特点,给学生上专业课并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方面给予指导;同时,企业还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尽早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
3.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应既有旅游企业一线的行政主管人员,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旅游企业高管人员,又有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专家及高校资深教师。他们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论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课程内容,以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定期进行座谈研讨、讲座,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指导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使专业教学更具开放性、实践性、现代性、适应性和超前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技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旅游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第一,有计划地派教师到高水平大学的旅游学院进修相关课程,这样他们既可提高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又可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创造机会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开展调研,了解行业运行动态和社会需求,从而调整和指导教学。第三,要求专业课教师尽可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鼓励他们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成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型人才。第四,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可在企业聘请一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业内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这样就能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的、高起点的、具有较强理论素养,又有开拓性、创新性、实践性品质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批素质高、技能强的旅游专业人才。高职旅游培养应主动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为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有力保证。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高职学院)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或岗位群,即依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学生就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强调知识的有用性。旅游企业除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云南旅游业人才需求,可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涉外旅游业务操作能力的旅游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为旅行社、饭店及各类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企业培养能具体操作导游、饭店服务和市场营销业务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旅游管理部门培养能从事旅游景区(点)、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财务运筹和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综合化的特色,为学生终生学习、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做到课堂教学课程与课外实践课程相结合,构建以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技能为框架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理论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实训环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见下表)。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①将专本套读独立本科的衔接课程(大学英语、政治、数学)植入到教学计划中,使大量有意向继续升本的学生有可能在专科毕业时,同时取得本科文凭,节省了读本科的时间和金钱。②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和职业能力与创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的能力。本课程模式立足专业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性和应用性较强,充分体现了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学生在第二学期就可进入职业技能模块的学习,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突出,技能课占总学时的35%,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技能的程度和今后就业的方向,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具有以职业素养和技能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特色,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三、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
1.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与当地旅游企业如饭店、旅行社、旅游公司、景区等达成共建协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根据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训、实习,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接触社会,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培养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了解、适应社会,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针对性地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见习、实习,既可增长知识又能锻炼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也可得到快速提高。
2.与旅游企业联合办学
学校可按照用人单位需求,结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开设专业课程,并根据专业岗位需要对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弹性管理;企业全程(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介入教学,将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环境(如饭店、景区、康乐场所等)融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强化专业思想,养成良好职业习惯;企业还可派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拓宽专业视野,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特点,给学生上专业课并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方面给予指导;同时,企业还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尽早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
3.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应既有旅游企业一线的行政主管人员,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旅游企业高管人员,又有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专家及高校资深教师。他们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论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课程内容,以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定期进行座谈研讨、讲座,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指导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使专业教学更具开放性、实践性、现代性、适应性和超前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技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旅游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第一,有计划地派教师到高水平大学的旅游学院进修相关课程,这样他们既可提高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又可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创造机会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开展调研,了解行业运行动态和社会需求,从而调整和指导教学。第三,要求专业课教师尽可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鼓励他们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成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型人才。第四,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可在企业聘请一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业内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这样就能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的、高起点的、具有较强理论素养,又有开拓性、创新性、实践性品质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批素质高、技能强的旅游专业人才。高职旅游培养应主动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为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有力保证。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