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让我们快乐地探究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88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快乐探究包括快乐地去探究和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快乐地去探究包括课前材料的快乐准备、课堂的快乐引入、自由大胆的猜想。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包括在探究中自主选题、亲自动手探究。让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快乐地获取知识的过程,营造快乐、自由的科学探究氛围。
  【关键词】 科学课;快乐;探究
  学生在科学课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探究,很多时候学生们觉得探究只是一个任务,老师布置任务,他们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的享受到整个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不是重在最后真正学习到了什么知识点,而是重在参与,使学生们在科学的探究中体验快乐,在体验的过程中,知识点也渗入学生的脑海中。
  一、快乐地去探究
  如何做到快乐地去探究,就需要在探究之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性,做好探究之前的准备活动,才能快乐地去探究。以下我从课前材料的快乐准备、教师课堂的快乐引入以及探究活动前自由、大胆的去猜想三个方面阐述我的一些观点:
  1.课前材料的快乐准备。探究过程包括很多,并不是从课堂开始的,而是从课前就开始了,而且要使学生在课前材料的准备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光的反射》一课中,要做到潜望镜,学生们对这样一个小东西很感兴趣,我便临时决定下节课专门花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做潜望镜,可是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安排好他们自习要带的物品,小组之间便开始自己讨论分配任务,我听到小朋友们小组之间都在说,“你带一个镜子,我带一个镜子,我带一个牙膏盒,你不带材料那你带一个剪刀吧”,“另外我来带一个包装纸,把外面包装的好看一点”。“我一个人要带一套材料的,我想自己也做一个。”“我也是!”听着学生们快乐地讨论着,仿佛也能看到他们回家之后快乐地准备材料。
  2.课堂的快乐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驱力。在课堂的前五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学生快乐地去探究。我在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是这样导入课堂的:先给同学们看“乌鸦喝水”的动画,让学生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小石子在水中会怎样?”再让同学们思考思考“如果乌鸦小朋友把木块扔到水中去,还能喝到水吗?”学生们对小石子和木块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水中存在不同的沉浮现象产生疑问,充分调动了学生接下来探究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积极性。
  3.自由大胆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探究活动的基础,是发现的前提。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幻想,敢于猜想。但是,受知识、经验的限制,有时会提出一些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加以鼓励,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保持思维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敢想的胆量。因为这些看似可笑、错误的想法,蕴含着孩子们的创造性。如我在教《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给每组准备几粒硬糖,要求学生猜想:怎样使其中一粒硬糖溶解的更快?学生通过讨论后,纷纷开始猜测:有的组想到,一粒搅拌,一粒不搅拌;有的说,一粒用冷水溶解,另一粒用热水;有的提出把一粒糖用榔头敲碎后再做,另一粒不敲碎;有的想到了在酒精灯上加热……“用榔头敲碎的想法,引得哄堂大笑”但最终实验结束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对他有种敬佩的感觉。
  二、在探究中体验快乐
  做好探究之前的准备工作:课前材料的准备、课堂有兴趣的引入课题、大胆的猜想。就可以进行探究了,如何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快乐呢?我就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想法:
  1.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选题。“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得出结论更为重要。”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题目,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想想想对哪些方面提出疑问,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大胆地提出问题。不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随意的、零散的,有的问题甚至漫无边际,是空想臆断。所以,教师更要耐心的进行引导,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执教《蜗牛》一课时,将几只蜗牛分给每组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前让学生提出问题。师:“你想要研究蜗牛的哪些方面?”生:“蜗牛头顶上的几根‘须’有什么用?”“蜗牛是怎么爬的?”“蜗牛有没有眼睛?”“蜗牛爬的时候为什么会留下粘乎乎的‘鼻涕’?”“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从哪拉便便的?”“蜗牛为什么要背着重重的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都是儿童话的语言,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使问题更加严密,例如“拉便便改为排泄”“须改为触角”“鼻涕改为粘液”。学生们自己选定了这些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对蜗牛进行观察,一旦观察到问题的答案,及时记录下来。逐一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就基本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2.亲自动手探究。学习科学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必须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记录、整理数据、做总结、讨论交流。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只有让他们从头到尾亲自“动”起来,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学习“蜗牛运动的观察”的时候,我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个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学生们很快地发现了当中的奇妙,但是,当我问及他们:“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他们用手比画,就是表达不清楚。于是我就说:“那你们会模仿蜗牛的爬行吗?”我这句话一说完,他们就活跃起来,争着模仿。我立即邀请了几个同学模仿蜗牛爬行,由台下的学生做评委,选出模仿得最像的那位同学。接着,让他再表演一次。这时候全班的学生都发现了蜗牛的身体在爬行中是波浪式前进的。之后的一课是《蚯蚓》,又面临一个“蚯蚓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问题,学生们立即提出用“模仿”的方法。我邀请了几个同学进行模仿蚯蚓的爬行的比赛,他们一便模仿着,一边开心的笑着。
  科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应该让小孩子尽情的去猜想,去动手探究,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快乐!
其他文献
我喜欢吃各种蔬菜,特别是黄瓜。  黄瓜长长的,一头粗,一头细。它全身深绿色,布满了许许多多的小疙瘩。切开黄瓜,就可以看见一层厚厚的黄瓜肉,中间有一串密密麻麻的小白籽。黄瓜有不同的吃法:洗净可以当水果生吃;把它切成片,撒上点盐和酱油,拌上麻油,真是又脆又香;如果做成糖醋黄瓜更合我的胃口;黄瓜还可以炒着吃……  夏天的时候,经常吃些黄瓜能清热解毒。听说它还是养颜护肤的佳品呢! (指导老师:谢华明)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音乐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而且还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音乐素质。  【关键词】 环境;合作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音乐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脚本的制作。文字脚本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心理特征、教材的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课件脚本是CAI程序设计的蓝图,既要忠实体现文字脚本内容,
【正】老师,您还记得吗?那是一次演讲比赛,您指导我并带我去参加比赛。我既惊喜,又忐忑不安,担心会让您失望。您微笑着鼓励我说":不要紧,要相信自己,你能行!"听了您温和而亲
今天,我家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切洋葱。  比赛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我家大厨——妈妈。只见她右手握菜刀,左手拿洋葱,“嚓嚓嚓……”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响声,洋葱一片接一片掉了下来。妈妈得意洋洋地说:“大厨的刀功不错吧!”我和爸爸被逗得哈哈大笑。可是妈妈刚切好第二个,洋葱那股辣辣的气味就呛得她睁不开眼,妈妈只好败下阵来。  第二个出场的是爸爸,他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根本没把小小的洋葱放在眼里。他拿
期刊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目前,应用于教育的信息技术主要有: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把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在温度测量领域,传统的膨胀式测温、电量式测温以及接触式光电测温等测温方法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其可行性和准确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为实现对超高温环境温度的测量,采用微波测量法以SiAlCN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为被测对象设计了一套射频收发测温系统。本文介绍了利用R&S公司的ZNB40矢量网络分析仪,对SiAlCN温度传感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S_(11)参数进行测量,获取传感器谐振频率与实时温度的对应关系,为
2013年4月,在市级开放日上,我执教了六年级《图形与变换——总复习》一课,适逢学校进行《电子白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省级课题研究,应用了白板软件中的拖拽、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