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四面八方服务百年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西教育》创刊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读者、作者,谨致最诚挚的祝贺!也借此机会,感谢《江西教育》给予我长期的帮助和支持!在与刊物30多年的交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江教传媒人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初心和痴心,觉得刊物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心用力。
  沟通理论与实践。长期以来,理论研究阳春白雪,教育实践下里巴人。一些理论研究者居于象牙塔,对中小学一线实际情况缺乏调查研究,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苦涩难懂,更难应用,一句话明明可以通俗易懂地讲出来,他们却非要拐弯抹角,故作高深,浅入深出,弄出不一样的“话语体系”,以显得“有学问”。而一线教师一方面感叹缺乏适切的理论指导,一方面自己又无力将实践经验提炼、总结、升华,所以,经验永远只是点经验而已,甚至陷入经验主义。《江西教育》在倡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滋养理论”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沟通行政与学术。教育行政有教育行政的思维定式、决策方式,一直以来不同程度地存在“拍脑袋决策”情况。近年来,随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教育决策越来越走向科学化,但是这方面并非没有问题。而教育学术一味追求“北核”“南核”“SCI”“SSCI”,未免曲高和寡,在“应用”“决策咨询”方面乏善可陈。江教传媒人在一定程度上沟通教育行政和教育学术,一方面引导教育学术服务政府决策,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呈现学术研究的成果服务于政府决策。
  沟通域内与域外。一定区域的教育有其历史文化背景、现实条件基础,因而会生发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但一定也有其不足的地方,需要区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如果闭塞视听,孤芳自赏,自得其乐,这个地方的教育注定是走不远的。所以,“打开”就应该是一个地方教育的“关键词”,打开校门,打开教室,打开课堂,打开课程……这些年,《江西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种作用,引导区域内外的教育有效对接和融通。
  沟通现在与未来。中小学现在培养的人才大约要在二三十年后发挥中坚作用,易言之,二三十年后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就坐在现在的中小学课堂里。有人说,“未来掌握在今天的学生手里”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如何用“过去的知识”培养“今天的学生”服务“明天的社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会像橄榄球运动里的四分卫一样处理问题。当四分卫从中锋手上接过球,开始传球,然后把球投给己方接球手时,他得把球投到接球手几秒钟后会到达的位置。这就是“将来时思维”——把现在当成未来的某个过去时段来看待。唯有站在未来的角度对现在进行分析和处理,才能抢抓先机,赢得成功。《江西教育》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引导教师树立这种思维。
  沟通教育与生活。不管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盡管学理不尽相同,但都说明一个问题,教育与生活原本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不能游离于生活,变成单一的“分数”“升学率”,如果教育=智育=分数,学生的生活必将枯燥乏味,教师的生活也会味同嚼蜡。《江西教育》杂志在引导教师、学生“过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方面也是用心用情的。(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教授)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記者 甘甜)近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科教育6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该校将成立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  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0年的中国陶业学堂,1958年学校成立本科建制的学院,开启了中国当代陶瓷本科高等教育的新历程。面对当下陶瓷艺术发展现状,以及“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学校全面整合了相关陶瓷文化的研究平台,组建成立陶瓷文化高
期刊
暮色苍茫  我涉江采莲  时光慢  从关关雎鸠到那棵月桂  慢了整整三千年  没有了马车  没有了轿夫  绿色的邮车  里面没有一丁点想念  时间比动车还快  灵魂比蜗牛还慢  我晨跑的脚步  趕不上青萍末梢的风  时光慢  慢了何止三千年  我在前面驿站等你  就像蜜蜂等待春天  慢慢慢  纵使你迟到了那么多年  给你的相思豆  还挂在入梦前的书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文化局)
期刊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这是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江西教育系统的一件喜事。我谨代表省委教育工委,向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70载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从由新中国江西省首任省長邵式平题写刊名、我省第一份期刊《江西教育》(原《教育工作》)1950年4月创刊起,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已由创刊之初的1
期刊
在《江西教育》迎来70华诞之际,我谨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向《江西教育》和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表示热烈的祝贺!  墨染苍苍,笔著华章。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作为新中国江西省创办的第一份期刊,《江西教育》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真实记录江西教育发展历程,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推动江西教育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责任造就公信力,高度决定影响力。办
期刊
岁月不居,华章日新;  过去已往,未来可期。  7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一路走过;  7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一同成长;  70年的流金岁月,我们一起回味。  或许您是一直和我们并肩携手的作者、通讯员,  或许您是一直默默关注江西教育事业的热心读者,  您與《江西教育》有着怎样的相识相知?  让我们为过往举杯,共忆成长之路;  让我们为明天喝彩,谱写时代新篇!
期刊
70载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70年风雨兼程,70载开拓创新。  从1950年到2020年,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   [一、薪火相传 老树新芽更著花]  1950年4月,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朝阳,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的前身——江西教育工作社成立,创办了指导全省教育工作的刊物《教育工作》。  1959年1月,江西教育工作社更名为江西教育社,《教育工作》更名为《江西教育》。  1
期刊
我亲爱的家乡的教育名刊《江西教育》70华诞,喜鹊登枝,可喜可贺!70年风雨兼程,70年荣光绽放。70年中的前30年,我只能间接了解;70年中的后40年,我可是亲闻亲历。1980年《江西教育》復刊以来,我见证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舒枝吐叶,成长壮大。   [她是红土地上教育发展的擂鼓者]  为教育而鼓,为教师而歌,是教育媒体人的神圣使命和不辞之职。  《江西教育》以饱蘸激情的如椽金笔,记录、
期刊
弹指一挥间,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迈开脚步,从成立至今,不知不觉间就走过了70个年头。70年奋斗不息的風貌和精神,值得传承、光大,值得点赞、庆贺。在这段不短的时期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辛勤耕耘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而成功呢,会更加偏爱辛勤的人。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断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然后不断提高自己,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经过几代传媒人,尤其是
期刊
跨越世纪的时间长河,直面时代的日新月异。自1950年4月创刊以来,70年《江西教育》风雨兼程,一路前行,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而又辉煌的历程。  70年的奋斗,成绩斐然。《江西教育》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赣鄱大地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改革创新的铿锵步伐,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江西教育对外展示形象的闪亮名片。  70年的探索,破茧成蝶。从创
期刊
与“江教”——江西教育和《江西教育》的结缘,始于三十年前。  1990年暑期,我出了校门进了机关,从江西师大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普通教育处(现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工作。  涉世之初,于工作、于教育、于人生,诸多方面,我皆浑浑然,少不更事,懵懂无知,内心非常渴望得到良师益友的交流、指导与点拨。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转变和适应不知从何处入手,茫然四顾,颇感无助。处领导见状,从案头翻出几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