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眼中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世界,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语言文字随处可见,但是要他们把所见的多彩世界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几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中我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有了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 激发兴趣,先说后写,使学生乐写
低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就让他们写话,中间没有过渡,容易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兴趣也就不会产生。教师应设法化解这种难度,充分利用孩子们已有的口语表达基础,让孩子们先说,再由说到写,然后逐步提高,做到说写结合,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写作训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乐说。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使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观察、思考、想象,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文思如泉。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这一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多年以后的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花草茂盛的草丛中蜜蜂、蜻蜓、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老蜗牛看着这情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小蜗牛说……它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被这逼真的情境吸引,很快融入其中,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又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后再说,孩子们说话热情空前高涨,效果当然不言而喻。
2. 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说话训练时要激发孩子们说的兴趣,让他们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愉悦,在愉悦中放飞思维。孩子们在每一次开开心心的活动中有了真真切切的体验,说话时语言自然如涓涓细流。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让孩子们动手,充分让他们手、脑、口并用,边做边说,把活动的整个过程说得既完整又真实贴切,并能展开想象。
如“三八”节到了,我让孩子们亲自设计一张用树叶贴画做的贺卡送给妈妈作为节日礼物。我让孩子们先到校园内拾树叶,再把树叶小心地擦干净,然后构思图案,并在白纸上用树叶剪贴成各种图案,最后写上对妈妈最真诚的祝福语。在亲手制作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步骤说出自己做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我用树叶剪贴成了什么,这样东西怎么样。同学们兴趣可高了,有的说:“我用树叶剪贴成漂亮的新房子。”有的说:“我贴的是妈妈和我在一起。”大家说笑,教室里充满了欢乐,这种做说结合优化了学生的说话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二、 教给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会写
1. 以读带写,让学生轻松入门。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考虑到低年级教学与学生口语接近的特点,我注重指导学生读字音,按句停顿,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正确地读,理解地读,同时采用引导法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让学生感受人物性格,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引导孩子们在说话写话中正确地运用。
在学习了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草原的早晨》《春到梅花山》等描写春天的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充满美感的深情朗读,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通过老师的具体指导,孩子们完整说话的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桃花、杏花、梨花开了。”“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嫩芽,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姑娘来了,她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美丽的绿衣裳。”……
2. 留心观察,让学生有话可写。在生活中,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孩子们不是没有观察到,而是缺少指点、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
首先,观察要有順序。如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一植物的生长过程的顺序;观察顺序还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由主到次……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话时才能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其次,观察要能抓住特点。如小白兔有一张三瓣嘴,长耳朵,短尾巴。小花猫白天眯着眼睡觉,晚上捉老鼠时两只眼睛发出绿光,炯炯有神。再如春雨的特点细密无声,夏天的雷阵雨却倾盆而下。像这样引导孩子们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不仅提高了孩子们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孩子们写作时还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最后,观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鼻等多种感官,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先强化学生的感受,再让学生说,然后落实到学生的写,达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的目标。如观察水果,看看形状,颜色,摸摸是否光滑,尝尝味道如何,闻闻是否芳香。这样,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如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去观察橘子,学生文思如泉,各种想象喷薄而出,有学生说:“橘子扁扁的,圆圆的,就像一盏小灯笼。”有学生说:“剥开橘子,我看到了月牙一般橘子瓣儿,晶莹剔透,很漂亮。”有学生说:“剥开橘子,我看到七八片橘瓣儿兄弟紧紧抱在一起,真有趣……”学生的说写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3. 活用课本,让学生能说会写。利用情境图训练。苏教版低年级教材配有很多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说写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说写训练。以前,我总是担心孩子不会说,总是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为他们搭桥铺路,或者干脆包办代替,最后学生只会人云亦云,说得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我认识到指导孩子说话要大胆放开,不要用固定的情境去框住他们的思维,由他去说,长期坚持,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两年,孩子们由不会说到会说,越说越好,从而也为写作做好了准备。
利用教材进行创作。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在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生动而又富有童趣的故事,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如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我让学生想象在这美丽的夏天里你想变成什么?给人们带来快乐?请你来当小诗人写写画画吧!因为有课堂上的教学铺垫,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说我想变一只青蛙,帮农民伯伯消灭害虫;有的说我想变一只啄木鸟,给大树爷爷治病;有的说我想变一棵树,给人们遮阳避雨……接着我又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有的同学还在旁边画上了插画。又如《狐狸和乌鸦》,课后我们可让孩子续编故事,乌鸦又叼着一片肉站在树枝上,狐狸又来了,会发生什么故事?《狐假虎威》也可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老虎知道上当了,一天,它又一次碰上这只狡猾的狐狸……孩子们在写话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感受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功,我们也从中感受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三、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使学生善写
1. 以生活为依托,把握写话时机。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活就是鲜活的教材。因此,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体验,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理解,引导孩子们把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例如我带孩子们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了解大棚蔬菜的种植方法;去社区参加“美化环境,爱我家乡”劳动主题活动等等,回到班级后放手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把自己独特的体会说得有声有色,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 多读好书,注重积累,让学生把话写好。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要学生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不仅要靠课内阅读,同时要靠课外阅读。在平时,老师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勤读书,爱读书,善读书。
(1) 主题阅读,增加语言积累。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孩子们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或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如学习《沉香救母》后,我向孩子们推荐《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学习了《做一片美的叶子》后及时向孩子们介绍《大自然是一本书》;学习《航天飞机》前,我又让孩子们先搜集有关航天飞机的资料,既为阅读做了准备,又增加了语言积累,让他们语言更丰富。
(2) 亲子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我每天布置孩子们20—30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一本推荐书目,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识字量少,他们的阅读能力就受到限制,尤其是还在学习拼音阶段的孩子,我就建议家长陪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当孩子遇到拼读、理解困难时,家长可以及时点拨,让孩子们感受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随着拼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教师再逐渐让孩子独立阅读,这时就可向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故事类读本。同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监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与快乐,也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素材。
几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中我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有了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 激发兴趣,先说后写,使学生乐写
低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就让他们写话,中间没有过渡,容易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兴趣也就不会产生。教师应设法化解这种难度,充分利用孩子们已有的口语表达基础,让孩子们先说,再由说到写,然后逐步提高,做到说写结合,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写作训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乐说。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使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观察、思考、想象,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文思如泉。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这一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多年以后的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花草茂盛的草丛中蜜蜂、蜻蜓、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老蜗牛看着这情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小蜗牛说……它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被这逼真的情境吸引,很快融入其中,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又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后再说,孩子们说话热情空前高涨,效果当然不言而喻。
2. 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说话训练时要激发孩子们说的兴趣,让他们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愉悦,在愉悦中放飞思维。孩子们在每一次开开心心的活动中有了真真切切的体验,说话时语言自然如涓涓细流。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让孩子们动手,充分让他们手、脑、口并用,边做边说,把活动的整个过程说得既完整又真实贴切,并能展开想象。
如“三八”节到了,我让孩子们亲自设计一张用树叶贴画做的贺卡送给妈妈作为节日礼物。我让孩子们先到校园内拾树叶,再把树叶小心地擦干净,然后构思图案,并在白纸上用树叶剪贴成各种图案,最后写上对妈妈最真诚的祝福语。在亲手制作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步骤说出自己做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我用树叶剪贴成了什么,这样东西怎么样。同学们兴趣可高了,有的说:“我用树叶剪贴成漂亮的新房子。”有的说:“我贴的是妈妈和我在一起。”大家说笑,教室里充满了欢乐,这种做说结合优化了学生的说话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二、 教给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会写
1. 以读带写,让学生轻松入门。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考虑到低年级教学与学生口语接近的特点,我注重指导学生读字音,按句停顿,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正确地读,理解地读,同时采用引导法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让学生感受人物性格,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引导孩子们在说话写话中正确地运用。
在学习了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草原的早晨》《春到梅花山》等描写春天的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充满美感的深情朗读,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通过老师的具体指导,孩子们完整说话的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桃花、杏花、梨花开了。”“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嫩芽,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姑娘来了,她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美丽的绿衣裳。”……
2. 留心观察,让学生有话可写。在生活中,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孩子们不是没有观察到,而是缺少指点、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
首先,观察要有順序。如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一植物的生长过程的顺序;观察顺序还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由主到次……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话时才能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其次,观察要能抓住特点。如小白兔有一张三瓣嘴,长耳朵,短尾巴。小花猫白天眯着眼睡觉,晚上捉老鼠时两只眼睛发出绿光,炯炯有神。再如春雨的特点细密无声,夏天的雷阵雨却倾盆而下。像这样引导孩子们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不仅提高了孩子们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孩子们写作时还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最后,观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鼻等多种感官,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先强化学生的感受,再让学生说,然后落实到学生的写,达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的目标。如观察水果,看看形状,颜色,摸摸是否光滑,尝尝味道如何,闻闻是否芳香。这样,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如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去观察橘子,学生文思如泉,各种想象喷薄而出,有学生说:“橘子扁扁的,圆圆的,就像一盏小灯笼。”有学生说:“剥开橘子,我看到了月牙一般橘子瓣儿,晶莹剔透,很漂亮。”有学生说:“剥开橘子,我看到七八片橘瓣儿兄弟紧紧抱在一起,真有趣……”学生的说写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3. 活用课本,让学生能说会写。利用情境图训练。苏教版低年级教材配有很多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说写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说写训练。以前,我总是担心孩子不会说,总是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为他们搭桥铺路,或者干脆包办代替,最后学生只会人云亦云,说得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我认识到指导孩子说话要大胆放开,不要用固定的情境去框住他们的思维,由他去说,长期坚持,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两年,孩子们由不会说到会说,越说越好,从而也为写作做好了准备。
利用教材进行创作。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在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生动而又富有童趣的故事,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如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我让学生想象在这美丽的夏天里你想变成什么?给人们带来快乐?请你来当小诗人写写画画吧!因为有课堂上的教学铺垫,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说我想变一只青蛙,帮农民伯伯消灭害虫;有的说我想变一只啄木鸟,给大树爷爷治病;有的说我想变一棵树,给人们遮阳避雨……接着我又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有的同学还在旁边画上了插画。又如《狐狸和乌鸦》,课后我们可让孩子续编故事,乌鸦又叼着一片肉站在树枝上,狐狸又来了,会发生什么故事?《狐假虎威》也可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老虎知道上当了,一天,它又一次碰上这只狡猾的狐狸……孩子们在写话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感受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功,我们也从中感受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三、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使学生善写
1. 以生活为依托,把握写话时机。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活就是鲜活的教材。因此,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体验,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理解,引导孩子们把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例如我带孩子们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了解大棚蔬菜的种植方法;去社区参加“美化环境,爱我家乡”劳动主题活动等等,回到班级后放手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把自己独特的体会说得有声有色,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 多读好书,注重积累,让学生把话写好。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要学生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不仅要靠课内阅读,同时要靠课外阅读。在平时,老师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勤读书,爱读书,善读书。
(1) 主题阅读,增加语言积累。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孩子们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或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如学习《沉香救母》后,我向孩子们推荐《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学习了《做一片美的叶子》后及时向孩子们介绍《大自然是一本书》;学习《航天飞机》前,我又让孩子们先搜集有关航天飞机的资料,既为阅读做了准备,又增加了语言积累,让他们语言更丰富。
(2) 亲子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我每天布置孩子们20—30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一本推荐书目,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识字量少,他们的阅读能力就受到限制,尤其是还在学习拼音阶段的孩子,我就建议家长陪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当孩子遇到拼读、理解困难时,家长可以及时点拨,让孩子们感受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随着拼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教师再逐渐让孩子独立阅读,这时就可向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故事类读本。同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监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与快乐,也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