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花瑶药师的路上,长满金银花

来源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回虎形山,以“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闻名的花瑶,很多人惊叹于花瑶女人的艳丽服饰,但更迷人、更让人稱奇叫绝的,却不仅于此,例如,还有他们的草药师和巴梅(法师)。他们大多数时候游走于偏远山乡,他们大多数年岁已高,他们脚下的路越来越逼仄,他们曾去过远方,精彩却只在生养他们的山水问展现,年复一年。
  来妹和停妹这对瑶族母女,我是6月1 7日在洞口的竹市找到她们的。当时离赶苗(指湘西南腹地隆回县小沙江瑶族的独具特色的三大传统节日,即“讨念拜”和两次“讨僚皈”)就两天了,她们在竹市卖草药。我因为早些年瑶家草药治好了我的一个病。一直很关注花瑶草药师,所以,听到有人讲洞口竹市有花瑶的草药师,我就跑过去找。
  来妹姓沈。73岁了,她20多岁开始卖草药。她父亲也在外面卖草药,一直卖到80多岁。走不动了。她家的草药是祖传的,洞口、涟源、双峰、武冈、绥宁、溆浦、娄底,这些地方她家人都有去卖过草药。
  因为来妹和停妹要赶回去赶苗。我便提出和她们一起。去她们家里看看。来妹在虎形山乡的水栗凼村,停妹嫁在同乡的白水洞。同在一个乡的这两个村,来回的山路也有30公里左右。
  头一天我没有去更远些的来妹家。而是在白水洞她女儿停妹家住。
  去来妹家要经过水洞坪,水洞坪还是以前的老样子,有些中年妇女在跳广场舞,场上很多摆摊的,停妹要在场上买鸡、鸭、猪肉等菜回娘家。我说还是到水栗凼村去买吧。肯定有的。于是。停妹只买了几斤猪肉。
  停妹很担心我能不能走,我表示走路没有问题。我喜欢在这人烟稀少的高山上行走。
  停妹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跟随。来妹的家在水栗凼村最偏远的角落深处,再往前两里就是溆浦的地盘了。来妹家所在的那个山窝,有3栋木屋,其中2栋比较新,一栋很老了。很老的那栋,就是来妹住的,另两栋是她两个儿子的。
  来妹家是附近唯一的瑶族。通往来妹家的那条一公里左右的小土路,两边是长势茂盛的金银花。
  我们到达的时候。来妹还没有换上瑶族服装。她见我举起相机,立即进里屋换了民族服饰。
  来妹家屋后石缝里有一股泉水很清、很凉地流出来,屋子周围都是金银花,还有几棵神仙树。
  很久没吃神仙豆腐了,我要求来妹做神仙豆腐吃,我觉得只有通过做神仙豆腐才能更好地感受泉水的清冽。
  神仙豆腐是用神仙树的叶子做的。我全程参与了神仙豆腐的制作过程——和来妹一起摘神仙叶子、一起清洗。加井水磨出叶子的汁液,过滤叶子汁液,把过滤好的柴灰水)中进神仙叶子汁液里拌和,然后坐看神仙豆腐慢慢成形。
  来妹因为平时不是上山采药就是在外面卖药,家里没有养鸡鸭。过节需要好菜,做完神仙豆腐,她又急急地去村里养了鸭子的人家买鸭子。
  尽管是一个村,但这里的屋子都很分散,从一户到另一户有很远的路要走。附近很多稻田没种稻谷了,成为了湿地,很好养鸭,有户人家养了100多只鸭子。还有户人家说买来的鸭苗就放出去没有管,只4个月就自然生长到了6斤,很神奇。
  鸭子白天很难捉,尤其是山田里。养鸭户捉鸭子的时候,来妹就钻进山里寻找草药,她找到并砍了很多,用竹条把药材捆起来让来接应她的女婿带回家。
  草药都在大山里,尤其是无人的大山里。
  停妹看见她妈来妹又上山弄了草药回来,感慨采草药和卖草药非常辛苦,说有时找一天药也不一定能找到多少,有时出去找药要两三天才回,“有熟人就住熟人家,没熟人就在乡亲家里借宿,付一些饭钱给人家。”6月18日傍晚,屋外面很大的风。来妹对开始的神仙豆腐不满意,认为是神仙叶多了的原因。后来不见来妹了。我问停妹。你妈妈呢?停妹说是因为神仙豆腐没有打好,她又去打神仙豆腐了。“妈妈对人最好了。她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到,要做好。”
  晚餐我们吃的是下午买的鸭子,这是我吃过的最最好吃的鸭子。我说我只想把骨头部吃了,来妹听了,以为我还能吃很多。把鸭肉一块块往我碗里夹,我吃了一碗又一碗的鸭肉。酒我本来不想喝的,但来妹给我倒了一碗又一碗,这样的糯米酒太迷人了。
  第二天一早,吃了饭。来妹问我行程安排。她说她要去水洞坪赶苗。她每年去。回来就是为了去赶苗。2015年,她还参加了茅坳的赶苗、小沙江的赶苗。我知道,这些老人是内心痴迷这样的传统节庆的,如果不从外面回来。如果不去场上赶苗,会像缺失什么的一样。
  从来妹的家里出发去水洞坪,走到半路,停妹读初中的儿子骑了摩托车来接人了。他们喊我坐摩托,我拒绝了。选择和来妹走山路。
  沿途主要是金银花和茶树。穿着花瑶服饰的来妹在山脊线上行走,在她身后的我看来,美妙极了。
  70多岁的来妹说她喜欢走路,她在山脊的小路行走轻盈,像跳跃的精灵在路上晃动。我以为拍摄。耽误了不少时间。不断的要求来妹等等我。
  来妹告诉我。前面就是花路岩了。就是她们瑶族人在岩石上学习嘎(绣)花的地方。花路岩,是我一直听说的神奇的花瑶岩石。因为岩石上长了像粑粑形状的花朵而得名。岩石上的花朵,花瑶人称之为岩石花。花瑶人经常集聚在花路岩绣岩石花。
  那天能路过。我非常惊喜,生怕错过了那块石头。反复提示来妹要告诉我,还要来妹带我看石头上的花。来妹指给我看了。那是一堵石壁,坡度刚好人能爬上去,石壁上长了些小树和草。我没看到那种岩石花。来妹说,经常涨水把岩石花冲走了。
  一路上,来妹还告诉我哪些村落是瑶族人居住的。离水洞坪不远时。来妹突然说她先不去水洞坪了。她要先去她娘家看她哥哥。来妹娘家在大屋村,大屋村有一棵古树。她哥哥屋就在古树边。
  “那棵古树。是非常仙灵的求子树”。来妹说。后来,我看到了那棵古树。古树在大屋村村头田野间的石板小道上。古树下有一个小庙堂,树上有一块红布。
  来妹的哥哥叫沈德闯,是瑶族的巴梅(相当于法师)。民国二十七年生,近80岁,大家都喊他沈师傅。沈师傅行动已经不便。反应也很迟钝,精神面貌不是很好。
  沈师傅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回来过节的亲戚大都走了很远的山路来看望他。
  沈师傅家里还有一个巴梅师傅。他是周朋村的杨省树。我和他有过几次交往。一次是在大托,他在给一个女子施法,我拍摄纪录了:另一次是在他自己的家里施法,我以为他是在练功。
  杨师傅给我的印象是威严神秘深不可测。但,这次见面。他言语很随和,对我的态度明显亲和了很多,他告诉了我两次施法的缘由。
  大托施法的时候。是那个女子不生孩子。他施法求神后。被神告知两年后可以怀孕。现在。那个女人已经怀孕了。我推算了下,恰好是两年的时间。
  在周朋家里施法,是给外地打工的人治病。他说治病不要面对面,只告诉名字等就可以了,即使是千里之外。杨师傅说得很认真。我大胆地和杨师傅开玩笑说:以前我很怕你,你很难看到笑脸。杨师傅听了,很快。几乎是一瞬间,面对我的镜头笑了起来。
  沈师傅的老伴是一个个子小巧、但异常活泼的人。她把自己老公使用的法器拿出来给我欣赏,有师刀、独弦琴、耳朵卦、鼓。最珍贵的是那个鼓。已经使用了13代巴梅。巴梅都是在自己即将谢世的时候才把那个鼓给自己的徒弟的。那个鼓,在每个巴梅手里使用的时间,平均是40-50年左右。
  看望了沈师傅,我继续前往水洞坪看赶苗讨念拜(“讨念拜”是瑶语音译,“讨”是汉语“走”的意思,“念”是汉语“可怜”,“拜”是祭祀,“讨念拜”意思是走过血泪的察祀),来妹则留在大屋村陪他哥哥。后来。在水洞坪讨念拜的时候,和停妹聊起杨师傅。停妹告诉我说沈师傅是请杨师傅来给自己治病的。
  来妹只说了她要路过哥哥家里,顺便看望哥哥,但没有告诉我他哥哥病了,也没有告诉我有巴梅来给她哥哥治病——我知道,一般这个情况,来妹肯定是要在一旁帮忙的,她没跟我说,估计她是想瞒着我的。
  我不知道来妹为什么要隐瞒我,但她肯定有她的理由。我本来是想在讨念拜散场就赶回隆回县城去的,得到巴梅要给沈师傅治病的这个信息令我纠结了很久,留还是不留呢?
  最后。我留下来了!虽然我拍过两次杨师傅作法治病。但我还是没看出所以然,我还想再看看。那天,从水洞坪讨念拜的现场返回大屋村。我记得我快速走过的,是田间小道,稻田外满山的金银花还未开。
其他文献
年近了,编辑部说做个体现年味儿的专题吧,很快全员出动,到了南岳。一年之中那么多节日。只有春节带着最为浓烈的仪式感而来。一年尽,一年再临。  我不是个追求仪式感的人。记忆中最具仪式感的经历,要数农村的葬礼了。从法事到出殡整个七天流程下来,足足学习了一部中国丧葬文化史。入乡随俗,披麻戴孝。村里有个话事人搓着要戴到我头上的草绳,边搓边说,穿上才是孝子,我心里反驳。尽孝是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的事情,跟我穿什
期刊
有时候我会提醒自己,我所看见的蒙特利尔绝不是事实全部。一定有个更繁华、更优雅、更聪明的蒙特利尔,藏在我眼前景象的反面。据说超越四维空间之后,我们能同时看到一件事物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样貌,那必定是一种非常上帝视角的体验。但现在,我们都只能行进在一只蚂蚁走的狭窄通道中。比如每天清早,我必然只能拎着便当,乘电梯下公寓楼,过马路去偶遇139路公交车。在非节假日,它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一趟。但在零
期刊
2016年好莱坞有几部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基本都采取了最保守最笨拙的拍法,没有特效,没有3D。众所周知,真人真事并不容易拍成电影,想把这些题材拍得像电影而不是新闻,需要从表层的故事向内或者向外挖掘,开掘出心理深度或者社会、历史的思索。  这一年,86岁的伊斯特伍德又拿出了新片《萨利机长》。一般来说。涉及到空难题材的电影大多会把重心放在坠机环节,但《萨利机长》更多的篇幅是在刻画NTSB(美国国家
期刊
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家属大院里,邻居有对年轻人,是大家常常称道的典范。  男生在技术部门搞勘探设计,女孩子管图书室。结婚以后单位安排了一套宿舍让他们住着,这两个人很勤快,把小家收拾得干净清爽。暂时叫他们乔治和瑪丽吧,乔治蓄着有点长的卷发,像个艺术家。玛丽爱穿格子长裙,在我们看来正适合守图书室。他们开朗、善良、漂亮且登对,被院子里所有厌倦生活时常反目的小夫妻嫉妒到不行。  他们周末的时候喜欢骑车出门放风
期刊
无题  我借宿在衡山上面的“云开堂”,半夜里醒来,听见外面好大的雨声,风吹得整个房子在动。清晨起身,住持过来告诉我说,昨天夜里山顶下了一场大雪。我跑到屋后,仰头往山顶望去,自香炉峰以上,全被白雪覆盖,香炉峰而下,依然还是绿色和弥漫的水烟。其时,风和雨都还没有停,料想山顶上此刻应该正在漫天飞架。要说奇怪的雪景,这算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吧。(译自刘献廷《广阳杂记》)  扁舟访隐  徐俟斋四十年没出过山了
期刊
从2017年1月10日开始,我陆续参加了五场在长沙举行的年会,有专业机构、行业协会、酒吧,还有一所筹建中的医院。  “四小天鹅”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年会保留节目。跟每逢年会必调侃领导一样,一场“像样”的年会也绝对少补了惡搞、裸露、荒诞的戏码,杯酒下肚,看起来更真实或更假的众生相都亮相登场了。
期刊
在一个云霞满天的傍晚,第一次收到冰风暴预警。小城范围内所有学校关闭。不用上学,朗颜和我在家呆了一整天。笑。最终也没风,也没雪,也没冰,只是天沉沉的。很谨慎地白捡了闲暇一天。  接下來的周末,应该是在夜里,冰来了。  早晨,那辆银灰色DOGE,停在窗外,整个车身一层硬滑的光,闪闪发亮。走出去,即不动声色的刺骨之寒。周一,稍回暖,还是阴雨天。也是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所以也不上课。他们说这儿的冬天,一
期刊
“石头房子好啊,可以防土匪,枪打不进来,还防火。”老会计说。像他们这一辈的扪岱村人都会凿石,都凿过石。1950年代初,虽然土匪剿灭了,但后来砌的房子,大多数还是石头、石块堆叠起来的。  湘西偏西,平均海拔700余米的扪岱村,山上石多树稀,不像是南方的山,南方的山一年四季是深浅不一的绿,而扪岱,已经是3月初了,我们来到这里,看到的主色调是灰的。  在扪岱村新寨,我没有见到那个叫石老珍的老人。  “他
期刊
我的外公姓李,名福星,跟他家附近的菜场同名。  在他死前,我们一家与他住在一起。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房子是老式的,双层,靠厅堂角落有一木制的楼梯通往同样木制的二楼夹层,再往上,你可以用一个活动的架梯上平台,平台是水泥造的,上面种了些合时宜的金橘盆景。外公就住在盆景底和我们的头之间的夹层里。  那时候我爸妈还没离婚,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带着我和哥哥与外公生活。外婆死得比外公早几年,她在我的印象
期刊
真正走进森林的时候,她们才发现,几乎所有孩子都不会爬树,他们只会画五片花瓣的花,不知道酸枣可食,也不知道真正的毛毛虫是没有腿的。他们对自然的认识仅来自绘本,动画片,而那罩面的毛毛虫不仅有腿,还穿着鞋。  长沙有森林,跑山锻炼的人不少,但极少有人愿意带自己的孩子走小路进入密林,进行真正鼓舞人心的户外教育。我们采访了几位森林教育课程没计者,本地特色浓厚,其实你也可以发起。  3月11日,长沙小雨,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