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开放教学的有效路径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学和课程的广义上看,生活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是一门综合课程,“油盐酱醋”个个不少,“说学逗唱”形式多样,“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而一直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生大都“宅”在课堂和家庭里,缺少与大自然和社会接触与相处的经历,总是“耕了书本的地,荒了生活的田”,使得他们难以学到课堂无法获取的知识,也无法在生活中检验与考量书本所学的效果。长期以来,中小学奉行囤于课堂的“圈养式”教学模式,重知识积累与记忆,轻探究与实践,极大地弱化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唯有更多地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的时机,方能丰富人生经历,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地把课堂搬到生活中来,充分挖掘和开发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走出课堂的“象牙塔”,构建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立体式大课堂,促使青少年学生得到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历练,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亲近自然,体验奥秘
  缺少户外活动,与大自然隔绝,是一种“缺钙”的教育,易让一些学生患上“自然缺失症”,导致孩子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情绪调节能力和户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脆弱、烦躁等不良性格。我们的学生如果长期远离自然,不仅仅是缺失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情调,更重要的是缺失了儿童与自然本能亲近的天性,背离了儿童健康成长的规律,这正是当今教学亟须拉长的短板。
  大自然是知識的宝库,是一种原生态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徜徉在旖旎秀丽、神奇绚丽的自然风光之中,带给他们无穷的精神享受,陶冶情操,丰富和深化他们的认知体验。美国知名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有一条很重要的户外教育经验:给学生上旅行课。教师和家长应多创造机会,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去植物园和动物园,帮助孩子多认识动物和植物;到野外郊游、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到农村或山区劳动,体验生活的价值;到博物馆参观触摸历史足迹,感受民族大义……提高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度,让学生原汁原味地探知、体验外面的世界,真切地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多彩,加深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二、亲近生活,探究问题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中小学生们愈加依赖网络,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缺少对现实生活问题感同身受。“不劳而获”的学习方式,僵化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削弱了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雾霾为什么会形成?微信怎样才“威信”?有钱如何不任性?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都是探究的素材。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余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例如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雾霾防止、预防城市内涝、水土流失治理等等,然后去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将观察以及研究结果整理成调查报告,并配上相应的图表,驱动学生让学习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这样的研究型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充分激活他们“沉睡”的内在潜能,进一步丰富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能力。
  三、亲近社会,践行所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和走进社会是一个隐形课程,课本知识只有回归社会才能体现价值所在,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方能提升教学的效度。囤于课本、“纸上谈兵”的学习,导致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脱节,催生出课堂学习“高分低能”的窘象。社会实践是知识的“练兵场”,课本知识唯有抓住实践的“牛鼻子”,才能切实转化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教学生活要更多地从课堂移师社会,从教材走进生活,给每个学生搭建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来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训练,进而提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发生,引导学生针对身边出现的广场舞、暴走族扰民、挤压公共休闲空间的现象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调查、探究,科学、合理地分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例如,针对近年来推行的共享单车,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反复研讨,全面了解共享单车使用的真实情况后,撰写出《关于文明共享单车的建议》的研究报告。学生通过亲身调查时间能够详实地列举出亲眼所见的随意摆放、容易丢失、缺乏维护、安全隐患等不良问题,运用课堂所学提出加强监督、身份识别、分区域管理等务实建议。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和奉献社会意识。◆(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晦涩的语言、枯燥的内容、深奥的知识等具体化、直观化、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大浪潮下,说课渐渐由一种教研模式演变成了现如今应用最广的一种评教方式。这种评教方式的出现,开始倒逼一些师范类高校重新调整教学法,以应对新形势下国家对新时代教师的培养要求。本文以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研究为例,揣摩与分析说课作为教学评价中的标准与思路,探究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普遍课程体系框架,针对说课作为教学评价新标准下师范生应具备的新素养,探索出更适合
【摘要】新课标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促进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84-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是最为重
以病例为基础的研究(case based study,CBS)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研究(problem based study,PBL)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临床病例为中心,以分组讨论为重点,以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
农村小学教育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人才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小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滞后;师资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差;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偏低;家校配合不力,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学校、教师压力大,教师社会地位低等问题。  一、现状与根源  资金不足设施落后。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教育投入了
期刊
目的 观察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新力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坚持戴镜且欲停戴重新验配的近视患者26
目的 评价低龄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例儿童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对2001-2011年在北京北医
说起留守儿童,人们满是心酸、无奈。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乡村教师,面对这样一群又一群的特殊孩子,笔者与他们每天朝夕相处,也在时刻关注着他们。  一、多关注他们的学习  他们的父母大都背起行囊,外出打工,把他们扔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隔代带”。祖辈们没读多少书,觉得读书无用,家庭农活多,自己又年纪大无暇管理,对他们的教育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笔者刚入职教六年级时,就碰到一个隔
期刊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病情复杂性、眼内填充物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针对性控制术后高眼压;另外通过术前筛查高危人群,术中选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