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走进数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基础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提到数学就觉得可怕、难学。有些老师也感觉到数学难上,不管老师怎么讲、如何探究、怎么引导,学生还是觉得怕,对数学的学习缺少动力和兴趣。那原因出在何处呢?现在从我个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提出几点,供各位同仁参考利用,提高新世纪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一、作业表扬法
  数学中的作业,每个老师上课都有布置,批改的方式各有千秋。但是,不知各位老师感觉到没有:有时布置的作业需要教师强调才有学生交,甚至部分学生教师强调了还是不交,交作业的寥寥无几。我个人认为,学生不交数学作业,怕做数学作业,是对数学缺乏兴趣的严重表现,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情况给予考虑及适当的调整,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业交流法
  多数教师是这样,每次学生做的数学作业批改以后,把错误的地方纠正一下,就算完成了任务。实质上,这样处理根本没有真正达到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目的。如何达到呢?把数学作业按作业表扬法处理后,应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数学作业交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论一论、评一评,让乱做数学作业或者不认真完成数学作业的同学受到一定的启发,又使数学作业做得优秀的同学得到各位同学的赞赏。这样,既利于怕做数学作业的同学提高做数学作业的信心,又利于对成绩好的同学的发展。
  三、目标定位法
  各位老师都觉察到,数学基础扎实的同学会觉得学起数学来轻松、有趣;而数学基础知识差的同学,是一种怕、恐惧、失败的表象。那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让数学种子在各位学生中都能生根发芽,学习数学的兴趣稳步前进呢?这样处理效果较好:对数学基础好的,要提高数学科的要求,平时的常规数学作业及测试中提高要求,如80分以上才合格等;对基础差的,可降低要求,如平时的数学作业和测试中可放低到40分或更少的档次等。这样无论对优生还是对差生,都知道自己的目标,目标定位,不断努力,每个学生才有获取数学学习成绩的乐园。
  四、差生引导法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薄弱、能力反应慢的学生来说,靠数学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数学兴趣组和数学难题组,让数学兴趣组和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差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同时,数学教师随时参与,或者给予指导。这样既利于数学兴趣组与数学难题组的发展,更利于差生数学基础的加强和提高。
  五、考试漏题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单元测验、章节测试等。有的老师担心漏题,对试题严格保密。我个人认为,数学试题的保密性应具有一定的限度。数学考试及测验的目的不是考垮学生,而是了解学生对某部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的迁移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如果一味地严密数学试题,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为不利。平时的数学测试,除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掌据的情况与应用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利用呢?对数学试卷上的题目,在数学测验考试之前可适当地漏出一部分,对学生基础差和数学试题难度大的多漏些。这样,学生在数学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自然在数学课上对老师探究的内容就会十分认真地参与。
  六、成绩借分法
  在平时的数学测试中,特别是差生,怕数学考试、数学测验等。因为考差了,无论是谁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考分低、成绩差,心里都不好受。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看到子女考差了,大部分都会对自己的子女大发雷霆,甚至是棍子上身。差生是一种害怕、恐惧的心理状态,根本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一定的分数给学生,让他(她)们达到合格或理想的分数,这样家长看到数学分数就高兴,为学生排除了害怕分数、恐惧的心理影响。这样,学生从老师哪里借了20分或30分,会争取下次的数学考试中达到要考的或者超出的预考分数等,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七、成绩表扬法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师,如果只看到班上数学成绩的第一名,而看不到学生取得的数学进步,那就不是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数学教师。要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数学基础,就必须对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数学进步给予表扬和分析数学成功的经验,既要对该生取得的数学成绩进行肯定和赞赏,又要给出新的数学发展方向和新的数学学习目标。学生有了获得成功的信心,会对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八、骨干学生模范法
  新世纪的数学教师,要把大众化数学落实到实处,对骨干数学学生就必须落到实处。对于班上优秀的数学学生,数学教师要让他们发挥模范和带头作用。要利用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数学怕学者转变得爱数学、想数学、热爱数学,这样才能发挥骨干学生的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高校  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
期刊
合作课堂是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反思与提升作为重要途径,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依据这一理论,由现实教学出发,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进行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指出:“教师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
期刊
摘 要: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的弯曲及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运用小技巧、简便方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掌握起来通俗易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等温线 海陆分布 季节 技巧  等温线弯曲变形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导致等温线弯曲变形的原因很多:首先,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陆地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海洋热容量大,升温、降温慢,因此,在同一
期刊
课堂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数学课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科特征和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  一、创新课堂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精神易疲劳,对于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来说,提高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十分重要。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
期刊
摘 要:《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读者多认为该诗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但诗人“浓得化不开的康桥情结”明确显示,康桥已然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一座纯美的小桥,更是作者一种精神情感的象征。本文旨在以“彩虹似的梦”和胡适对徐志摩人生观的评价,来浅析徐志摩的康桥情节,解读《再别康桥》一诗中情感的多重内涵。  关键词:徐志摩 《再别康桥》 多重情感内涵解读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创设 认知思考 学习目标 生活联想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
期刊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讲解、提问、强化、调控、结束和反思七大部分,这些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其中提问的技能和调控的技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运用。对此,笔者想谈点粗浅认识。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服务于整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提问技能?必须注重提问的两个环节:一是设计问题,即提问什么。设计阶段是提问的关键一环,问题的层次、数量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
期刊
多年来,一些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要么一味追求时髦、滥用多媒体图片资料,以致于喧宾夺主,或直接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形式的东西太多。这两种做法都严重违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宗旨,忽视了文本的精髓所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情感体验。如何才能做到“披文入情”,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情感阅读中真正体悟课文精髓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改进,我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