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高校
  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新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提升。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以得到整合和深化。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提升。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有位教师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划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总而言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其他文献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新课程。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源泉,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必须引起农村学校领导和科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期刊
摘 要:中学计算机课是一项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念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还没有定型,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 计算机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最初对计算机都充满着好奇,都非常想学,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减退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培养人、教育人的本领,不断提高育人的艺术。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同时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  一、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古代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而且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曾不知老
期刊
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所谓一般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从事一切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思想品德学科毫无疑义地要发展和培养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一般能力。同时,思想品德学科还要发展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特殊能力。所谓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等等。那么,思想品德学科究竟应发展和培养学
期刊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教学“半壁江山”之美称,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败,由于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写、会读,尤其是会写。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面对万千变化的世界,原本丰富复杂的心灵个体,作文时常常陷入如此的境地:或者老气横秋、落入窠臼,或者冻拼西凑、拾人牙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放飞思维的翅膀,“言人之所欲,言人之所未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各个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期刊
大千世界奥妙无穷精彩纷呈,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由人工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的制作过程都离不开化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孩子从小喜欢化学,爱上化学,不仅能够开启孩子智慧的心灵,还能为孩子打开一片新天地。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并不是需要的时候才去培养,而是让孩子从小就无意识地得到指点,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和游戏中得到培养,这为孩子一生的学习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化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145万,对一个农村小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因为受办学条件及农村孩子家庭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导致作文能力较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
期刊
脑功能定位学说表明,人类大脑由两半球构成,大脑对人体运动和感觉的管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侧重于逻辑思维,如语言、逻辑、教学、分析、判断等;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图形、音乐、美术等。左、右脑半球犹如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思维活动。左右两半球信息交换的生理结构是胼胝体,它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每秒钟可以处理两半球之间往返传递的40亿个信息。传统
期刊
各科教学都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应从低年级开始,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其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指向——兴趣,是探究和记忆的动力,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激发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历史的各种职能:它使我们的视野超出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