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式学习,来自芬兰的“教育秘籍”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丝婷·罗卡(Kirsti Lonka),全球知名教育家,曾荣获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一等骑士勋章,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此前曾担任赫尔辛基大学行为科学学院副院长。
  芬兰是一个只有55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但又是一个教育强国,能把教育做到世界顶尖水平。芬兰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果引起了全世界对芬兰学校及教师教育的兴趣。芬兰著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的重要著作《现象式学习》引入中国,这本书讲述了来自芬兰最新的学习和教育理念。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本刊记者对该书作者进行了专访,期待能够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带来不同的视界和启迪。
  《教育家》:据您的观察与研究,当下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正面临着哪些挑战?
  科丝婷·罗卡:我没有对幼儿做过专门研究,但从教育心理学的文献中,我了解到,我们不应过度地给孩子们施加压力,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需要得到重视并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如何享受学习。在这一点上,惩罚并非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特长。我们相信积极教学法,并且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教授“社交与情感学习”。
  在芬兰,学校教育从七岁开始。在此之前,自由玩耍是芬兰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是自由的,所以我们选择有趣的方法。小学阶段以孩子为中心,所以即便我们重视学业成绩,我们的上课时间也相对较短,而假期很长。通常孩子放学后只有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在芬兰,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备受爱戴。
  在芬兰的学校,高中结束时才会进行第一次选拔性考试。我们的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年轻人可能会感到压力,但放学后,他们仍然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需要认识到,在学校他们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而不是为了取悦老师或家长。在芬兰,我们要爱我们的孩子,同时也要为他们设定一些界限,这样他们才能感到安全。所以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是做他们想做的事,我们努力以积极的方式教育他们,当然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因为我们的学校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有许多儿童是难民或来自贫困地区,学校要为所有学生的需求服务。
  《教育家》:“现象式学习”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对师范教育和学校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科丝婷·罗卡:“现象式学习”是指“精彩地学习”,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方法。“现象式学习”着眼于对未来国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敏锐地捕捉到面向更为复杂的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具备的七项横贯能力,具体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多元识读的能力;信息及通信技术运用的能力;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方面的能力;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能力。从一个更大的现象(如能源问题)开展以现象为基础的项目,更容易培养七项横贯能力。在這样的项目中,学生作为一个积极的角色,去做他们认为极为有趣的事情。
  基于现象的学习跨越了学科边界,帮助我们将广泛的能力整合到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开展教师教育,帮助教师掌握更具创造性的专业知识,使他们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还能够与其他教师合作,共同开展项目。学校需要向社区发展,跟社区中的人们互相学习,求同存异。一般来说,在有班主任的早教和小学教育中,这样做比较容易。
  《教育家》:您在《现象式学习》中提及“从学习者的视角看待教育是芬兰教育的主导思想。学习者的视角不仅包括个体的角度,也包括社会文化的角度”。能否解释一下这两种视角所涵盖的具体内容?
  科丝婷·罗卡:我们倡导“学习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每个个体都是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发展的,为了解决我们所共同面临的严峻而复杂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流行病等,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我们努力满足年轻人的基本需求,比如感到自主、能干、有能力与他人建立联系。我们认为,协作也是个体的最大利益所在。
  我们希望人们学会互帮互助,而非竞争。在芬兰,同伴学习非常流行,我一直在对大学里的顶级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表明,在高成就的小组中,人们被激励并积极投身于他们的工作。所以我们相信,当个体发现他们的工作有意义并且能够与他人进行通力合作时,他们会更加成功。
  《教育家》:您曾在多个大洲的许多国家工作过。您是否认为教育全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其意义是什么?在您看来,如何使教育更加全球化?
  科丝婷·罗卡: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世界。我们还有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共同解决。
  在芬兰这样的小国,与全球保持联系极为重要。虽然大国的市场更大,但环境和经济问题本质上仍然是全球性的。未来,教育依然是世界和平、幸福和繁荣的关键。通过教育,人们能意识到,需要彼此协作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要想出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积极的公民,使他们能够应对诸多棘手的全球性问题。
  另外,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文化和民族,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只学习传统的学科知识并不能帮助我们蓬勃发展。心理学是通用的,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着相同的基本需求。在我工作过的所有国家,人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教育家》:您希望《现象式学习》给中国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科丝婷·罗卡:我了解到,在中国的课程里,也有与我们非常相似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些都非常重要。我认为我们可以合作创造新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这些能力。我们研发了各种教学和学习方法,不仅支持学生的智力发展,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感到幸福。我从我的中国同事那里学到了很多。我并不是说其他人也应该像我们这样做,重要的是要调整想法,以适应当地文化。
  《教育家》:在中国,人们对芬兰教育的兴趣日益浓厚。请您为教师群体推荐几本能够深入系统了解芬兰教育的书籍。
  科丝婷·罗卡:《现象式学习》这本书简单易懂,但为了写这本书,我也参考了大量的学术文献,查阅了芬兰历史和芬兰语的发展历程。其中我提到了以下两本著作。一本是帕斯·萨赫伯的《芬兰的经验》,这本书讲述了芬兰学校在2016年改革之前的总体想法。我还推荐由汉内娜·涅米教授、阿尔托·卡利翁莱米教授和奥利·图姆教授在2016年主编的《教育的奇迹——芬兰学校教和学的原则和实践》,这些作者都是我尊敬的同事,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如果你希望对芬兰历史和教育体系的细节有更多了解,可以看看这两本书。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媒体的形态越来越丰富,信息量和知识总量空前膨胀,然而,我们的耐心却越来越少了。从博客到微博,从公众号文章到网络段子、短视频,当习惯了咀嚼愈发简短的二手信息,在信息海洋里贪婪地搜索下一个精神爆点,我们已经很难沉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青少年正处在三观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让青少年学会“整本书阅读”,特别是“整本经典阅读”,是当下人文教育的迫切要求。  “今天如何读经典”系列丛书主编——
期刊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纲要提出,到2030年,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儿童事业的发展。国内多个城市,如深圳、长沙、成都、上海,正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讓城市更能满足儿童的成长
期刊
德育容易浮于表面,体育容易被忽视和窄化,美育限于观念和教学资源也很少开展,劳动教育往往不得要领,智育是“五育”中力度最大、成效最高的,但是容易窄化学生能力、固化学生思维。  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重新定位教师、学生、家长的责任,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設置、整合教学资源,让德智体美劳的理念和能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学习共同体、全学科思政、多元化校园体育……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安
期刊
胡适先生曾言,要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样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其中,一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也即其所持的儿童观,是决定这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首要指标。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从国家和地方、官方和民间所推出的一系列儿童友好的政策与举措,都可说是推动整个中国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建设儿童友好社会并不是成人“发
期刊
目前,法治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法治教育的方式和措施也日益多元化、灵活化。其中,法治副校长的设置是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协同机制。  调查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有些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制度仍停留在制度层面,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的聘任和管理也有待进一步规范。近期,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广泛
期刊
教学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此时此地的生命感受,激发学生的生命趣味,引导学生生命的整体融入,并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来成全生命。  小丹是一名初三学生,平时的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面对日益临近的中考,她決心好好听讲,把成绩提上去。可是,她发现有的老师上课只讲有难度的题目,对基础知识一带而过,小丹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有点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了“讨厌老师”的念头。  某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上,教师把数学书上的所有例题讲完
期刊
现在很多家长已渐渐明白要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意见,但仍会不时地情绪失控,对孩子嘶吼。当前家庭中的教养方式是什么样的?家长该如何践行正确的儿童观?本刊编辑部采访了一些家长和专家,或可引起一些思考。  90后东莞家长 孩子6岁  俯下身才能真正看到她眼中的世界  在小孩三岁时,某一次我们带她去医院打针,我们在排队时她一直局促不安,非要我抱,但当时我的手里有很多东西,还有许多要填的表格,所以比较焦躁。
期刊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西安交大附中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根本任务  首先,
期刊
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优化整体师资队伍、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开展了以师徒结对为主的“青蓝工程”。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少学校的青蓝工程沦为了“面子工程”。初任教师遇到了哪些问题?指导教师又面临何种难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天津市西青区某小学教师 从教4年 王萱 想找人指导时不知道找谁  我们学校在领导层面重视程度就不够。结对就是两个人被叫到教务处签一个协议,发了一个专门的师徒工作记录本,说明年终
期刊
当看到黑板上灵动舒展的粉笔字时,很难想象这是由一位失去双手和双脚的教师写下的。她叫杜宣梅,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人们叫她“梅子老师”。  感恩 : 从冰糖到棒棒糖  1985年,杜宣梅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两岁那年,一场重病夺走了她的双手和双脚。“那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以为我染上了什么传染病,路过我们家都躲着走。”杜宣梅回忆。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经济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