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长,如何有“名”更有“实”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法治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法治教育的方式和措施也日益多元化、灵活化。其中,法治副校长的设置是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协同机制。
  调查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有些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制度仍停留在制度层面,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的聘任和管理也有待进一步规范。近期,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每所学校应当配备至少1名法治副校长,对师生人数多、有需求的学校,可以聘任2名以上法治副校长,1人可以同时担任3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这些举措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治副校长的定位与职责
  法治副校长进入校园,目的是为了提升学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由于法治副校长身份特殊,具备专业化的法律知识,且具有司法实践工作经验,能够将法律理念、法律规范通过鲜活的案例融入学校的法治教育实践,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和语言,通过讲座、报告、模拟法庭等形式将法律理念、法律知识传授给青少年学生,从而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效果。
  在学校的法治教育中,法治副校长的设置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路径,丰富和优化了校园法治教育资源。法治副校长要参与制订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计划,协助学校创新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组织法治教育实践。这不仅能够弥补中小学校法治教学队伍的短板,有利于提升法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可以发挥桥梁作用,搭建校内校外法治教育的教学资源流通渠道。例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前往校外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法治教育,改变了以往只能依靠教育机构的传统路径,转变了传统法治教育的思维和模式,拓宽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渠道和路径。
  法治副校长是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力量,对于创建法治校园,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具有积极意义。法治副校长不仅要给青少年学生上法治课,还要面向教职工开展法治宣传,并积极推动校园制度建设,通过强化校园法治建设,提高中小学依法治校水平,推动校园治理的法治化。
  三个“面向”,推动制度真正落地
  在实践中,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的落实出现了仪式化、形式化的倾向,产生了形式主义的消极影响。为推动法治副校长制度真正落地、有效实施,需要实现如下三个基本“面向”。
  面向青少年学生,提升学生综合法治素养
  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法治素养的养成是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法治副校长的设置也应以培养青少年法治素养为根本目的。法治副校长是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应积极参与学校学生权益保护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参加学生保护委员会、学生欺凌治理等组织,指导、监督学校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职责,依法保护学生权益。另外,法治副校长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学校法治教育师资缺乏、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法治副校长的选聘工作,应严格以专业化水平为依归,以能讲法治课、有时间讲法治课、愿意讲法治课为选拔标准,而不要过度关注职务之高低,更不要让法治副校长的配置落入形式主义的漩涡。
  面向学校,提高学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法治副校长是法治校园的建设者。除了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和法治宣传工作以外,法治副校长还应积极参与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治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开展罪错未成年人的矫治教育工作,推动强制报告制度、特殊行业入职前查询和从业限制等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协助处理学校涉法涉诉案件,参与处理师生申诉,协助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等方面的沟通联系,从制度建设层面推动校园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面向社会,着力建设法治校园生态
  学校是重要的社会化教育机构,校园生态是社会关切的焦点。法治副校长是法治精神的倡导者。其进入校园,通过在校园内部开展法治教育,切实维护了青少年学生的权益,提高了学校的现代治理水平,着力塑造良好的法治校园生态。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对社会公众而言也是重要的法治教育课,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宣传力量。
  如何进一步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
  针对现实中法治副校长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完善该制度有如下建议。
  首先,在思想意识方面,要树立法治副校长是主业而不是副业,是责任而不是权力的意识。法治副校长应以切实履职为己任,通过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聚焦所在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研究并分析所在学校师生的法治素养情况、校园及其周边的治安状况,尤其是学校内的学生欺凌、校园暴力等违法犯罪情况,建立常态化的防范制度。根据所在学校具体情况设计法治教育计划,合理安排法治教育课程,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防止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事件的发生。
  其次,在工作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专职法治副校长制度。当前,我们亟待打破法治副校长为兼职副校长的惯性思维,探索建立专职法治副校长制度。在实践中,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多由当地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兼任。兼职法治副校长虽然有很多资源优势,诸如能够提供更多的法治教育资源、能够依法为青少年提供司法保护和司法救助,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兼职的身份本身会对其工作的开展形成掣肘。尤其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繁忙,很难再抽身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这也是为何现实中很多法治副校长的职责很难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硬件、人員支持和资金保障层面,法治副校长要有专门的工作场所、工作团队和资金支持。实践中,不能苛求法治副校长“一个人就要像一支队伍”。除了法治副校长,还应积极选聘法治辅导员、法治讲师,积极打造中小学法治教师专业队伍,形成科学的教学团队和工作团队,并且开设专款专项给予资金支持,保障法治副校长能够真正“有名有实”。
  总之,中小学法治教育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法治副校长是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事关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
其他文献
四川省彭州市隆丰中学是彭州市最大的农村初级中学,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单位、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长期坚持“知行合一”,以“隆德丰才,以文化人”为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一直进行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并将隆耕园劳动生物实践基地建设与家校协同教育相结合,打造校内外结合、家校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新模式,促进“五育”并举。  打造隆耕园劳动生物实践基地  学校利用空闲的荒地,结合“晴耕雨读、忙种闲
期刊
“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是打造卓越教师文化的重要基石。借力技术,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任务驱动,探索教师破土拔节助长方式;“泵”性评价,铺就教师专业成长“快速路”——  本着“人尽其才,优化结构,激发教师高层次需求”原则,我们在校内遴选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成立了由专家为助学者、课题组成员为学习者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借助外部支持和内部力量,实现了教师
期刊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西安交大附中建校以来不断加强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努力打造以美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调整美育手段,整合美育资源,让美育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在美育实践中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环境。  精心设置美育课程  针对美育课程设
期刊
青少年处于普及法治文化,提高法治素养的关键期,是营造尊崇法律、敬仰法律的社会风气,提升全民族法治素养的重要人群和信心保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互联网+”时代,教育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推动了“学习的革命”,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7年,佛
期刊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附中”)坚持以系统工程思维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以德为根本、智为源泉、体为支撑、美为胸怀、劳为途径的全方位、系统性立德树人工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涵濡浸渍”作用,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多位一体的实践体系。202
期刊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社会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操作能力五个方面,是启迪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完善创新人格,激发创新行为的重要平台。  “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
期刊
大数据时代,媒体的形态越来越丰富,信息量和知识总量空前膨胀,然而,我们的耐心却越来越少了。从博客到微博,从公众号文章到网络段子、短视频,当习惯了咀嚼愈发简短的二手信息,在信息海洋里贪婪地搜索下一个精神爆点,我们已经很难沉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青少年正处在三观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让青少年学会“整本书阅读”,特别是“整本经典阅读”,是当下人文教育的迫切要求。  “今天如何读经典”系列丛书主编——
期刊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纲要提出,到2030年,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儿童事业的发展。国内多个城市,如深圳、长沙、成都、上海,正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讓城市更能满足儿童的成长
期刊
德育容易浮于表面,体育容易被忽视和窄化,美育限于观念和教学资源也很少开展,劳动教育往往不得要领,智育是“五育”中力度最大、成效最高的,但是容易窄化学生能力、固化学生思维。  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重新定位教师、学生、家长的责任,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設置、整合教学资源,让德智体美劳的理念和能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学习共同体、全学科思政、多元化校园体育……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安
期刊
胡适先生曾言,要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样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其中,一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也即其所持的儿童观,是决定这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首要指标。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从国家和地方、官方和民间所推出的一系列儿童友好的政策与举措,都可说是推动整个中国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建设儿童友好社会并不是成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