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来,已历时六年,为了对全省课程改革的现状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32所职业院校,其中省辖市院校17所,县市15所;内含高职院4所,中专17所,中高职联校10所,技工学校1所;苏南苏北学校各16所。共回收教师问卷411份,学生问卷487份。通过归类统计和综合比较,我们对全省课改的状况有了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具体报告如下。
一、对现状的总体分析和评估
六年来,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基本解构,“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结合越来越紧密,职业教育特色明显;开发出一大批优质课程,带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是,课程改革任重道远,特别是课程实施层面和行动导向教学层面尚需攻坚克难。
1.全省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1)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课程意识不断加强
教师问卷问题40:你对所在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
A.好(21%)B.比较好(52%)C.一般(24%)D.差(3%)
教师问卷问题38:您所在学校领导对课改的重视程度
A.很重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35%)B.重视,积极行政推动(37%)C.基本重视,作为重点工作布置(18%)D.不太重视,没有实质性推动(8%)E.不重视(2%)
数据统计显示,各学校课改都在全面启动。特色纷呈的符合职教规律和地方特点的多种培养模式在积极探索,各层次的课改培训不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逐步树立,教师教育观念逐步转变。据统计,9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校在推行课改,教师对学校课改满意率为73%,学生对学校课改满意率为66%。86%的教师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职业教育必然选择。69%的教师认为项目课程的实施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好处。六年中,87%的老师参加过2天到一个月时间不等的课改培训,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程理念发生了转变,并认为培训在课程理念的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课改培训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磨课听课、知识竞赛等。91%的专业教师、72%的文化基础课教师都不同程度投入课改的实际工作。92%的专业每两年对课程方案、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德育课程内容丰富充实,“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德育课程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四门德育必修课程之外,《社会与生活经济》等一批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礼仪、环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课程、校本课程使德育课程内容逐渐完善和充实,形成了系统化的德育课程体系。调查显示,94%的学校开设校本德育活动课程,61%的学校开设实践性的创业就业类指导课程,83%的学校开设社交礼仪、环保、心理健康类的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三以一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在开发、实施、评估三个层面都有所展开。据统计,57%的学校专业制订了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课程方案,68%的专业课程具有新理念的课程标准,31%的专业课程基本实现项目化,67%的专业课程部分实现项目化。与此同时,各学校的专业实训条件也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有机地改善和调整。教师、学生对学校专业实训场室条件满意率分别为72%和67%。70%以上的学校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设备完善,使用率较高,教师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较积极。“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3)课程研修氛围逐渐形成,专业课程团队逐步成长
教师问卷问题22:颁布《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来,您和同事、同行之间的业务讨论和交流
A.明显增加(26%)B.有所增加(46%)C.同以往一样(26%)D.有所减少(2%)
教师问卷问题21:学校教研室层面的有关课程的研究活动次数是每月
A.无(9%)B.1次(25%)C.2次(33%)D.3次(14%)E.4次(15%)F.5次以上(4%)
教师问卷问题24:参与课改以来,您主讲校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的情况是
A.无(9%)B.1次(25%)C.2次(33%)D.3次(14%)E.4次(15%)F.5次以上(4%)
数据统计显示,很多新的知识处置、创造性的课程实施都是在围绕课程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展开。在课程开发、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专业教研室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团队在课程集体开发和实施的行动过程中逐步成长。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实施为18%,集体备课、个体实施为34%。对行动导向的、与新的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层面不断研究和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教学、工学交替、企业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占专业教学的41%。专业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加强,能宏观了解、透彻把握相关职业活动的占29%、基本了解的为59%。85%的学校认为培养的学生企业基本满意。
(4)学生评价改变明显,评价体系有望形成
教师问卷问题45:学校倡导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
A.课堂表扬或批评(20%)B.作业、周记的批语(12%)C.考试的试卷和测验试卷(13%)D.经常的谈心交流(14%)E.家访交流(9%)F.让企业人士来评价(9%)G.所有老师、家长、学生等参与定期的面对面评价(11%)H.专门的作品展示会(7%)I.其他评价(5%)
数据统计显示,82%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看平时表现与学习态度。各地区、各学校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普遍展开。无论是教师卷还是学生卷反馈,以考试(笔试)为主要形式的唯成绩评价方式在职业学校已经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全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各学校普遍开展。与此同时,对课程的评价、对课堂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在改变,94%的老师认为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对自己进行评价。85%的学校建立了对课堂评价的新标准,65%的专业有对课程实施后的总结和评价。多元化、多主体、专业性的职教课程评价体系有望形成。
(5)课程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特色明显
各职业学校在学校层面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以专业部为主,处室服务的二级管理体系成为导向性学校管理体制,62%的学校已经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很多学校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成立专门机构,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品质进行管理;专业教研室已兼具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学生教育的多种功能,成为职业学校最基本的课程管理单位。82%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86%的学校有明确的课程改革制度或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六年来,职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扬主体性,各显神通,探索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和路径。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层次接触,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专业教育、课程评价等各个层面,最大限度展开校企合作,使职业课程具备职业特性,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企业的学习氛围。
教师问卷问题25:您所在学校聘请企业人士作为专业的辅导员
A.每班都有(10%)B.有些班有(54%)C.基本没有(29%)D.没有听说过(7%)
教师问卷问题27:您认为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
A.很浓,很有企业文化氛围(17%)B.有一些专门布置和企业特色(62%)C.有一点墙面的布置(18%)D.基本没有(3%)
教师问卷问题34:您每年下企业的实际时间是
A.一周-二周(23%)B.一个月以上(32%) C.一周不到(14%)D.没有下企业(31%)
2.问卷显示的全省课程改革的明显不足
(1)德育隐性课程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课程缺乏职教特质
目前,84%的德育课还是以讲授为主,德育显性课程存在学科化、概念化教学现象。德育隐性课程缺乏宏观构架和整体设计,缺乏氛围和序列,与显性课程割裂明显。据统计,只有34%的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和兴趣课堂开展得好,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好,26%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是较关心或很关心的。职业学校尚未形成大德育的课程观念,机制缺失,育人队伍相对单一。文化基础课内容囿于传统学科内容的束缚,缺乏职教特质,常常是单独开辟一个简单的专业模块以作迎合,而整体内容不具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84%的文化课老师认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只是内容难度比普通高中有所降低,其他方面区别不大。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实施中,教师授课方法单一,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欢迎率不到25%,教师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2)课程实施推进相对缓慢,课堂教学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目前,职业学校课程开发方法相对成熟,课程开发观已经树立,但专业教学法的培训和指导缺乏,课程开发和实施无法同步推进。不少学校课程开发停留在开发方案、标准、教材层面上,课程运营环境、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方法跟不上。课程改革从开发层面进入实施层面需要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学生问卷问题20:在教室上课时,你主要是
A.坐着听讲、记笔记(78%)B.研讨交流(13%)C.小组学习活动(8%)D.上台汇报展示(1%)
学生问卷问题21:在实训场室上专业课,你们主要是
A.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练习(17%)B.按照老师布置的步骤练习(63%)C.为了做一件产品小组共同工作(11%)D.按照教材上的习题练习(9%)E.为企业加工产品(0%)
数据统计显示,只有57%的学校有新的课程方案,68%的专业课程有新课程标准。目前,专业课39%还是在教室进行,只有37%的专业课在专门的场室进行。虽然在很多学校都有精彩纷呈的课堂范例,但职业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在教室进行的课程,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主要还是以学生坐着听教师站着讲为主,进行互动交流的课程方式很少,学生自我展示的方式更少;在实训场所进行的专业课,基本还处于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练习,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练习的阶段。真正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专业课程还未普及。
二、对课改推进工作的建议
1.克服两种错误心态,加强校级指导协调
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渐变过程,是有计划分步骤的课程变革。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两种病症:一种是急躁症,希望课程改革快速推进,急于见到成效,期盼通过行政推动达到效果,在推进遇到阻力时,又无法创造性开展工作打破僵局,急躁冒进;另一种是观望症:对课改无动于衷,课程理念不思转变,变革自我行为习惯困难,始终处于等待和观望中。职业学校应克服这两种错误心态,宏观构建,点滴入手,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课改涉及职业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不是现有的学校组织架构所能顾全,需要在学校层面建立一个专门的课程改革领导和工作小组(机构)予以指导协调,校长应为组长并切实参与工作。该机构按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工作实施方案;沟通纵横信息,掌握动态;视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处室的协调;协助教务部门开展校级课改活动,对部、室的课改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课改工作应常态化,建立常规予以保证。
2.完善职教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学习体系
职业学校应宏观构建职教课程体系,注重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等主体课程之外的各类隐性和显性课程的开发和深化。其中,公共选修课和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问卷问题26:你们的专业选修课开设
A.你喜欢,对自己很有帮助(41%)B.一般,和其他专业课没有区别(36%)C.没有选修课(23%)
学生问卷问题27:你觉得你们学校的兴趣班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
A.开展得很好,大部分同学都参加(34%)B.一般,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参加(41%)C.很少(19%)D.根本没有(6%)
职业学校通过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职业和企业,用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活生生的素材和案例,以主题等方式组合实施。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要重情景、重行动、重感悟反思、重职业素养培养。这样的课程才能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行为、情感产生综合而有效的影响。专业课程改革在由开发向实施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还必须构建学生的专业学习体系。改变学校教学管理只致力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局限做法,构建学生课前(预习、咨询)——课堂(汇报研讨)——课后(深化拔高)的专业学习体系和氛围。
3.组织专业教学法培训,倾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必须改课。职业学校的课堂应该是鲜活而灵动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专业、感受生命价值的所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与之匹配,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寻求开放、快捷、灵活的学习途径。随着课改在学校全面实施,下一步工作必须聚焦课堂:及时推出好课的标准、好教师的标准,引导课堂层面课程改革的方向;在继续做好课程开发技术培训和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的同时,着重开展对专业教学论指导下的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形成相对固定的与专业贴合的以学为主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体系,组织较大规模和范围的培训,指导课堂层面的课改实施。
4.适度规范教材使用,广泛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问卷问题19: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教材的
A.完全按教材内容上课(5%)B.基本按教材顺序上课(23%)C.有一些调整,补充一些相关知识(46%)D.教材只是参考书,按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学(26%)
教师问卷问题46:除专业教材外,您及同事所采用的课程资源有
A.网络(18%)B.图书馆的专业书籍(10%)C.专业杂志和报纸(10%)D.各种教具、挂图、模型(11%)E.积累的补充资料(11%)F.往届学生的作品(8%) G.社会和市场上的产品(7%)H.各类案例(8%)I.参观企业生产现场(7%)J.企业人士的报告会、讲座(5%)K.其他(5%)
学校应适当规范专业教材的使用,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体讨论,相对固定,自成参考体系。职业学校师生更应摆脱对专业教材的依赖,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中,把教材作为参考书,以项目为载体,活化专业领域知识技能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共享课程资源。教研部门对以教材为代表的课程资料的管理和服务要建立一条完整的机制和体系,帮助和指导学校、教师开发、掌握和利用专业课程资源。
5.注重系统专业教育、开发引导学生发展
学生问卷问题7:你对将来就业的岗位清楚吗
A.很清楚(15%)B.较清楚(28%)C.了解一些(33%)D.不太清楚(22%)E.一点不知道(2%)
学生问卷问题13:你对专业的感情
A.一直很喜欢(21%)B.学习后,越来越喜欢(41%)C.不太喜欢(23%)D.无所谓(12%)E.不喜欢(3%)
学生问卷问题11:学校安排你们接触对应专业企业的机会
A.很多,每学期一周以上(15%)B.较多,一学期2-3次(23%)C.不多,一学期一次(33%)D.一次都没有(29%)
数据统计显示,职业学校必须建立指导学生专业成长的专业教育系统,抓好从招生前的专业宣传、入学后的专业教育到毕业生的持续跟踪调查等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的所有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浓郁专业学习气氛、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专业学习环境。
职业学校重视教育,强调管理,而对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现时的课程改革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职业通道,但仅靠改进和匹配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不能解决全部教育的问题。必须研究职校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探索将学生引上成才之路的办法和措施。职校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也是专业和职业的被动选择者,对他们的开发十分费心费力,现在职业学校广泛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分类分层教学、“三创”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开发的元素,但往往自发、零散和无序,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系统的运筹。开发课程与开发学生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对应关系,都必须遵循“设计导向”的原则,它们的方向、目标和行动路线均有共同处,区别在于开发课程是以既定目标出发,规划行动路线,学生处于静态;开发学生是从学生出发选择目标与行动路线,学生处于动态。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开发学生应是隐伏运行的一条主线。开发学生对中职教育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应提上研究日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一、对现状的总体分析和评估
六年来,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基本解构,“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结合越来越紧密,职业教育特色明显;开发出一大批优质课程,带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是,课程改革任重道远,特别是课程实施层面和行动导向教学层面尚需攻坚克难。
1.全省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1)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课程意识不断加强
教师问卷问题40:你对所在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
A.好(21%)B.比较好(52%)C.一般(24%)D.差(3%)
教师问卷问题38:您所在学校领导对课改的重视程度
A.很重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35%)B.重视,积极行政推动(37%)C.基本重视,作为重点工作布置(18%)D.不太重视,没有实质性推动(8%)E.不重视(2%)
数据统计显示,各学校课改都在全面启动。特色纷呈的符合职教规律和地方特点的多种培养模式在积极探索,各层次的课改培训不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逐步树立,教师教育观念逐步转变。据统计,9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校在推行课改,教师对学校课改满意率为73%,学生对学校课改满意率为66%。86%的教师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职业教育必然选择。69%的教师认为项目课程的实施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好处。六年中,87%的老师参加过2天到一个月时间不等的课改培训,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程理念发生了转变,并认为培训在课程理念的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课改培训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磨课听课、知识竞赛等。91%的专业教师、72%的文化基础课教师都不同程度投入课改的实际工作。92%的专业每两年对课程方案、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德育课程内容丰富充实,“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德育课程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四门德育必修课程之外,《社会与生活经济》等一批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礼仪、环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课程、校本课程使德育课程内容逐渐完善和充实,形成了系统化的德育课程体系。调查显示,94%的学校开设校本德育活动课程,61%的学校开设实践性的创业就业类指导课程,83%的学校开设社交礼仪、环保、心理健康类的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三以一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在开发、实施、评估三个层面都有所展开。据统计,57%的学校专业制订了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课程方案,68%的专业课程具有新理念的课程标准,31%的专业课程基本实现项目化,67%的专业课程部分实现项目化。与此同时,各学校的专业实训条件也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有机地改善和调整。教师、学生对学校专业实训场室条件满意率分别为72%和67%。70%以上的学校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设备完善,使用率较高,教师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较积极。“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3)课程研修氛围逐渐形成,专业课程团队逐步成长
教师问卷问题22:颁布《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来,您和同事、同行之间的业务讨论和交流
A.明显增加(26%)B.有所增加(46%)C.同以往一样(26%)D.有所减少(2%)
教师问卷问题21:学校教研室层面的有关课程的研究活动次数是每月
A.无(9%)B.1次(25%)C.2次(33%)D.3次(14%)E.4次(15%)F.5次以上(4%)
教师问卷问题24:参与课改以来,您主讲校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的情况是
A.无(9%)B.1次(25%)C.2次(33%)D.3次(14%)E.4次(15%)F.5次以上(4%)
数据统计显示,很多新的知识处置、创造性的课程实施都是在围绕课程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展开。在课程开发、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专业教研室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团队在课程集体开发和实施的行动过程中逐步成长。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实施为18%,集体备课、个体实施为34%。对行动导向的、与新的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层面不断研究和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教学、工学交替、企业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占专业教学的41%。专业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加强,能宏观了解、透彻把握相关职业活动的占29%、基本了解的为59%。85%的学校认为培养的学生企业基本满意。
(4)学生评价改变明显,评价体系有望形成
教师问卷问题45:学校倡导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
A.课堂表扬或批评(20%)B.作业、周记的批语(12%)C.考试的试卷和测验试卷(13%)D.经常的谈心交流(14%)E.家访交流(9%)F.让企业人士来评价(9%)G.所有老师、家长、学生等参与定期的面对面评价(11%)H.专门的作品展示会(7%)I.其他评价(5%)
数据统计显示,82%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看平时表现与学习态度。各地区、各学校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普遍展开。无论是教师卷还是学生卷反馈,以考试(笔试)为主要形式的唯成绩评价方式在职业学校已经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全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各学校普遍开展。与此同时,对课程的评价、对课堂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在改变,94%的老师认为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对自己进行评价。85%的学校建立了对课堂评价的新标准,65%的专业有对课程实施后的总结和评价。多元化、多主体、专业性的职教课程评价体系有望形成。
(5)课程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特色明显
各职业学校在学校层面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以专业部为主,处室服务的二级管理体系成为导向性学校管理体制,62%的学校已经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很多学校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成立专门机构,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品质进行管理;专业教研室已兼具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学生教育的多种功能,成为职业学校最基本的课程管理单位。82%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86%的学校有明确的课程改革制度或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六年来,职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扬主体性,各显神通,探索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和路径。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层次接触,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专业教育、课程评价等各个层面,最大限度展开校企合作,使职业课程具备职业特性,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企业的学习氛围。
教师问卷问题25:您所在学校聘请企业人士作为专业的辅导员
A.每班都有(10%)B.有些班有(54%)C.基本没有(29%)D.没有听说过(7%)
教师问卷问题27:您认为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
A.很浓,很有企业文化氛围(17%)B.有一些专门布置和企业特色(62%)C.有一点墙面的布置(18%)D.基本没有(3%)
教师问卷问题34:您每年下企业的实际时间是
A.一周-二周(23%)B.一个月以上(32%) C.一周不到(14%)D.没有下企业(31%)
2.问卷显示的全省课程改革的明显不足
(1)德育隐性课程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课程缺乏职教特质
目前,84%的德育课还是以讲授为主,德育显性课程存在学科化、概念化教学现象。德育隐性课程缺乏宏观构架和整体设计,缺乏氛围和序列,与显性课程割裂明显。据统计,只有34%的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和兴趣课堂开展得好,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好,26%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是较关心或很关心的。职业学校尚未形成大德育的课程观念,机制缺失,育人队伍相对单一。文化基础课内容囿于传统学科内容的束缚,缺乏职教特质,常常是单独开辟一个简单的专业模块以作迎合,而整体内容不具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84%的文化课老师认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只是内容难度比普通高中有所降低,其他方面区别不大。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实施中,教师授课方法单一,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欢迎率不到25%,教师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2)课程实施推进相对缓慢,课堂教学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目前,职业学校课程开发方法相对成熟,课程开发观已经树立,但专业教学法的培训和指导缺乏,课程开发和实施无法同步推进。不少学校课程开发停留在开发方案、标准、教材层面上,课程运营环境、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方法跟不上。课程改革从开发层面进入实施层面需要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学生问卷问题20:在教室上课时,你主要是
A.坐着听讲、记笔记(78%)B.研讨交流(13%)C.小组学习活动(8%)D.上台汇报展示(1%)
学生问卷问题21:在实训场室上专业课,你们主要是
A.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练习(17%)B.按照老师布置的步骤练习(63%)C.为了做一件产品小组共同工作(11%)D.按照教材上的习题练习(9%)E.为企业加工产品(0%)
数据统计显示,只有57%的学校有新的课程方案,68%的专业课程有新课程标准。目前,专业课39%还是在教室进行,只有37%的专业课在专门的场室进行。虽然在很多学校都有精彩纷呈的课堂范例,但职业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在教室进行的课程,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主要还是以学生坐着听教师站着讲为主,进行互动交流的课程方式很少,学生自我展示的方式更少;在实训场所进行的专业课,基本还处于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练习,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练习的阶段。真正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专业课程还未普及。
二、对课改推进工作的建议
1.克服两种错误心态,加强校级指导协调
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渐变过程,是有计划分步骤的课程变革。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两种病症:一种是急躁症,希望课程改革快速推进,急于见到成效,期盼通过行政推动达到效果,在推进遇到阻力时,又无法创造性开展工作打破僵局,急躁冒进;另一种是观望症:对课改无动于衷,课程理念不思转变,变革自我行为习惯困难,始终处于等待和观望中。职业学校应克服这两种错误心态,宏观构建,点滴入手,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课改涉及职业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不是现有的学校组织架构所能顾全,需要在学校层面建立一个专门的课程改革领导和工作小组(机构)予以指导协调,校长应为组长并切实参与工作。该机构按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工作实施方案;沟通纵横信息,掌握动态;视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处室的协调;协助教务部门开展校级课改活动,对部、室的课改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课改工作应常态化,建立常规予以保证。
2.完善职教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学习体系
职业学校应宏观构建职教课程体系,注重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等主体课程之外的各类隐性和显性课程的开发和深化。其中,公共选修课和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问卷问题26:你们的专业选修课开设
A.你喜欢,对自己很有帮助(41%)B.一般,和其他专业课没有区别(36%)C.没有选修课(23%)
学生问卷问题27:你觉得你们学校的兴趣班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
A.开展得很好,大部分同学都参加(34%)B.一般,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参加(41%)C.很少(19%)D.根本没有(6%)
职业学校通过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职业和企业,用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活生生的素材和案例,以主题等方式组合实施。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要重情景、重行动、重感悟反思、重职业素养培养。这样的课程才能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行为、情感产生综合而有效的影响。专业课程改革在由开发向实施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还必须构建学生的专业学习体系。改变学校教学管理只致力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局限做法,构建学生课前(预习、咨询)——课堂(汇报研讨)——课后(深化拔高)的专业学习体系和氛围。
3.组织专业教学法培训,倾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必须改课。职业学校的课堂应该是鲜活而灵动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专业、感受生命价值的所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与之匹配,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寻求开放、快捷、灵活的学习途径。随着课改在学校全面实施,下一步工作必须聚焦课堂:及时推出好课的标准、好教师的标准,引导课堂层面课程改革的方向;在继续做好课程开发技术培训和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的同时,着重开展对专业教学论指导下的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形成相对固定的与专业贴合的以学为主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体系,组织较大规模和范围的培训,指导课堂层面的课改实施。
4.适度规范教材使用,广泛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问卷问题19: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教材的
A.完全按教材内容上课(5%)B.基本按教材顺序上课(23%)C.有一些调整,补充一些相关知识(46%)D.教材只是参考书,按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学(26%)
教师问卷问题46:除专业教材外,您及同事所采用的课程资源有
A.网络(18%)B.图书馆的专业书籍(10%)C.专业杂志和报纸(10%)D.各种教具、挂图、模型(11%)E.积累的补充资料(11%)F.往届学生的作品(8%) G.社会和市场上的产品(7%)H.各类案例(8%)I.参观企业生产现场(7%)J.企业人士的报告会、讲座(5%)K.其他(5%)
学校应适当规范专业教材的使用,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体讨论,相对固定,自成参考体系。职业学校师生更应摆脱对专业教材的依赖,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中,把教材作为参考书,以项目为载体,活化专业领域知识技能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共享课程资源。教研部门对以教材为代表的课程资料的管理和服务要建立一条完整的机制和体系,帮助和指导学校、教师开发、掌握和利用专业课程资源。
5.注重系统专业教育、开发引导学生发展
学生问卷问题7:你对将来就业的岗位清楚吗
A.很清楚(15%)B.较清楚(28%)C.了解一些(33%)D.不太清楚(22%)E.一点不知道(2%)
学生问卷问题13:你对专业的感情
A.一直很喜欢(21%)B.学习后,越来越喜欢(41%)C.不太喜欢(23%)D.无所谓(12%)E.不喜欢(3%)
学生问卷问题11:学校安排你们接触对应专业企业的机会
A.很多,每学期一周以上(15%)B.较多,一学期2-3次(23%)C.不多,一学期一次(33%)D.一次都没有(29%)
数据统计显示,职业学校必须建立指导学生专业成长的专业教育系统,抓好从招生前的专业宣传、入学后的专业教育到毕业生的持续跟踪调查等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的所有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浓郁专业学习气氛、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专业学习环境。
职业学校重视教育,强调管理,而对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现时的课程改革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职业通道,但仅靠改进和匹配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不能解决全部教育的问题。必须研究职校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探索将学生引上成才之路的办法和措施。职校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也是专业和职业的被动选择者,对他们的开发十分费心费力,现在职业学校广泛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分类分层教学、“三创”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开发的元素,但往往自发、零散和无序,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系统的运筹。开发课程与开发学生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对应关系,都必须遵循“设计导向”的原则,它们的方向、目标和行动路线均有共同处,区别在于开发课程是以既定目标出发,规划行动路线,学生处于静态;开发学生是从学生出发选择目标与行动路线,学生处于动态。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开发学生应是隐伏运行的一条主线。开发学生对中职教育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应提上研究日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