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提高初中思品课实效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家都积极研究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而且关注得比较多的是课堂教学技巧与方法,但对于决定课堂效率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反而比较少人研究。课堂教学,核心要素是学习内容(教什么)与教学方法(怎么教)。学生的知识结构,原有的学习状态等等都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各科教学必须抓好“教什么”瓶颈,教育教学才能走向有效、高效。教学目标是师生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指针,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有的老师认为,我只要认真备课,把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自然就达成了教学目标;还有的老师觉得,教学是艺术,只要课上得生动,学生爱听,教学效果自然会好,无所谓教学目标。正是由于对教学目标把握的随意性,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因此许多课看似很有艺术,学生的参与率高,场面热热闹闹,但学生的实际收获却并不多。怎样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避免这种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136教学模式”,即“一导三阶六步”教学模式,“1”是指“生态式导学案”,“3”是指课堂的训练题目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且具有阶梯形的题目。“6”是指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评价归纳;巩固达标。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每个学习者都能从合作学习中找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近三年来,我校政治科组坚持开展学案导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坚持开展“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初一、初二的区统考,还是初三年级的中考,政治科成绩都名列各统考学科的前列,尤其是初三的中考成绩和区排名更是远远超过了其他中考学科,得到全校师生以及兄弟学校、区发展中心教研员的充分肯定。经过三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开展“136”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关键是导学案的编制与落实,而教学目标在整个导学案的编制以及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那如何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呢?
  一、预设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准确能够体现一位教师专业水准。虽然课程标准和教材已经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但并不等同于它就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很多人教学质量不高,大多是教学目标的偏高或偏低。一偏高,基本目标就达不到,老师讲得再好,但孩子们接受不了,是沒有用的。如果过于简单,学生也没有发展。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便于把握、操作、落实和检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制定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预设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和选择,这就是我们每一堂课需要确定的“教什么”。 一般说来,初中思品学科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3)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制定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有三个维度:一是根据课程标准。二是根据教材。三是依据学情。其中学情又含三个维度: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和学生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还要根据学情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为一名初三思想品德课的专业教师,应该充分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预设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初三复习阶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1.对于大部分中等层次的学生,重点训练其构建知识网和做选择题、主观题的审题技巧、解题思路。2.对于少部分高分段的学生(培优班),重点训练其主观题的答题规范,并学会在答题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3.对于临界生,要加强对基础、主干知识以及易错易混知识的理解,主要做选择题和简答题训练。
  “136”课堂模式教学是重心前置的,一般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预习交流,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这样学生就提前明确老师的授课意图,学习上能做到有备而来。教师通过收集学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正确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引导学生逐步达成每一节课的预设目标。
  二、呈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要让教学目标有效得到落实,在叙写学习目标时要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表现性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一些重要概念、原理、方法等尽快得到较好的落实。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例如: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背诵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更不是描写教师的教学行为如,讲述、教会、传授等词语。例如,初三复习课《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导学案中,“说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识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举例说明依法治国有赖于公民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很强的学习目标。另外,我校初三复习课导学案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构建知识网。学生通过课前独学以及小组交流完成了对知识网的构建,上课后利用10分钟进行小组展示。教师根据题量、难度分配到各个小组,(按照班规的要求,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轮流展示,分数分别记到小组和个人,所以,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的同时也要互相监督、约束),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或者投影展示预习成果,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由其他小组人员批改,这种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全班学生基本上能写出、说出本课的基本概念、观点,在加上教师在宏观上的点拨及适当的解释,整个知识网就构建出来了,学生基本上明确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初三复习课所构建的知识网对开卷考试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三、落实不同要求和限制条件的教学目标
  初三思品中考指导书很明确地罗列了中考目标要求,如“记忆” “理解”“运用”。“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任或者再现的能力。“理解”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或事实解释、举例、说明、比较或者推理的能力。“运用”是指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或个人经验,初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明确要求,有的放矢,自然就能够避免教学环节游离于教学目标。例如,在复习课《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中辨别几个易混知识点,落实(新课标2.5.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知道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这三个目标都属于记忆层级的教学目标。在2011学年广州市海珠区期末调研有一道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题的能力要求是了解,以少有的直问直答式考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问题,有23%的学生选D,13%和12%的学生分别选A和B。该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把这几项制度放在一起,学生确实容易混淆。为了更有效地落实和达成教学目标,笔者通过设计一道选择题考查学生,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A.根本政治制度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根本制度 D.国家权力机关。
  教师引导同学用排除法解题,大多数同学都选了D。为了更清晰辨别这几个概念,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变式训练。
  要求选项不变:
  ①若把题干中“人民代表大会”改为,则答案选A。
  ②若把题干中“人民代表大会”改为,则答案选B。
  ③若把题干中“人民代表大会”改为,则答案选C。
  这种题目在课堂的训练题目中属于A层次的题目,学生在独立完成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教学目标就较容易达成。
  在初三复习课中,发现学生经过新课学习已经对课本的知识点有了基本的把握,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拘泥于简单的知识再现,对一些“理解、运用”层级的学习目标不容易达成。所以必须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或事实解释、举例、说明、比较或者推理,学会结合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题。比如,复习课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3.2.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性”和新课标3.2.2“概括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举例说明依法治国有赖于公民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两个理解层级的目标时,设计情境如下:
  首先,播放一段关于《广州建业大厦发生火灾的新闻报道》的视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两段材料,独立思考问题。之后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15日晚,广州越秀区起义路的烂尾楼建业大厦发生火灾。初步统计这一火灾损失达一亿元以上。事实上,今年以来越秀区几次对建业大厦提出的整改要求,最近一次是今年10月30日,由越秀区某副区长带队到现场检查,并要求整改,但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广州市谢副市长表示,接下来要调查建业大厦火灾的事故原因,监管、审批,每个环节有没有渎职,有没有腐败,都要查,“当干部太潇洒会出事”。发生事故后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是处理事故不能绕过的环节,也是对公众应有的交待。
  在本次事故中,损失惨重的租客的赔偿问题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建业大厦是烂尾楼,不符合消防标准,他们所签的合同也是不合法的。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五十二条 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一)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
  (二)请结合上述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整治消防安全问题?
  (三)试一试:结合上述材料,换角度来设计一考题?
  第一题属于“136”模式中的A层次的题目,绝大多数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第二题是B层次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重新回顾本节所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思想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相关话题的热情,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知识的有效迁移。第三题是C层次的题目,难度较大。注重引导学生在材料中获取并解读有关信息,学会结合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小组讨论交流、答案展示、总结提升等环节落实这一学习目标。首先,在学生思考做题过程中教师在黑板提示答题技巧:①先审设问---划关键词②再审材料---划关键词③引材料---联知识④组织答案。展示环节由小组推荐或老师推荐同学到讲台进行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等问题,其他同学结合老师的点评,进行打分,这一环节学生关注度很高,通过同学相互启发、体会合作探究,领会解题方法等,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3.2.1和3.2.2,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不要急于下笔,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说要抓住关键字词句;然后审清试题的指向性,回归课本,联系相应的知识;接着理清思路,组织答案,但答案一定要注意要点化、全面性和规范化;最后才落笔。
  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关注近来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设计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问题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A)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课文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B)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结合小组交流学习都能解决;第三层次(C)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立思考、同学间交流探讨后能基本解决。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限制条件,从低到高给学生设计螺旋式上升的认知阶梯,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在设计问题时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學习指导的老师。
  四、科学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136”教学模式中,“评价归纳和巩固达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适时恰当地对学习者的合作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明确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增强学习者学习的信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取小组整体评价和成员个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评价小组成员对本小组所做贡献的大小,满足个体成功的心理需求。导学案设计检测题目也是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且具有阶梯形的题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一般题量控制为:选择题5—8个,简答、分析题1—2个,时间约10-15分钟。通过做检测题,向学生渗透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组合型选择题,最佳解题方法是排除含有错项的组合。理解类选择题:首先判断选项是否正确,二要充分理解题干,抓住关键词和归纳其中心大意;三是排除错误的选项和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排谬法”和“排异法”)。通过完成选择题,能对教学目标进行及时反馈。材料分析题可以适当引用一些中考题,或者参考中考题的出题方式和难易度结合时政热点编制题目,此环节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自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以致用,巩固知识,也训练了学生对主观题的答题规范和答题方法。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本堂课知识落实的情况,强化学习效果。
  要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首先必须在课前对学习目标达成检测方法进行充分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获取评价信息,尽可能采取多种的评价方式。除了课堂提问外,还要善于通过关注学生的形态语言获取信息,对于正确的信息,给予积极肯定,以起到强化和鼓励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信息进行评价或解释,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学习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而数学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其中,数学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的知识点是零散的,数学应用题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汇集在一起,综合运用,且应用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能够应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
【摘要】读书的习惯养成离不开整本书的阅读,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个学年的大力推动,我们充分利用“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进行活动设计,推动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整本书,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量、读书笔记、理解表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均有一定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书本选择;笔记;活动设计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
为进一步发挥湛江市历史学科获2017年广东普教成果特等獎的实践成果“情思历史”对霞山区历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霞山区历史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推进区历史教研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区教育局于2018年1月4日在湛江市第六中学举办了“湛江市霞山区初中‘情思历史’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  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教研室陈伟玲主任主持会议,并提出希望老师们珍惜难得的机会,在交流和研讨中学习成长。湛江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不能自主阅读,能不能学会阅读,能不能具有较强的吸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是个人成长中的大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为什么要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因为学生能不能自主阅读,能不能学会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在数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人教版教科书上的“数学广角”是分专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训练,体现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渗透。本文笔者在《植树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发展  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处理违反学生行为规范之事更是繁琐。简单粗暴式处理,适得其反。能否透过表象看本质,并分析学生心理和动机,充分认识学生生活背景、行為心理和能力类别等个性差别。以学生成长为目的,以教、导、帮主要方式,心系学生,及时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作肯定和支持。为其创设广阔的空间,并引导其正确和自由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后进生;行为内化  一、从学生成长出发  几年前,我接到一个
【摘 要】名著阅读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名著阅读却因各种原因不被重视,不少学生的名著阅读无法落到实处。为了解决学生阅读名著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首先摒弃功利化的名著教学观念,静下心来研读文本,探究和总结引导学生高效研读名著文本的方法,再推己及人,注重对学生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读策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体到语文教育,也要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具体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按照语文的教育规律对新课标和教材要求作出最真实、最直观的呈现。但从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严重不规范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开展真语文教学活动是迫切需要,是语文教育现实之需,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必然
【编者按】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理想境地,是教书育人的条件和出发点。而这种爱与尊重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入理解和高度责任感。在19年的教育生涯中,李祥老师一贯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的原则,致力于唤醒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在教学中,李祥老师不懈探索,精益求精,形成了幽默型教学风格,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地带领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从而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收获了教育的幸福。 
本着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之精髓,让孩子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充分发挥高校幼儿园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将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我园重视、开发、储备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重视家庭、社区、幼儿园三方相互渗透、融合,建立资源共享体系,确保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一、完善课题管理制度,确保课题有效有序开展  第一,成立奥尔夫音乐课题组,实现教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