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研究证据的“表观遗传”教学设计

来源 :生物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节课以科学研究证据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构建“表观遗传”概念,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以小组讨论展示并互评的方式主动学习,营造探究式课堂学习环境,促进生物学学科素养的落实.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金和银纳米簇(gold and silver nanoclusters,Au NCs and Ag NCs)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并用于工业催化、光电器件、生物成像、环境测试、临床诊断和治疗领域.同样作为贵金属团簇,有关铂纳米簇(platinum metal nanoclusters,Pt NCs)的生物传感应用讨论相对较少.Pt NCs具有出色的反应活性、光学特性、催化活性、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且已被证明可用于生物传感和医学成像.鉴于上述出色的性能,我们从合成和特有性质的角度总结了Pt
光合作用是初中生物学和高中生物学共有的教学内容,但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本文比较了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内容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从“初高中衔接”的视角探索了初中阶段光合作用教学的设计.
本文从设计依据、维度划分和内容要素等方面对新西兰高中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讨论和分析,发现其具有与生物学课程联系紧密、内容要素丰富和评价方式多样等特点,对我国高中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以体液调节为例,从基于真实情境初步感知概念,通过科学史进行探究论证形成概念,通过白主整合构建完善概念,通过课堂拓展应用概念等方面进行论证式概念教学,形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本文以“体液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节为例,从5个角度尝试探讨如何从复杂性科学视域理解生命系统的“整体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等本质特征.
本文尝试将情境教学与微专题设置相结合,从核心概念、大学教材内容、生活见闻和社会热点四方面来进行案例阐述,并构建相应的认知型、冲突型、主题型及任务型情境模型,以期优化高三课堂教学的复习模式.
评价任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上连学习目标,下接教学活动.本文以初中“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为例,阐述了评价任务设计要经历分析学习目标、确定表现标准、选择评价方式、设计评价任务等过程.好的评价任务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PISA2021将创造性思维纳入其测评体系,为探索其在生物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选取DNA分子平面结构的模型建构这一活动,设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方法,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师评价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一些思路.
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材料进行巧妙设计组装,制成一套简易的实验装置.可完成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多组实验,弥补了实际教学中的设备不足,提高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利用生活废品自主构建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展示、资料分析与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演绎推理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层层递进,互动教学,逐渐自主生成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相匹配的生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