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个性表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er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内容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还有其他的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表现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教学目标
  1 选择身边值得佩服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2 学会评改习作,并在互评互改中感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两件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特长或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亲人、朋友等熟悉的人中,总会有一些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从生活中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和高尚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人敬佩,值得学习。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的一位,用真实的事例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真情实感吧。
  板书课题:我敬佩的一个人。
  二、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 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学生自由读。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 讨论交流:从要求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拨,让他们了解敬佩的内涵:敬佩一个人,说明这个人有很多好的品质或鲜明的个性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交际要求:要通过一件或两件具体的事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小结:我们要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两件事说出自己敬佩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认真审题。确定题材,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而且能帮助学生尽快走入习作主题。]
  三、理清思路,深入探讨
  1 引导口语交际。
  (1)明确交际对象:在你的周围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敬佩?
  (2)明确敬佩的原因:这个人有什么高尚的品质、特长本领,让你由衷地敬佩呢?
  (引导学生细心回忆身边的人,从自己熟悉的内容多角度地展开思路:生活简朴的、勤俭持家的、助人为乐的、为人正直的、有坚强毅力的、勤奋工作的、刻苦学习的……)
  (3)选择典型材料:用什么事例来证明他的品质或特点呢?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从自己的身边找素材,因为只有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 片段品读,领悟写法。
  同学们,那么怎样才能让人物的形象通过你的描述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呢?现在就让我们再次品味两篇课文的片段,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出示课文片断,领悟语言的精妙:
  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雕塑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有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起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全神贯注》)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父亲笑了。(《父亲的菜园》)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几位学生读片断,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小结:是的,一个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鲜明的特点。总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内心活动展示出来。因此,只有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才能更好地反映一个人的品质或个性特点。
  [设计意图: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借助学生熟知的文本进行指导。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习作方法。又使他们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向习作自然迁移。]
  3 小组讨论、交流。
  注意:①事例是否能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②事情的经过是否说得通顺清楚。
  ③叙述的过程是否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4 指名发言、交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小组合作交流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典型引路——指名交流,通过师生的评议,给出建议式、商量式结果,对学生个性的表述有极大的帮助。]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都发现了自己身边的普通人有让人敬佩之处。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留心观察,一定能看到别人身上许多可贵之处。
  四、自由表达,完成初稿
  1 过渡语:你们的故事让人感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更让我们的心灵在你的叙述中得到了陶冶。下面,就让我们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写成一篇习作,注意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表现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边读边修改。
  2 学生独立完成初稿。
  五、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 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选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其同评改。
  2 小组内互读习作,请同伴提提意见,再自己修改。
  [设计意图:作文教学应重视对作文的评价。“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互动评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而且在发现别人长处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使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情操也在互评中得以陶冶。]
  六、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着一个人的品质、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一个令自己敬佩的人,同时我们知道只有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写出来的人物才会立体、丰满、感人。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熏陶,以期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够独立自主做人做事。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想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渗透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以下是我在《生命桥》教学实践做的模式探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人文关怀,点燃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更是探求知识的源泉所在。新课伊始,我从学生的阅读期待入手,引导学生对羚羊命运从关注到揪心,激起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老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思想内容好的课文大致分为“讲一点的小哲理、抒一点小感情的软性散文”和“歌颂历代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刚性作品”两种。我想歌颂党和祖国对人民的关怀也是“刚性作品”,而被选进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的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即属于这种类型。其中,“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一问是歌词的点睛之笔。那如何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来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这次执教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站,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学生在识字断句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乐观,因为进了初中或高中,他们会承受更大的应试压力,到那个时候语文已经不完全是语文了,人文性也有可能变成工具性。因此,我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教益。  《爱之链》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取材于外国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乔依帮助一位老妇人,而老妇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感悟,把感悟真正落到实处呢?本文以《草船借箭》为例,撰文如下。  一、悟之准备——创设情境  感悟,是基于某种特定情境的,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感悟也就不成其为感悟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能保障有效阅读的良好契机与氛围,披情入文,使学生自觉、有效地感知阅读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可见,“有效质疑”是现代小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技能,是他们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比比皆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把课前精心设计的各种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有大米,没有善于烹饪的巧妇,同样难得美食。没有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课堂也难呈现出精彩。精彩的教学设计是执教者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智慧的结晶。笔者就以《小露珠》一课的多次教学设计为例,简单阐述实现教学设计生长的策略。  一、精选内容,教学设计准确而本位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 “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可见
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该学段的认字量占到了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这个数字足以证明低年段识字任务的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完成听说训练的同时完成识字任务,显然是个矛盾点。陶行知为此提出了要关注生活,从生活入手,识字生活化的观点。  那么如何弥补课堂识字的不足呢?笔者认为,要找准生活识字的根,架起识字的桥,在学以致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文本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它是编者根据一定的目标,用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文字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语文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学生阅读,但常常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歌德曾说过:“文字人人都认得,关键是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作为一名教师,寻找文本的突破口,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实现
作文内容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让儿童保持想象力,并有效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这不仅对儿童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利,而且对儿童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将产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亦然。观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专注于文字的识记与文段的背诵,学生之于阅读却是走马观花,不知其美,不知所学,转身即忘。要改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层级阅读教学是剂“良方”!如果把文章阅读比作高山的话,那么层级阅读教学便是上山的台阶,拾级而上,便能由表及里,领略别样美丽。本文以苏教版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为例,分析如何逐层递进,实现阅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