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排险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挽救了几千人的生命。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会战,中国维和工兵由此而扬名;
  这更是一场奉献爱心的行动,雷锋团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这也是我唯一参与的一次具有军事性质的维和行动,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004年6月19日,对于利比里亚大吉达省绥德鲁市的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他们曾因为饱受战争的创伤而渴望和平和幸福,然而,当他们正高兴地沐浴在和平的曙光中时,一个看不见的死神却在向他们一步步地逼近,使他们再次逃离了自己的家园。当天深夜,位于绥德鲁市中心4公里处的供水站上空突然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臭气。方圆1公里的树木、杂草迅速枯黄,蚂蚁、青蛙、蜥蜴瞬间僵死。附近100多户人家,2000多口人被迫匆匆地离开了他们的住所。
  毒气在风力的作用下迅速弥漫。绥德鲁市市长威迪紧急向联剂团第四战区司令克玛尔求助,称可能是供水站原先用于水处理的氯气大量泄漏,请求联利团派出防化部队帮助处理。战区司令立即向联利团总部汇报,请求支援。
  但是在利比里亚所有的维和部队中,却没有一支防化部队。联利团总司令奥潘德将军得到情况报告后,连夜召集联利团作战、工兵、民事处长联席会议。通过反复商讨,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工兵技术过硬、素质全面、装备精良,可以请求中国工兵进行紧急救援。”然而,处理化学毒剂并不是出兵国备忘录中中国工兵所应承担的义务。在这种人民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奥潘德将军指示工兵处长伊取法克向中国工兵发出排险请求,同时命令联合后勤支援处处长阿扎尔立即赴绥德鲁地区做通中国工兵的工作,并同中国工兵一道研究抢险方案,实施排险救援。
  20日上午7时50分,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接到了联利团发来的“迅速妥善处理氯气泄漏”的电报。由于任务紧急,我匆匆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工兵团的官兵们一起,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勘察。位于一座破旧房屋内的两罐约1000多公斤的液态氯气正从锈蚀的缸体中往外泄漏。房屋周围空气中的氯气含量高达8%以上,僵死的小动物遍地都是,附近的大树、野草、玉米、木薯全部枯死,满眼都是落叶和衰草。我们仔细察看了罐体和周围地形,并进行全方位拍照后,返回到营区。9时30分,维和工程兵大队召开了“关于处理氯气泄漏事件”的党委扩大会。会上,于洋副大队长传达了联利团关于要求我工兵连迅速处理氯气泄漏事件的作战命令,并通报了现场勘察情况。大队长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维和大队虽然可以拒绝承担此项排险任务,但作为雷锋生前所在团,作为一支代表着祖国,代表着中国军队,也代表着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中国工兵,在毒气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紧要关头,应该竭尽所能地完成人道主义援助。最后,大队党委形成两点共识:周密计划,全面准备:注重科学,确保安全。并制订了初步排险方案,分别上报联利团和大吉达省。
  6月20日13时00分,由联利团联合后勤支援处长、第四战区参谋长、作战处长、大吉达省省长、绥德鲁市市长、军事观察员代表、民事警察代表和国际红十字会代表等30多人组成的氯气泄漏排险协调会在中国工兵作战会议室紧急召开。联利团联合后勤支援处处长阿扎尔首先传达了奥潘德将军的指示和请求中国工兵出兵抢险的命令。大队长利用多媒体向与会者汇报了中国工兵现场勘察情况和排险方案,提出了物资、救护、警戒等协调建议。与会代表听了汇报后,立即就抢险器材、抢险方式、协调保障进行了磋商、认真审定了由中国工兵拟订的氯气泄漏紧急处理方案及保障方案。一致认为中国工兵的处理方案依据可靠,方法科学。在联利团的动议下,全体代表同意成立排险领导小组,并由中国工兵分队指挥官初庆华中校任排险领导小组总指挥,中国工兵分队副指挥官于洋任排险领导小组副总指挥。联利团及第四战区作战、工兵、民事警察、后勤等部门负责人为排险小组组员。
  20时,维和大队作战室灯火通明。已经劳累一天的中国维和官兵们顾不上休息,再次利用多媒体以实地作业的方式进行了模拟推演。针对排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险队员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制订了解决方案,做到了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心领神会。
  B月21日上午8时,绥德鲁市上空阴云密布,为处理氯气泄漏带来了绝佳时机。35名排险队员身着银色防护服,头戴红色防护帽、蓝色防护面具、防护眼镜,脚穿防护陆战靴,迅速集合;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抢险车等9台大型装备一字排开;闪烁着警灯的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紧急待命。初庆华总指挥、于洋副总指挥再次检查了排检人员的装具,排险用的装备和各项准备工作。排险队队长、雷锋连指导员王军对全体排险人员进行了思想动员,全体官兵决心“以一流的素质、过硬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圆满完成排险任务,为祖国争光,为军旗增辉,为雷锋团争荣誉”。在中国工兵出发的沿途5公里的道路上。站满了观望的当地群众,他们反复说着刚刚学会的中国话:“谢谢,中国人!”
  9时10分,抢险现场完成了封闭。9时15分,沿途道路完成了人员疏散和戒严。9时20分,抢险人员全部就位,初庆华总指挥下达了开始行动的命令。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这却关系着大吉达省几千人的生命安全,全体抢险将士深知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10名党员干部骨干在仔细地检查了自己的防护装具后,冒着还在不断泄漏的氯气,开始用塑料、防雨布对罐体进行密封和捆绑。
  汗水顺着厚厚的防护服流进了皮靴,湿透了衣衫,沉重的呼吸令抢险官兵难以忍受。有的战士摔倒了又爬起来;有的战士眼睛里浸入了汗水,辛辣辣地灼痛;还有的战士感到酷热难耐,口干舌燥,但对这一切,他们全然不顾。全体官兵始终铭记着大队首长的要求:确保安全,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抢险成功。为了保证缸体不受震动,他们在地上铺上了厚厚的沙子。在抢险车拖吊过程中,为了不使气罐左右摇摆而泄漏更多的气体,战士们用肩膀紧紧地顶住300多公斤重的大罐。经过40多分钟紧张的工作,两个泄漏的氯气罐密封后,被准确无误地吊上了运输车。警灯呼啸,机械轰鸣。两罐氯气被运往郊区深埋在5来多深的地下。为了不致继续泄漏的氯气造成二次污染,中国工兵还负责任地将自己从国内带来的300公斤生石灰无偿地献了出来,覆盖在缸体上。使泄漏出来的氯气在地下水和生石灰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钙沉淀,保护了当地的环境。
  12时30分,中国工兵利用消防车对原泄漏点进行了彻底的洗消。13时40分,中国工兵圆满完成了氯气泄漏抢险任务,安全顺利地返回营区。被解除戒严的群众纷纷拥到大街两边挥手向中国抢险官兵致谢,很多老人还不停地抹着眼泪说:“Chinese,Oood!”
  22日上午。联利团组织专家对供水站氯气泄漏点的空气指数进行了抽样测试,所有指标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几天后,一封经过特殊装裱的感谢信飞到了联利团最高指挥官克莱茵将军的手中。这是应绥德鲁全体市民的一致要求,由大吉达省省长彼德亲笔起草的感谢信,称:“中国工兵为了大吉达省和绥德鲁市人民的健康,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安全地完成了氯气泄漏处理。我和大吉达省的人民非常感动。中国工兵是一支追求利比里亚人民健康幸福的部队,也是一支我们非常信任拥护的部队!”
  利比里亚电台、报刊,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均报道了新闻特写《中国维和部队排除氯气险情》、《维和大队名扬世界,中国雷锋享誉西非》。
其他文献
谨防陷入个人信息“泄露门”  郑 波    在最近下部队为新兵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中,新兵小刘向笔者倾诉了这样的烦心事:“前几天给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时,妈妈跟我说家里接到了某银行的警告函,被告知以我名义申领的信用卡已经拖欠透支款项本息6000多元,我听了大吃一惊。我可从未办过信用卡,更没有用信用卡消费过一分钱,真是祸从天降。”小刘一副急切的眼神盯着我,咨询笔者该如何是好。  无独有偶,新兵营的王排长
期刊
这是一份90后士兵的签到簿,亦是一份关于他们的备忘录。这是一份90后士兵的调查报告,亦是一份关于他们的拍案惊奇。  这是一份90后士兵的军旅答卷,亦是一份他们的成长宣言。这是一份90后士兵的自我陈述,亦是所有带兵人的必读手册。  了解他们。读懂他们,才能在这一代军人的信息个体上找到端口,找到下载方式和驱动程序,才能在90后的信息个体上加载这支军队83年的优秀基因,才能让他们接受并最终读憧什么是当代
期刊
我为什么不开心?    几天前,刚刚转为一期士官的战士小杨来到了咨询室,反映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提不起精神,对什么事都不太感兴趣,总觉得心里烦,但仔细想想,又没有什么事可烦。怀疑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所以前来咨询。谈话中了解到小杨是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转士官留部队,过去的两年中,小杨学习比别人认真,训练比别人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都表现突出,不但如愿选改了士官还入了党,小杨
期刊
清,是一种基调。唐代有个书法家叫怀素,他酷爱书法,整天拂砚伸笔,埋头写字,写坏了的笔头堆起来成为一座山丘。于是就挖了个坑来掩埋,并赋之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笔冢。中国人造字在造出冢字的时候,另外和它相象的字也诞生了——家。家与冢,两个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字:秃宝盖上有个点叫“家”,也许古人造字是用那一“点”比喻房梁上升起一颗太阳,喻示生命的起始。宝盖上的那一“点”挪到下面就成了“冢”,可能是那颗太阳落山
期刊
本科四年,我不知道网吧的门朝哪开  谷振丰    2002年,我以河北临漳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当我满载梦想与欢乐踏进清华园时,却发现自己的成绩竟然是倒数第一。  记不清多少个深夜,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在默默苦读;记不清多少个清晨,我满身疲惫走出实验室,累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也记不清有多少个老师,被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所感动,直夸我“孺子可教也”!  本科四年,我不知道网吧的门朝哪开,但
期刊
他们年轻,这就够了  高 杰 张颖荣    他们身上的标签  如果前面的“一代人”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审视和挑剔“下一代人”,总能找到这样的那样的不合规矩的,出格的毛病和缺点来。  “90后战士”到底是不是个“伪命题”,90后又到底是怎样的一代人?这样的问题不但让专家们困惑,也让某炮兵团一期士官齐威烦扰。  虽然生于1990年,但齐威非常不愿意被人称为90后。于是,就在内心中执行着另一套关于90后的划
期刊
这是一个世界目光都聚焦中国的日子。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大典的升国旗仪式上。当全场国歌唱响时,一位阳刚、大气的武警战士挥臂奋力把国旗撒向蓝天,五星红旗伴随着铿锵的国歌声,在空中撒出一个漂亮的扇形后冉冉升起,全世界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也澎湃升腾。  中央电视台演播室把正在直播庆典的画面切给了他。世界各大媒体的摄影记者把镜头对准他。这位被关注的撒旗手,就是高红甫。一位保持着2000次升旗“零失
期刊
有一组特殊的数字规定,写进了第六批赴苏丹维和工兵大队党委会的决定之中,也落实在每名官兵的具体行动之中。  “特殊条件下完成特殊的使命任务,必须有特殊的规定作保证。”大队党委成员一致认为。  “艰苦环境中实现自我锤炼和超越,必须有过硬的耐力作支撑。”全体维和官兵同声承诺。    “生活用水,每人每天不能超过5升!”    苏丹天干气燥,每到旱季,尼罗河的水位就会直线下降,不仅威胁着当地生活的人们,也
期刊
六月,蓝天白云,绿草无垠,在灿烂阳光下,由大科学家钱学森老人亲笔题写的“先任学校”四个道劲有力的大字,给塞北围场草原这个僻远的普通乡村学校平添了几分浓浓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围场是我的母亲蹇先任在战争年代工作过的地方,从抗战时期直到解放战争,母亲几乎全部是在这里度过的,这所学校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60多年过去了,至今,草原上年迈的老人们都能绘声绘色地为你讲述当年那个腰挂驳壳枪、骑着战马的女书
期刊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但那一段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却经久不忘。  那是2005年7月10日,根据军委命令,中国第三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240名官兵搭上了飞往任务区的专机。时任运输分队副队长的我,和其他维和官兵一道,度过了令人终生难忘的290个目日夜夜。  利比里亚,在英语中是“自由之地”的意思,位于非洲西部,地处赤道,西濒大西洋,是西非一个小国。这个面积只有1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