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放假了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孩子放假了
其他文献
丙肝病毒(HCV)感染在我国很常见,我国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报告丙肝患者约20万人。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潜伏特征与乙肝病毒类似,主要经过血液、不洁性行为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肝脏损伤,逐渐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生命。  与乙肝有预防疫苗而无特效治疗药物不同,丙肝恰恰没有预防疫苗,但有特效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明显升高,成为体检报告单上的“常客”。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早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本病发于颈前喉结两侧,从经络上来看,与任脉、督脉、肝经及肾经有一定的关联;其病因多为外感六淫、水土因素、禀赋遗传及情志失调等。  中医内服外治有特色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以化痰散结、活血解郁的中药汤剂口服为主;外治法是将中药膏、散、粉、丹、
活动看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首届青年医学科普演讲大赛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届青年医学科普演讲大赛“健康大声说”决赛圆满落幕。从27名初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16位医务青年登上演讲台,呈现了12场新颖别致的健康科普演讲。他们用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演讲,向现场十余位专业评审和来自静安寺街道的30位大众评审们享受了一场有趣、“有料”的健康科普视听盛宴。  这些青年医务人员用30秒视频和6分钟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低头看手机、久坐不动等不良姿势让脊柱很“受伤”。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此外,骨折、椎管狭窄等脊柱疾病也很常见。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往往会建议脊柱疾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贺石生教授于2005年开始涉足脊柱微创手术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十余年来,贺石生教授带领团队在不断提升手术技术的同时,针对脊柱微创手术面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记者根据约定来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青少年门诊的三楼。在杜亚松教授诊室的门口,排队等候的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们。他们有的人神情有些焦虑,显然是为孩子的事操心;还有的家长为了看门诊,从凌晨就开始排队,显得非常疲倦……  孩子“多动”成绩差:耐心点,加点药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儿子专程从浙江宁波赶来看杜教授的门诊。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来看杜教授的门诊。她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治未病”观念被普遍接受,冬令进补的人越来越多,用于进补的原料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然而,进补原料的质量安全情况到底如何?  常用的滋补原料有属于食品的,如肉禽类、海参、龙眼肉、黑芝麻、蜂蜜、枸杞子、莲子、赤豆、银耳、大枣、燕窝、薏苡仁、芡实、山药、甘草、阿胶等;还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如人参、党参、西洋参、丹参、黄芪、三七、天麻、白术、石斛、当归、红景天、杜仲、麦冬
小林是位大二男生,长相也称得上帅气。但他从上高中时就知道,自己是一位男同性恋者。起初,他心里着实非常矛盾,也有漂亮的女生对他表示过好感,但他内心知道自己的性倾向。他是位美剧爱好者,这些剧目中显示出了人们对同性恋的完全包容。慢慢地,他便接受了这个现实。上大学后,他便与一些男性有过相处。后来,在微信的朋友圈,他认识了好几个同龄的男性朋友。小林很好学,也早就知道男同性恋者容易感染HIV。但是,在实际的性
医生手记  在中国,每100人中就有7人受排尿异常症状困扰,其中大多数患者不能具体描述自己排尿的频率和数量。泌尿外科门诊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医生,我最近总想上厕所,感觉小便次数特别多。”  “大约一天几次?”  “很多,具体多少次没数过。”  “每次尿量大概多少?”  “也没留意过。”  由于患者不能提供详细、有效的病史,我们只能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结束诊疗时,
范建高  脂肪肝是脂肪性肝病的簡称,是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过度蓄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又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脂肪肝。鉴于90%左右的脂肪肝与肥胖和代谢紊乱有关,故通常所说的脂肪肝主要指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炎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严重类型,其在肝脏脂肪沉积的基础上发生了炎症损伤和肝纤维化,可进一步发展为失代偿
近年来,随着保健食品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益生菌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既有过度宣传和虚假广告“神话”益生菌的功能,导致消费者陷入“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误区,也有不实报道宣扬“益生菌无用”的观点,夸大其危害。这些都是对益生菌不科学的认识。益生菌究竟有无必要补充?应该如何选择和补充?特撰写此文与读者分享。  健康生活,与“菌”相伴  益生菌最早发现于20世纪初,是指定植于胃肠道和生殖系统等某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