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用汽车恢复元气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行业预期。历经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2012年通用汽车以928.6万辆的全球销量,紧跟丰田汽车(974.8万辆)全球销量之后,重新崛起势头迅猛。
这样的强势延续至中国,则是通过另一种方式体现。
2月16日,通用汽车向外界披露,该公司已于2012年9月斥资1.19亿美金回购了其在华合资公司上汽通用1%的股权。
283.6万辆的年度总销量和占其全球总销量30.5%的醒目数据,2012年通用汽车除了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地位之外,其在中国市场的股权回购,其实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同时,这1%股权的权利转换,也给中国汽车品牌们上了新的一课,并重新反思,我们最需要的,是抄底,还是创新?
抄底假象
2009年华尔街金融风暴摧垮了通用汽车,为了自救,2009年通用汽车在美国破产重组,剥离负资产,在国际则甩卖不良品牌。不过,当初通用汽车出售上汽通用股份,并非完全出于回笼资金的需要。
其时恰逢中国实行新的上市财务准则。新准则规定,只有控股的合资企业才能并入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为了让上汽通用与上汽集团实现并表,支持上汽集团整体IPO的构想,在各取所需下,通用汽车同意上汽集团出资8450万美元收购上海通用1%的股权——即在增持至51%的股份后,上汽集团方面获得对上海通用的绝对控股权。不但如此,通用汽车还将其旗下印度业务的近半数股权大方转交给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汽集团(注: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200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美元,双方各自出资5000万美元,收购原通用印度公司100%的股权,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各持有新通用印度公司50%的股权)。
作为利益交换,上汽集团则默认广西地方政府可以向通用汽车转让10%的上汽通用五菱股权,使得通用汽车在上汽通用五菱股权的股比由34%上升至44%。
其后,上海通用1%的股权交易在2009年年底完成。
不过,通用汽车当时也与上汽集团约定,待“时机成熟”之后,通用汽车将有权尽快回购上述股权。为此,2009年底,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下称“通用中国”)还代表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签署《转让上海通用汽车1%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根据约定,上汽集团同意通用中国未来可以以现汇方式回购前者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上汽通用1%的股权。
回到原点
1%的上海通用股权争夺,一度被业内看作是上汽集团开启了国内企业控制合资的“抄底之作”。然而,以后的峰回路转再次印证,在中外合资控制权问题上,中国人手里真正掌握的筹码并不多。
经历破产重组程序之后,2010年11月18日,通用汽车在纽交所开创史上最大规模IPO。上汽集团斥资5亿美元入股,但只获得不到1%的股权。
此后,在资本市场上翻了身的通用汽车,在新任董事长兼CEO艾克森等高管层的领导下,立即开启摆脱“美国政府汽车公司”形象的步伐,并着手研究事关中国业务的股权回购问题。
2011年8月,艾克森在通用汽车二季度财务报告会议上明确表示,希望以约8500万美元的价格尽快回购2009年底出售给上汽集团的上海通用1%的股权。
1个月后,即2011年9月19日,艾克森率领通用汽车全体董事会成员访问上汽集团,行程的核心议题即是上海通用1%的股权回购。
此后,经过多轮协商和股票对价测算,双方确认一旦上述股权回购交易完成,中外双方在上海通用里的持股比例将从51:49调整为50:50;合资公司董事会增加一名董事,由通用中国委派。中外双方在上海通用董事会中的董事席位将由原来的6:5变更为6:6。
2012年上海通用完成129万辆销售业绩,为补偿这一部分业绩可能被从母公司财报中完全剔除的风险,中外双方最终敲定:首先,1%的上海通用股权回购的最终价格为1.19亿美元;其次成立合资的“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上海通用国产和进口车型的销售相关事宜,其注册资本金4900万美金,其中上汽集团出资2260万美金,为51%绝对控股,以此将上海通用销售公司的业绩与上汽集团财务并表;最后即加大高端品牌凯迪拉克车型在中国的投放力度,为上汽集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为了更长远合作”,上汽集团则进一步让出了其在“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里的43%的股份。2012年10月16日,通用汽车向外界宣布已经从上汽集团手中成功回购对印度业务股权,实现回购后,通用汽车在印度业务部分的股权已经增至93%。
这意味着,时隔3年之后,通用已经搭桥过河,上汽曾经的股权“抄底”却差不多回到了原点。
对上汽的冲击
“今年上汽集团首先要面临的,可能就是上海通用1%股权变更带来的资本市场风险。”信达证券一位匿名分析师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鉴于上海通用1%股权回购价格为1.19亿美元,可以推算上海通用目前全部市值大体超过100亿美元。按照中外双方股比50:50,在上汽集团的财务报表中,2013年至少涉及50亿美元的财务能否并表的问题。
由于上海通用1%股权变更已经导致中外双方在董事席位上发生变化,这就要看中方在上海通用这家合资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企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等重要环节,是否已经丧失实际控制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根据目前国内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原则,2013年上海通用或将不能再与母公司财报进行合并”该分析师说。
对此,3月10日,上汽集团公关总监朱湘君表示:“上海通用1%的股权变更对于上汽集团的财报合并不会有冲击,因为在新合资的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上汽集团处于绝对控股,这块业绩可以合并进母公司财务报表。”
不过,业内专家贾新光对此却有质疑:由于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只有4600万美元,“盘子如此之小,2013年销售公司的销售业绩无论如何做,要冲抵上述全部股权变更带来的远超50亿美元的资本异动,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上汽通用1%股权变更带来的冲击远远不止于上汽集团自身。
目前,廉价薄利的自主品牌,虽然坐拥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在合资和外资围剿下,长期徘徊在三成市场的关口,对抗着占据市场70%份额的合资轿车品牌和纯进口车。而且,在面对合资外方在股权上的博弈时,中方难有筹码。对于这种现象,经济学家王小广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借助合资(发展中国轿车业的)模式如果不作顶层设计调整,未来中国轿车业的前景,难以光明。”
王小广指出,根据国际惯例,每1000万辆的市场空间就可以造就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车企。“现在中国市场年销量已经近20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但至今中国自主品牌不但没有诞生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反而面临被(外资)剿灭的风险。”
贾新光也表示,上汽集团无疑是当前国内最有实力在将来壮大为跨国汽车制造商的中国车企,但是面对通用汽车不遗余力的股权回购,甚至逆势扩张,再次显示自主品牌面对外资的股权和市场利益双重绞索,“要想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车企,除了自主创新,别无他途”。
这样的强势延续至中国,则是通过另一种方式体现。
2月16日,通用汽车向外界披露,该公司已于2012年9月斥资1.19亿美金回购了其在华合资公司上汽通用1%的股权。
283.6万辆的年度总销量和占其全球总销量30.5%的醒目数据,2012年通用汽车除了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地位之外,其在中国市场的股权回购,其实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同时,这1%股权的权利转换,也给中国汽车品牌们上了新的一课,并重新反思,我们最需要的,是抄底,还是创新?
抄底假象
2009年华尔街金融风暴摧垮了通用汽车,为了自救,2009年通用汽车在美国破产重组,剥离负资产,在国际则甩卖不良品牌。不过,当初通用汽车出售上汽通用股份,并非完全出于回笼资金的需要。
其时恰逢中国实行新的上市财务准则。新准则规定,只有控股的合资企业才能并入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为了让上汽通用与上汽集团实现并表,支持上汽集团整体IPO的构想,在各取所需下,通用汽车同意上汽集团出资8450万美元收购上海通用1%的股权——即在增持至51%的股份后,上汽集团方面获得对上海通用的绝对控股权。不但如此,通用汽车还将其旗下印度业务的近半数股权大方转交给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汽集团(注: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200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美元,双方各自出资5000万美元,收购原通用印度公司100%的股权,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各持有新通用印度公司50%的股权)。
作为利益交换,上汽集团则默认广西地方政府可以向通用汽车转让10%的上汽通用五菱股权,使得通用汽车在上汽通用五菱股权的股比由34%上升至44%。
其后,上海通用1%的股权交易在2009年年底完成。
不过,通用汽车当时也与上汽集团约定,待“时机成熟”之后,通用汽车将有权尽快回购上述股权。为此,2009年底,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下称“通用中国”)还代表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签署《转让上海通用汽车1%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根据约定,上汽集团同意通用中国未来可以以现汇方式回购前者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上汽通用1%的股权。
回到原点
1%的上海通用股权争夺,一度被业内看作是上汽集团开启了国内企业控制合资的“抄底之作”。然而,以后的峰回路转再次印证,在中外合资控制权问题上,中国人手里真正掌握的筹码并不多。
经历破产重组程序之后,2010年11月18日,通用汽车在纽交所开创史上最大规模IPO。上汽集团斥资5亿美元入股,但只获得不到1%的股权。
此后,在资本市场上翻了身的通用汽车,在新任董事长兼CEO艾克森等高管层的领导下,立即开启摆脱“美国政府汽车公司”形象的步伐,并着手研究事关中国业务的股权回购问题。
2011年8月,艾克森在通用汽车二季度财务报告会议上明确表示,希望以约8500万美元的价格尽快回购2009年底出售给上汽集团的上海通用1%的股权。
1个月后,即2011年9月19日,艾克森率领通用汽车全体董事会成员访问上汽集团,行程的核心议题即是上海通用1%的股权回购。
此后,经过多轮协商和股票对价测算,双方确认一旦上述股权回购交易完成,中外双方在上海通用里的持股比例将从51:49调整为50:50;合资公司董事会增加一名董事,由通用中国委派。中外双方在上海通用董事会中的董事席位将由原来的6:5变更为6:6。
2012年上海通用完成129万辆销售业绩,为补偿这一部分业绩可能被从母公司财报中完全剔除的风险,中外双方最终敲定:首先,1%的上海通用股权回购的最终价格为1.19亿美元;其次成立合资的“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上海通用国产和进口车型的销售相关事宜,其注册资本金4900万美金,其中上汽集团出资2260万美金,为51%绝对控股,以此将上海通用销售公司的业绩与上汽集团财务并表;最后即加大高端品牌凯迪拉克车型在中国的投放力度,为上汽集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为了更长远合作”,上汽集团则进一步让出了其在“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里的43%的股份。2012年10月16日,通用汽车向外界宣布已经从上汽集团手中成功回购对印度业务股权,实现回购后,通用汽车在印度业务部分的股权已经增至93%。
这意味着,时隔3年之后,通用已经搭桥过河,上汽曾经的股权“抄底”却差不多回到了原点。
对上汽的冲击
“今年上汽集团首先要面临的,可能就是上海通用1%股权变更带来的资本市场风险。”信达证券一位匿名分析师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鉴于上海通用1%股权回购价格为1.19亿美元,可以推算上海通用目前全部市值大体超过100亿美元。按照中外双方股比50:50,在上汽集团的财务报表中,2013年至少涉及50亿美元的财务能否并表的问题。
由于上海通用1%股权变更已经导致中外双方在董事席位上发生变化,这就要看中方在上海通用这家合资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企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等重要环节,是否已经丧失实际控制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根据目前国内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原则,2013年上海通用或将不能再与母公司财报进行合并”该分析师说。
对此,3月10日,上汽集团公关总监朱湘君表示:“上海通用1%的股权变更对于上汽集团的财报合并不会有冲击,因为在新合资的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上汽集团处于绝对控股,这块业绩可以合并进母公司财务报表。”
不过,业内专家贾新光对此却有质疑:由于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只有4600万美元,“盘子如此之小,2013年销售公司的销售业绩无论如何做,要冲抵上述全部股权变更带来的远超50亿美元的资本异动,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上汽通用1%股权变更带来的冲击远远不止于上汽集团自身。
目前,廉价薄利的自主品牌,虽然坐拥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在合资和外资围剿下,长期徘徊在三成市场的关口,对抗着占据市场70%份额的合资轿车品牌和纯进口车。而且,在面对合资外方在股权上的博弈时,中方难有筹码。对于这种现象,经济学家王小广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借助合资(发展中国轿车业的)模式如果不作顶层设计调整,未来中国轿车业的前景,难以光明。”
王小广指出,根据国际惯例,每1000万辆的市场空间就可以造就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车企。“现在中国市场年销量已经近20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但至今中国自主品牌不但没有诞生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反而面临被(外资)剿灭的风险。”
贾新光也表示,上汽集团无疑是当前国内最有实力在将来壮大为跨国汽车制造商的中国车企,但是面对通用汽车不遗余力的股权回购,甚至逆势扩张,再次显示自主品牌面对外资的股权和市场利益双重绞索,“要想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车企,除了自主创新,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