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语境下的日常生活问题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日常生活问题是中国学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的中国曾经经历了几个曲折的阶段,它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由一部分温和的启蒙知识分子提出,在建国后又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而成为学术禁区,直到新时期以来才得到充分的关注.同时,与西方世界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语境相比,中国的日常生活问题还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它极其复杂的问题结构和西方理论在解释中国问题时的有限适用性.
其他文献
当前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的称谓之争反映出的学术失范现象说明.对于致力于息争止讼的法律方法应该遵守普遍的智力标准,保证思维的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石油消费量逐年上升,而我国石油的生产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石油安全已成为我
最近一些著名的美德伦理学家试图对正确的行动提出种种美德伦理学所独有的解释。文章打算证明这些解释并不成功。如果它们能够回答岛民诘难(根据这一诘难,评价行动要求注意行
文章在世界著名生态学家威廉·里斯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论述里斯教授关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我国的启迪意义,其次补论我国城市实
美国宪法将正义的理念冠于宪法之首,中国古代法文化以“和谐”为追求境界。“正义”与“和谐”构成了现代立宪国家宪法的价值基础。宪法的价值的实现,最根本的是在立宪阶段构建
2004年人权人宪,2006年党中央的文件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三件事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中国宪法法律实现了从忽视人权到将保障人权作为首要原则的历史性跃进。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从法律上落实这一根本原则。从法学的角度来看,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当然首先要从立法人手,不过关键却在司法——当确立以人为本的司法。
世界著名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先生离开了我们,他的辞世是学术界不可挽回的损失。罗蒂在美国哲学界可谓独树一帜.这首先表现在他早年对当时在美国如日中天的分析哲学的背叛。
中国近代文化革新,旨在通过文化批判与重建,实现社会变革、民族复兴,它是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碰撞、有识之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西方逻辑方法以其特有的科学
2009年11月24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批名刊工程中期检查座谈会。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出版管理处处长魏小波、处级调研员田敬诚出席座谈会。入选第二批名刊工程的七家学报主编和评估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本身的非线性特点和空燃比传输延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空燃比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控制器的算法模型,以dSPACE公司的Mico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