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鱼皮画是赫哲族特有的艺术品,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蕴涵独到的中华民族艺术美感。在二零零六年,鱼皮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随着时代发展,鱼皮画融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具有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和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赫哲族鱼皮画的背景、发展前景、对外传播以及推广模式等方面展开了介绍,促进传播多样化,探索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鱼皮画;非遗文化;对外传播
生活在黑龙江八岔江边的赫哲族,是中国第二少人口的传统少数民族。作为渔猎民族,赫哲族人民极富传奇色彩,以渔业为生,用鱼骨、鱼皮做装饰品。传统的鱼皮纹饰剪贴技艺也是鱼皮剪切画的来源,渔猎文化的延续也为鱼皮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鱼皮画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色彩多样、造型各异,极具黑龙江地区的特色,其盎然生机跃然“纸”上,是赫哲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艺术性反映。作为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鱼皮画具有高度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但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赫哲族鱼皮画频频面临技艺失传、艺术和文化含量锐减的局面,对鱼皮画的保护、扶植以及发扬迫在眉睫。文章借助鱼皮画的经济价值,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进行了分析,传承鱼皮技术,加强对外输出,并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一、鱼皮画的现代经济价值
鱼皮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分为鱼皮镂刻画和剪贴画,因其工艺独特精美,不乏为纪念收藏和馈赠佳品。经过当代艺术工作者的精心打磨与努力,鱼皮画的艺术和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展会已为其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鱼皮产品天然的鱼鳞花纹浑然天成,富有立体感和动态美感,难以用任何其它美术材料取而代之,依靠人工仿制模拟的可行性极小。如今人们重新审视起该项技艺的价值,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同时,鱼皮作品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艺术内涵,人们再度领略到了这项生于独特环境的技艺以及渔猎文化的魅力,鱼皮画作品广受欢迎。近年来,文创产品制作的热潮袭来,不少少数民族开始制作起民族文化工艺品,鱼皮画和其他鱼皮衍生产品也位列其中,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生活之中。这种艺术循环也为鱼皮画商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附加价值将实现最大化的体现。制作与销售一体化,加之网络平台的辅助以及文创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购买欲望空前高涨,鱼皮作品表现形式局限减少,发展路径得到拓宽。若能将其打造成黑龙江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并打入国际市场,鱼皮画技艺定将得到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鱼皮画文创产品的预期产出与收益
鱼皮画作品风格古朴,意境深远,且其材料的特殊性让其得以自然保持几十年不会变质,深受艺术收藏者的喜爱。但由于鱼皮画技艺精巧、工艺精致,所以制作过程繁琐、耗时较长,加之鱼皮原材料,对制作设备要求极高,鱼皮产品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所得利润较少,资金回笼周期较长。企业也应加大对生产机器的研发投资,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定量生产。在受众群体达到一定规模时,再对鱼皮文创产品定价进行适度调整。由此,鱼皮作品在保留民族与地域特色、注入时代活力的同时,得以打破传承方式单一的局面,保证其商业价值,让“非遗”走向大众而不通俗化,为中华艺术宝库增光增彩,并助推鱼皮文化走出国界。
三、鱼皮画对外发展及策略
(一)开发国际传播市场
随着世界文化融会的大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观众对于他国的文化的好奇心越加强烈,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国外的一些电视台在采购中国民族文化纪录片时,一签合同就要买一年的播出量,而我们所拍的此类节目却是周播节目,上映时间短。这一信息表明,中国民族文化系列电视专题节目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一定需求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开发并扩大我国电视节目在国际影视传媒市场传播。通过了解鱼皮画历史并利用本专业知识,可以将鱼皮画制作过程的视频附加字幕,方便各国观众欣赏观看,也可以用英文讲述中华非遗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也是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问题。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的重视。
(二)开发数字网络传播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的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电脑端或是手机端,都在不断地优化传统技术手段,扩大频率覆盖的同时,纷纷抓住数字、网络、信息技术的机遇,更新自己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领域。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以此来保存。网络正以很快的速度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一个影响日益广泛的传播渠道。利用百度、微博、抖音向更多的朋友介绍关于鱼皮画的文化,在空间里我们发表详细的鱼皮画文化历史,在电子相册里,展示了鱼皮画艺术展品,不断的更新鱼皮画工艺的相关博文,动画宣传视频以及空间关键词的设置(中英双语),友情链接等,以提高被收索引擎检索和收录的机会。通过充分发挥社交网络媒体的主阵地作用、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丰富拓展文化网络交流形式、提升中华文化在网络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三)拓展大众图文传播
中国民族文化系列电视专题节目除了在电视、网络上传播外,还有一条新的传播渠道,那就是大众图文传播,这也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面的。将那些有很强的影响力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故事用鱼皮加以改编,制作成卡通、漫画、配图图书等等,除电视外,还可以通过图书、微信的方式、与广大读者见面,无疑也能够更广泛地扩大非遗鱼皮画的社会传播面和影响力。还可以将鱼皮技艺纳入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之中,聘请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现场授课,对传统的鱼皮熟制、染色、鱼皮纹饰制作、鱼皮线制作、手工缉缝以及鱼皮图案等赫哲族传统鱼皮制作技艺的关键进行研究、发掘和传习,从传习到研究,分层次培养鱼皮制作技能人才,鼓励和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和技艺传承人。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非遗鱼皮画的传播过程中,要制定整体性的传播策略。对此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分析,探究各种传播方式的运作规律与市场可行性,进而构建一个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的传播策略。根据其自身的特征与方式,综合其系统性与复杂性特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具体的传播资源配置,探究最为合适的传播策略。要重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播,应将受众队伍扩大,吸引年轻的一代,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实现大传播。希望更多支持非遗的友人们,能够携手共进,一同打造中国民族文化的品牌,为传播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同江市民族文化旅游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09.[6]
[2]王楠,谭杰:赫哲族鱼皮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经济师,2020(3):160-161.
[3]曹義竟,张焘:基于赫哲族鱼皮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7 (12):21-22.
[4]孙熠:互联网时代赫哲族民俗鱼皮文化推广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9(1)
[5]赵玉琢,赵心荷: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7(10)
[6]田景丹,鲁静茹,石亮亮:“互联网+”背景下的赫哲族旅游文化产品开发[J].艺术科技,2018(06):22-23
作者简介:
南诗宇,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1班学生。
徐晓蕾,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1班学生。
王春凤,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系教学主任。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No to Know:互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画的文化发扬及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13296012。
关键词:鱼皮画;非遗文化;对外传播
生活在黑龙江八岔江边的赫哲族,是中国第二少人口的传统少数民族。作为渔猎民族,赫哲族人民极富传奇色彩,以渔业为生,用鱼骨、鱼皮做装饰品。传统的鱼皮纹饰剪贴技艺也是鱼皮剪切画的来源,渔猎文化的延续也为鱼皮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鱼皮画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色彩多样、造型各异,极具黑龙江地区的特色,其盎然生机跃然“纸”上,是赫哲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艺术性反映。作为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鱼皮画具有高度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但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赫哲族鱼皮画频频面临技艺失传、艺术和文化含量锐减的局面,对鱼皮画的保护、扶植以及发扬迫在眉睫。文章借助鱼皮画的经济价值,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进行了分析,传承鱼皮技术,加强对外输出,并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一、鱼皮画的现代经济价值
鱼皮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分为鱼皮镂刻画和剪贴画,因其工艺独特精美,不乏为纪念收藏和馈赠佳品。经过当代艺术工作者的精心打磨与努力,鱼皮画的艺术和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展会已为其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鱼皮产品天然的鱼鳞花纹浑然天成,富有立体感和动态美感,难以用任何其它美术材料取而代之,依靠人工仿制模拟的可行性极小。如今人们重新审视起该项技艺的价值,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同时,鱼皮作品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艺术内涵,人们再度领略到了这项生于独特环境的技艺以及渔猎文化的魅力,鱼皮画作品广受欢迎。近年来,文创产品制作的热潮袭来,不少少数民族开始制作起民族文化工艺品,鱼皮画和其他鱼皮衍生产品也位列其中,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生活之中。这种艺术循环也为鱼皮画商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附加价值将实现最大化的体现。制作与销售一体化,加之网络平台的辅助以及文创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购买欲望空前高涨,鱼皮作品表现形式局限减少,发展路径得到拓宽。若能将其打造成黑龙江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并打入国际市场,鱼皮画技艺定将得到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鱼皮画文创产品的预期产出与收益
鱼皮画作品风格古朴,意境深远,且其材料的特殊性让其得以自然保持几十年不会变质,深受艺术收藏者的喜爱。但由于鱼皮画技艺精巧、工艺精致,所以制作过程繁琐、耗时较长,加之鱼皮原材料,对制作设备要求极高,鱼皮产品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所得利润较少,资金回笼周期较长。企业也应加大对生产机器的研发投资,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定量生产。在受众群体达到一定规模时,再对鱼皮文创产品定价进行适度调整。由此,鱼皮作品在保留民族与地域特色、注入时代活力的同时,得以打破传承方式单一的局面,保证其商业价值,让“非遗”走向大众而不通俗化,为中华艺术宝库增光增彩,并助推鱼皮文化走出国界。
三、鱼皮画对外发展及策略
(一)开发国际传播市场
随着世界文化融会的大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观众对于他国的文化的好奇心越加强烈,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国外的一些电视台在采购中国民族文化纪录片时,一签合同就要买一年的播出量,而我们所拍的此类节目却是周播节目,上映时间短。这一信息表明,中国民族文化系列电视专题节目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一定需求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开发并扩大我国电视节目在国际影视传媒市场传播。通过了解鱼皮画历史并利用本专业知识,可以将鱼皮画制作过程的视频附加字幕,方便各国观众欣赏观看,也可以用英文讲述中华非遗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也是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问题。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的重视。
(二)开发数字网络传播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的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电脑端或是手机端,都在不断地优化传统技术手段,扩大频率覆盖的同时,纷纷抓住数字、网络、信息技术的机遇,更新自己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领域。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以此来保存。网络正以很快的速度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一个影响日益广泛的传播渠道。利用百度、微博、抖音向更多的朋友介绍关于鱼皮画的文化,在空间里我们发表详细的鱼皮画文化历史,在电子相册里,展示了鱼皮画艺术展品,不断的更新鱼皮画工艺的相关博文,动画宣传视频以及空间关键词的设置(中英双语),友情链接等,以提高被收索引擎检索和收录的机会。通过充分发挥社交网络媒体的主阵地作用、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丰富拓展文化网络交流形式、提升中华文化在网络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三)拓展大众图文传播
中国民族文化系列电视专题节目除了在电视、网络上传播外,还有一条新的传播渠道,那就是大众图文传播,这也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面的。将那些有很强的影响力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故事用鱼皮加以改编,制作成卡通、漫画、配图图书等等,除电视外,还可以通过图书、微信的方式、与广大读者见面,无疑也能够更广泛地扩大非遗鱼皮画的社会传播面和影响力。还可以将鱼皮技艺纳入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之中,聘请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现场授课,对传统的鱼皮熟制、染色、鱼皮纹饰制作、鱼皮线制作、手工缉缝以及鱼皮图案等赫哲族传统鱼皮制作技艺的关键进行研究、发掘和传习,从传习到研究,分层次培养鱼皮制作技能人才,鼓励和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和技艺传承人。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非遗鱼皮画的传播过程中,要制定整体性的传播策略。对此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分析,探究各种传播方式的运作规律与市场可行性,进而构建一个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的传播策略。根据其自身的特征与方式,综合其系统性与复杂性特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具体的传播资源配置,探究最为合适的传播策略。要重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播,应将受众队伍扩大,吸引年轻的一代,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实现大传播。希望更多支持非遗的友人们,能够携手共进,一同打造中国民族文化的品牌,为传播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同江市民族文化旅游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09.[6]
[2]王楠,谭杰:赫哲族鱼皮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经济师,2020(3):160-161.
[3]曹義竟,张焘:基于赫哲族鱼皮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7 (12):21-22.
[4]孙熠:互联网时代赫哲族民俗鱼皮文化推广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9(1)
[5]赵玉琢,赵心荷: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7(10)
[6]田景丹,鲁静茹,石亮亮:“互联网+”背景下的赫哲族旅游文化产品开发[J].艺术科技,2018(06):22-23
作者简介:
南诗宇,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1班学生。
徐晓蕾,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1班学生。
王春凤,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系教学主任。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No to Know:互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画的文化发扬及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1329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