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还原论与整体论的争论在哲学领域从未停止过,自心理学诞生后,这种争论蔓延到心理学范畴中。本文從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起源谈起,以及还原论与整体论在心理学中的思想体现,就还原论与整体论在心理学中的争论焦点予以探讨。还原论与整体论在心理学研究中都是必要的,但还原论与整体论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二歧视野,未来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立足于整合视野。
  关键词:还原论;整体论;整合视野
  一、起源与内涵
  (一)还原论的起源与内涵
  古希腊原子论开创了以不变的单一实体作为世界本原的传统。笛卡尔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还原论传统,“还原论”作为一个哲学概念,由美国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家蒯因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时首次提出的,逐渐发展形成为精致、成熟的还原论思想。
  (二)整体论的起源与内涵
  整体论的思想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箴言。1926年,斯穆茨创用“整体论”一词,用以指“宇宙中制造或创生整体的根本作用要素。整体论的发展经历了朴素整体论、机械整体论、有机整体论和辩证整体论等发展阶段。
  二、心理学中的还原论
  心理学中的还原论是哲学还原论思想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在科学心理学成立初期,心理学就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思想,移置其具体方法,有将心理学还原为物理学、生理学的态势。此后心理学在受到哲学还原论影响的同时也结合自身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还原论思想,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各个心理学流派中。在哲学研究范畴中,还原论还可分为本体还原论、认识还原论、方法还原论。
  (一)本体论的还原
  本体论上的还原论以物质世界的本体“同一性”为前提,认为各种物质形态归根到底可以约化为一个最基本的层次,并从支配这一基本层次的物理规律出发来解释更高层次的规律,如各种元素论、原子论、要素论等。
  冯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即意识,而各种意识状态都是以复合的形式出现的,为了便于研究,首先要把意识分析为最基本的、纯粹的意识状态,即心理元素。构造心理学的铁钦纳是一位纯粹的还原论者。通过内省的实验分析,他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情感和意象三种元素。
  (二)认识论的还原
  认识还原论如理论还原,是指用较为成熟的理论去理解和表达较不成熟的理论,认识还原论还包括各种生物还原、动物还原、公式还原、机器还原等。
  在根本的意义上,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是将人的认知功能同计算机的加工功能作类比,把人看成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工的信息仍以符号形式储存,加工的结构和过程可以直观地表示成流程图。费希纳与韦伯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开创了将实验法应用于心理现象研究的先河。艾宾浩斯也将实验的方法应用于髙级心理过程的研究上。他采用无意义音节来研究关于时间效应对记忆的影响并描画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必须把S-R理解为S-O-R,只有弄清中介变量才能回答一定刺激情境为何会引起一定反应的问题。
  (三)方法论的还原
  方法论还原论认为可以从较低级的物质层次、较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去分析、认识较高级的物质层次、较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科学主义方法论强调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以自然科学的知识框架说明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主张量的研究和量的分析,将人视作元素、原子或动物、生物或机械、智能机器的组合存在。归结起来,科学主义方法论前后有过三种范式,即心理主义范式、行为主义范式和信息加工范式。
  1、心理主义范式与还原论
  心理主义是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一种范式,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强调客观实证的研究立场与还原论的研究路线,竭力以自然科学的模式阐释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这一范式保留了心理、意识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
  “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开创了现代心理学的还原论取向。无论是在对心理问题的理解还是在研究原则和研究的具体方法上都贯穿了他的还原论思想。冯特认为,研究心理活动,首先就要对不同的心理活动从其特殊内容上进行分析,一直到内容不能再分割为止。这种不能再分割的部分就叫做要素。在对待意志的问题上,冯特也坚决地贯彻他的还原论思想。铁钦纳提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坚持了还原论的思想用更简单的生理神经系统来解释相对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精神分析的创建历程,始终存在着突出的还原论倾向,将人的思想、行为的原因归结为潜意识领域生物本能的作用,将人还原为“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等弱智动物”。
  2、行为主义范式与还原论
  行为主义范式带有与心理主义范式个体的科学主义特征,包括还原论的立场,坚持将人的一切还原为行为,还原为生理过程,贯彻较为彻底的还原主义。
  华生是公认的行为主义范式的真正创建者,他将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还原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对于行为的具体研究,华生把它分解成单元,用“刺激”和“反应”来加以说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坚持的是“人与动物无本质区别”的还原论理解,导致了他在研究原则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的还原论。
  3、信息加工范式与还原论
  信息加工范式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其特点是以功能主义的身心关系理论为前提,以人机类比为出发点,以符号表征、符号计算、串行加工理论作为解释认知活动的基本理论框架,把人的心理活动还原为计算机对符号的逻辑操作,把人类的思维策略还原为计算机程序,把人的初级信息加工还原为计算机语言,而把人的生理过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和脑的活动等还原为计算机硬件。
  三、心理学中的整体论
  整体论方法是用整体观、系统论和动态观认识、观察事物,整体虽由部分构成,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整体的各部分内在地关联,因此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整体论所重点关注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格式塔心理学与整体论
  格式塔心理学是第一个真正从整体论意义上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流派。格式塔主张心理现象最根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即格式塔)。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但格式塔的整体性原则只限于知觉与思维领域,是一种局部的整体论。
  (二)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与整体论
  自觉而系统地对科学主义方法论进行批判的是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如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斯普兰格的人格心理学以及新精神分析学等。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反对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强调心理学应以人文科学为规范,以人文科学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强调以“现象学的态度”对心理、经验进行如实描述和整体理解。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经验,而且要研究更能触及人性的领域,应以理解人及其心理、行为的本质为己任,以立足于整体的理解和分析为基本方法。
  (三)人本主义范式与整体论
  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加强调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人的潜能的研究,并力争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马斯洛特别强调了整体分析的重要性,即以整体观为前提,通过实验来理解各有关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为心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思路,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以层次整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分类,同时注重把握个体的目标、价值和动机等。同时马斯洛在强力批判还原主义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整体动力论”。
  四、争论的焦点
  二者之争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存在论层面(世界构成方式、存在对象之争)、方法论层面(研究策略与研究路径之争)、认识论层面(分析与综合的严格区分)。
  (一)存在论层面
  心理学中的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或行为 ——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 、生理学 、生物学等)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因此它以部分为对象,试图通过对部分的解释来说明心理现象。而心理学中的整体论认为,对于人类心理而言,整体决不等于部分之和。心理学中的整体不仅是对学科体系而言,更是对有机体本身而言,心理学应当以把个体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二)方法论层面
  路径之争的本质即研究方法的爭论。主要集中为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认识,心理学中的还原论认为只有通过部分才能认识整体。心理学中的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或行为)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 关于心理行为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 如原子、基因、神经元等) 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中的整体论认为脱离整体、基于部分的分析方法是不适当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得到理解与认识。整体论认为:生命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组成部分不是松散的联系或同质的单纯集合;整体性质多于部分性质之和;离开整体的结构与活动则不可能对其组成部分有完备的理解。
  (三)认识论层面
  整体论认为基于整体的理论才是最根本的理论,心理学中的整体论基于一个整体的理论,把心理现象纳入这个理论,在整体中进行解读心理现象,心理中的部分只有置于整体的理论中才能得到理解与认识。心理学中的还原论认为整体只是一种形式,基于部分之上的理论才是根本和彻底的,部分才具有实体的意义,对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通过对低层次的事物的分析,通过部分才能看到心理的本质。
  五、争论的评价
  还原论运用我们已经熟悉的、知识体系相对系统与完备的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理论来研究心理学,这是认识论的必然发展,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还原论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层次间的联系,想从低级水平入手探索高级水平的规律。但是,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毕竟有质的区别,如果不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就会犯机械论的错误。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对象十分复杂,而研究方法又很不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分解,对心理学来说是可取的。但这种分解必须考虑心理学科的特殊性,因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其心理现象对个体而言有其特殊的含义,因此不能在分解中丢掉原有心理现象的特殊意义,而将生动丰富的心理现象变为毫无意义的元素的集合体。当前,心理学界一般并不反对适度地使用还原方法,但普遍认为它将心理或行为进行简化,在还原过程中割舍了心理或行为的某些高级特性。因此,还原方法得出的结论只是心理学解释的必要条件,而不能是充分条件。
  整体论与还原论相反,认为高级层次不可还原为低级层次。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复杂的、上升的有序层次的中间结构,其中每一个对下面的层次都是自主的整体,而对上面的层次,又是相对独立的从属部分。因此,任何事物既是亚整体,又是整体。整体论肯定生物有机体是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坚持整体的规律不能归结为其组成部分的规律,强调由部分组成的整体有新性质出现,这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辩证法。但有些整体论者片面强调整体,忽视对整体中各部分作必要的细致分析,这是不正确的。
  从根源上讲,还原论和整体论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二歧视野,还原论和整体论都没有摆脱“物”的研究逻辑来认识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在不同层面理解人作为“物种”的自然属性、自然特征和自然规定。与此相应,得到的必然是先定的、普适的、不变的关于人的本质,对于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必然是机械的、绝对的、无差别的认识,也因此导致了心理学理论的派别林立和多元发展的局面,甚至形成了心理学领域种种绝对化的对立观点截然两立的现象,而很难得到对于人的真正本质的认识与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认识。人的整合属性使得二歧视野不适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唯有整合视野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应有的选择。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呼唤着整合的视野,在全面、充分、合理地关照人性的基础上来思考心理学的整合问题,整合的根本依据就在人本身。立足于整合视野,未来心理学将更加重视人在自己的创造性的生存活动中自身本质的生成、展幵与实现的研究,将会把一切人之为人的特性、将一切影响人的本质的生成、展开、实现的因素纳入自己的范围,对于还原论与整体论,未来心理学将会提供给它们合理存在的空间,任何研究方法都将不是绝对万能的,其研究结果都将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检验、补充与提升,并随着人的本性的不断生成、展开而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文登,叶浩生.论心理学中的还原论[J].心理学探新,2008(02):7-10.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彭运石.心理学的整合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1):107-112.
  [4]王海英.论科学主义心理学研究中的还原论倾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8(09):252-254.
  [5]刘劲杨.论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03):63-71.
  [6]王建红.还原论和整体论之争的超越:起源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30(12):108-114.
  [7]董春雨.从因果性看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10):24-29.
  [8]陈少华,郑雪.整体与部分之和——一种整体论的心理学模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08):1-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信息质量、人才需求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喜忧参半,在促进财务会计发展的同时,也对新时期会计从业人员一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找准自身定位,进行职能转变,同时跨专业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本文对人工智能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交流的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人们不仅可以在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影等方式进行文化上的交流沟通,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输出越来越开放,可以吸收很多文化,很多国家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同样的其他国家也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下,在听,说,读,写,翻译等方面存在
期刊
摘要:新康德主义是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人文科学哲学,它继承并改造了康德主义的先验论,新康德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康德主义以及新康德主义的哲学要旨出发,简要介绍新康德主义心理学方法论蕴涵以及与心理学发展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一、前言  (一)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1804年),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和家居环境的健康。受到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首要目标,生态环保理念成为指导建筑结构设计发展的关键理念。本文从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入手,分析并探讨生态环保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希望可以为提高建筑行业生态环保建设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保;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引言  
期刊
摘要:众筹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产品,改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为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国内众筹正面临着巨大的阻碍,其中最主要的是司法实践当中认为众筹行为涉嫌非法集资。本文主要在介绍众筹的优势、风险的基础上,对众筹金融的刑事法律属性及规制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主要侧重点在于众筹金融的刑事法律风险、属性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刑事法律规制等问题。  关键词:众筹金融;法律风险;刑事法律属性;刑事法律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有氧结合抗阻运动三种运动训练方法对肥胖者的减肥效果进行研究,为肥胖人群进行运动减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减肥;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不少居民饮食出现营养过剩,使得我国的超重和肥胖率迅速升高,已经成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上升最快的国家。Li(2017)等学者认为肥胖也称为脂肪过多症,是指食用高脂和高热量膳食并且缺乏体力活动以及心理障碍等
期刊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助力。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将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以此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本文对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有效的探析,同时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期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重要性;策略  档案
期刊
摘要:近年来出现的青年群体网络许愿、转发锦鲤、星象占卜、网络算卦现象,众多研究者一直将其看作是一种“迷信”行为,并在“迷信”的框架之下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对青年群体的网络许愿、星象占卜、算卦现象进行描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有:青年群体将网络许愿视为一种日常行为仪式、获得群体认同感的一种手段,在社会融入层面看待该现象,而非强调迷信层面的内涵。由此得出青年群体的网络许愿行为并非一种“迷信”,可以
期刊
摘要:近年来,制造业90后员工“闪辞”现象日益普遍,而大国工匠需要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打磨、钻研技术。如何维持制造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制定促进90后员工合理流动的措施,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某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209名“90后”员工的调研,发现90后员工职业流动周期短、学历水平较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较清楚的认识,同时享受着较好的薪酬福利,其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
期刊
摘要:教育一直被视为减缓贫困最有力的支撑,从微观层面研究教育对我国农村女性的减贫效应,分析教育对其人力资本形成与就业以及收入的影响,以使其摆脱贫困,对我国在紧要关头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教育减少农村女性贫困的作用机制以及农村居民的收入现状,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扶贫;农村女性;减贫效应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