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何以为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夫·艾斯奎斯是1992年度全美最佳教师。他在美国被授予“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得到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他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有着“天才与圣徒”“当代的梭罗”等美誉的他,仍一直坚守在他的第56号教室,向所有人证明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在雷夫·艾斯奎斯的中国巡讲会上,他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其中,他最看重的就是他的“6阶段”道德发展论。同时,他还认为教育就要把学习与学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教书不为了考试,只为教会学生人生中所需的本领。
  雷夫老师讲座的一开始就提出了入学行为的“6阶段”理论。关于第一阶段,雷夫老师认为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被动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了,即不惹麻烦。这一阶段的孩子害怕有麻烦才做作业而非自愿,他们并不快乐。第二阶段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虽说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但是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有危险。教师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了。第三阶段是“读书是为了取悦老师的行为”,学生会依赖问教师的意见而缺乏主见的培养。第四阶段是学生认为“在校表现良好,这就是规则,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是“我好好表现,因为我关爱他人”,这说明他已经懂得体贴别人了。这一阶段的学生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比如,在医院会保持安静,并不是因为他担心有麻烦,不是要讨好别人,不是有规定,而是他知道,在另一间房间里可能有人要休息,如果吵闹,那样别人会不舒服,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最后一个阶段是“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人格、道德境界的最高阶段,尽管别人不诚实,我依然诚实,尽管他人不好,我仍待人友善。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而言,第五阶段已很难达到,而能帮助孩子建立对他人的友爱之心,对周围人产生同理心更是了不起的成就。
  对比当下的教育现象,为了应试,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大部分教师培养出的学生都停留在前3个阶段。可是进入社会后,这些人的行为又该如何把控呢?也许,正是因为教师们平时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的形式化行为,缺乏雷夫这样有耐心地长期教育,发自内心地让孩子们在正确的道德理念下接受熏陶,社会上才会出现那么多青少年违法违纪甚至罪犯吧。雷夫在长期教学中领悟到一点:“聪明不是那么重要,而正派得体远比考试分数重要。”真正重要的东西不会出现在考试中,而只会出现在生活中。教师教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养成人格品质,如坚毅、诚实、勤奋等,还有倾听、合作等交际能力。
  雷夫老师的授课科目很多,有文学、历史、数学、化学、生物等。他不止教授课本知识,更注重教生活技能。他有一个举措在我们国内是很难实施的,那就是“卖座位”。每个座位明码标价,越靠前的座位越贵。钱不够的人可以按月租用,有钱的人可以把座位买下来。而聪明的人会攒够足够多的钱多买几个座位,再收取其他同学的租金。这其实就是一种理财投资。在中国,这种做法不一定适用,但是理念可取。不论国界,不论地区,不分年级,不分学科,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学生应试的各项知识,而应拓展到生活。生活需要的技能太多了,教育需要教给大家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数学标准里面扩充的内容,即“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增强应用意识,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遗憾和高智商罪犯的悲哀。三人行,何以为师呢?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不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明白,除了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育出有道德、有理想、有能力、有作为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有活力的健康血液。如此,可以为师矣!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体会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在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活动中初步感悟“归纳”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期刊
夜已深,林老师结束备课后躺在舒适的席梦思上,眼皮沉重得抬不起来,他很累,他想好好休息一下。然而,一闭上眼,白天的一幕幕就像电影片段在他的脑海里闪现,很真实,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他仿佛又回到了白天的场景:米莉的一声询问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手臂上的伤疤上,一瞬间他恨不能找个缝钻进去。看到同学们好奇的眼光,他大着胆子呵斥道:“没什么好看的,做你们的作业去。”说完故作镇定地
期刊
教师例会,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校长的必修课。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优秀的“例会文化”:在忙忙碌碌工作中与教师们一起静下心来,理理思绪,明晰学校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学校文化建设问题,以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培养教师的文化自觉,真正使“例会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说,足底是人的第二个心脏,站着的时候足底会受到刺激,从而大脑也得到了激活。大约在五
期刊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识字量不多,言语水平不高,在教学中如何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写话目标——“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指导学生把话写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好课文范例 打好写话基础  众所周知,学生的写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平时大量的语言积累和滴水穿石的小练笔,才能形成扎实的写话基本功。教师要从
期刊
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教师的作用问题,一直是教育史上有争议的问题,也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重要分歧之一。  “传统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例如,赫尔巴特就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应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在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也有教师的话对学生就是法律的讲法。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如果发展成为压制学生的强迫纪律,当然有损于学生的
期刊
一、用好教材直观,提升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  实物直观。教学时要利用实物学具的直观性、齐性特征,结构化建构数的概念。如教学第34页例1中呈现的一堆散乱无序的“小棒”“木块”等,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有多少,但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实物学具“结构化”: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到10根一捆、10个一列有结构学具,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十进制”计数法产生的过程,这样的直观“结构化”的实物学具,还可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
期刊
一、读懂课标,把握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角的初步认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角;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角的特征。教学设计如果只满足知识、技能层面的目标要求,是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期待。因此,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在“观察、辨别、比较”等数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做,把视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起来,经历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抽取角的几何图形,从直观的现象中抽象角的本质特征,达到对角的
期刊
面积概念是其所在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和量的间接比较是建立面积概念的基础,也是关键环节。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要学好面积这一内容,需要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在实践中感受面积的含义,在体验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  1.学生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建立
期刊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重视生字词的教学,是十分必要,但不能因此忽视了在文本里一些不是生字词却很重要的关键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往往负载了丰富的信息,能起到提纲挈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以这些关键词语为抓手,找准教学突破口,那么在完成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脉络、体会文章中心、感悟词句表达的奥妙等教学任务时,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以二年级课文为例,谈谈如何聚焦“关键词语”,找准阅读
期刊
课外阅读不仅对儿童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儿童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少年儿童应“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是身处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阅读条件和正确的家庭辅导,多数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爱读书,这就必然影响他们语文学业成绩的提升。如何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喜欢阅读、主动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业成绩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解决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1.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