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的基本方法(六)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 画面的虚实
  在采访中,虚实结合是常用手法,虚化背景,能够使主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如,我们采访领导干部时,往往采用这种方式,即,以市委院里的松树为虚化背景进行采访。怎样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呢?可采用三种手法。运用长焦距镜头,突出主体。镜头焦距的长短会影响画面的透视效果,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得到的画面主体越清晰,背景虚化,被虚化的背景与景深范围内的主体形成鲜明的对照。当观众观看到这种画面时,视线就会自然地落在景象清楚而明显的主体上。①运用大光圈、小景深突出主体。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在拍摄中,欲取得最小景深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大光圈,它能使环境虚化、主体清楚,这样可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在光线太亮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大光圈小景深呢?当然是减弱拍摄对象的光亮度。一是采访对象从室外转移到室内,从阳光下转移到阴影下(最好用手控光圈);二是选择拍摄时间,在上午九时以前或下午三时以后为宜,或采用阴天的散射光拍摄,这样可获得最大的光圈值。②运用近距拍摄,突出主体。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短。当摄像机离采访对象距离近时,可获得较小景深,除焦点上的物体清晰外,其他物体全部虚化。为此,在允许的拍摄范围内应尽量使摄像机靠近采访对象,使焦点定在主体上,让背景虚化,突出主体。
  5. 镜头的推拉
  我们在采访拍摄中,要注意推拉镜头的运用。推镜头虽然从形式上通过取景器向被摄主体接近,规范了观众的视点和视线,也突出了形象的主体。但是,在运用中,要注意起幅、推进、落幅这三个关键,不能“漫无边际”、没有任何表现意义,仅仅是为推而推。其次,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保持被摄主体在画面结构的最佳位置。在采访或访谈中,一般来说,在节目开机时采用中景,让观众了解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和现场环境,然后让镜头均匀地推向主体近景。拉镜头有较好的展示功能,它能充分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展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展示出较大景深的空间感和现场气氛。但随着镜头向后拉开,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大变小,由近变远,在视觉上形成远离感。所以,拉镜头一般用在节目接近尾声时来表达一种退出感或结束感。总之,在人物采访节目中,不要随意、反复使用推拉镜头。反复推拉镜头,会造成画面结构的混乱,表意不清,视觉不稳。
其他文献
在党员教育片创作过程中,采访拍摄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其目的就是获取足够的制片素材。那么当拥有了素材之后,该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对党教片素材进行处理,应把握好六个“度”,即要挖掘深度、寻求广度、提升高度、突出亮度、注重锐度、把握力度。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素材得到有效且巧妙的使用。  挖深度  当前一些制片工作者对采访所获得的素材,还停留在“就素材而表现素材”,即素材本身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期刊
创意内容:针对工作中集中播放难组织、学用效果难彰显等问题,设置相应流程,分解为七个步骤分步实施,从而使播放工作有的放矢,使群众学有所用。  三国时“建安七子”中的曹植曾七步成诗,逃过杀身之祸,在文学史上留下佳话。如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远程办也施展胸中锦绣,实施七步教学,打开了工作新局面,不让古人专美于前。  为解难七步作“新诗”  “现在集中学习组织起来真的是太难了。”在2012年的一次站点排查
期刊
井冈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源地之一。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扬干群一家亲的旌旗走出了“井冈山道路”。新时期,针对基层党员流动性、分散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的现状,井冈山市委组织部顺应新形势,与电信公司共同研发推出手机版“旌旗在线”党建信息移动平台,探索党员开放式管理新机制,提升了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红色井冈又竖起一面崭新的时代旌旗。  平台优化——变“管理”为“应用” 
期刊
某市启动了远程教育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本以为非公企业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会太“热情”,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这些企业对于党建工作和远教工作的需求大大超出了组织部门的预期。面对这种“意外”情况,该市组织部门内部就“如何应对”出现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远教进非公无论是对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还是对企业的自身发展,都是一件好事情,因此组织部门应借此机会迅速拓展远教覆盖面,这样有助于产生更多学用成果;另一种观
期刊
每周一次的远程教育课堂又如期开课了,安徽省寿县安丰镇石集街道的远教播放室里坐满了前来“取经”的党员群众。人群中有一个纤瘦的身影忙个不停,一边紧盯课件播放进度,一边端茶送水、递纸递笔。她就是街道的大学生村官、党总支第一书记兼站点管理员张传莉。2012年8月,怀着青春的热情和梦想,张传莉来到石集街道任职,从此踏上了用远教服务农民群众的新征程。  远程教育专业性、技术性强,虽然张传莉操作起电脑来没啥问题
期刊
世上的声音有很多种,有丝竹管弦之悦耳,有海啸山崩之澎湃。不过,于我而言,最动听的声音是我从事远教工作后那片热土的润物之声,它是我工作上的警醒之音,是丰收九月劳作后的幸福之音,更是这片大地亘古不变的哺育之音。  有一种指引叫“方向”  2011年,我大学毕业。与我的同学不同的是,我选择了家乡的土地。都市里的灯红酒绿对我这个刚出象牙塔的人来说的确很有诱惑力,可就在我即将毕业对未来无限迷茫时,村里老支书
期刊
一提起“三大员”“五大员”啥的,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然而在黑龙江省依兰县,这个因“坐井观天”之古迹而闻名天下的小县城,有两个远教人可没坐井观天,而是积极在党教制片上创新,也当起了新时期的“三大员”。那就让我们看看年轻人是怎样当好“三大员”的吧!  策划研究员  撰写文字脚本,从字幕到旁白,都要一行行地精推细敲;拟订拍摄计划,从镜头到机位,必须一条条地深思熟虑;考虑创新元素,从剧
期刊
剪辑点就是两个相邻剪辑画面的衔接点。剪辑点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镜头转换与连接是否流畅,是否符合观众的视觉感受及节目的叙事要求。如果剪辑点选择得不恰当,电视画面就会产生跳动,造成观众视觉上的不适,甚至导致节目内容的逻辑关系出现混乱。因此,准确掌握镜头的剪辑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  剪辑点跳动的原因  导致剪辑点跳动的原因有很多,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这些原因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因操作
期刊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逐渐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出镜记者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语言表述,非语言符号对于清晰、准确、恰当地传达现场信息同样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对表情、着装、动作、姿态等非语言符号的分析,探究出镜记者的信息传递渠道。  一、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出镜记者结合现场氛围和状况调动身体而产生的动作,比如手势、姿态、步伐、眼
期刊
有一个争论了许久的话题最近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专业纪录片制作者到普通观众,大家都在关注一部叫《敦煌》的纪录片。该片从年初起在央视一套首播,共有十集。《敦煌》每一集都设置了中心人物和故事,以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串联起了敦煌的大历史。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电脑特技,再现了英国探险者、道士、雕塑家、画家、村民、舞女、寡妇等人。据导演周兵介绍说,这些人物有些有史可依,有些则是根据历史的合理推断,将历史赋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