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掘调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欣赏美、表达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寓美育于文学作品的感知中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 :《飞红滴翠记黄山 》中通过对黄山 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寓美育于审美想象及联想中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如《白杨礼赞》的课后题:“作者是抓住白杨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如果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寓美育于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中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读苏轼的意境开阔、场面壮观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要体会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操,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都贯穿着美育因素,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美育因素,其教育效果是极其深远的。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更有着特殊意义。让我们进而探索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新途径,不断用美的乳汁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冒着清晨的寒冷,去迎接一次又一次新的挑战了。络锦对于这样的考试已经麻痹了。她不知道未来又是一次怎样难堪的失败,她只知道如果没有成功,只能证明自己还不够努力。因此,在这样一个阴冷漆黑、飘着冬雪的清晨,络锦裹着厚厚的棉衣出发了。  门口卖煎饼的大爷,已经在那里叮叮当当地干起来了。络锦踩着妈妈刚给买回来的雪地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大爷小摊前,“大爷,来个煎饼!”“要辣椒吗?”“少来一些吧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更应精心设疑 ,努力优化课堂提问,以问题为中心,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使课堂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三要”。  一、提问要简单有效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的针对性强,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提问
期刊
《聊斋志异》是清初蒲松龄以毕生心血奉献给人间的一部光怪陆离的佳作,其中狐、鬼是书中的常见形象,尤以婴宁形象光彩夺目,不但博得了读者的青睐,更打动了作者的心。《婴宁》章末,异史氏(作者自称)激动地赞曰“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何尝憨耶”,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婴宁之美,美在哪里?  婴宁之美,美在出身。婴宁为狐所生,为鬼所养。其父秦氏原配吴氏早亡,秦氏与狐结合生育婴宁。婴宁尚在襁褓之中
期刊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
期刊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
期刊
一、构建职教、普教、成教三种体系的立交桥  第一,从幼儿园教育开始,教师就应向儿童灌输劳动光荣、就业重要、职教关键的正确思想,并配合劳动技能课,进行技能培养和训练。第二,将6-3学制改为5-4学制,在初中阶段,除上好劳动技能课以外,教师还要用一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预备教育。开展对职业进一步认识的教育并进行职业指导,开发适合于普通初中使用的初级职业课程,对不愿或不能继续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
期刊
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变成学生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就要充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
期刊
暑假,我参加了小小特种兵军事特训营。  7月10日,平常嗜睡如命的我居然毫无睡意,早早就醒来,吃完早饭后,我们前往集合地点——泰州广播电视中心。在那里,我们与爸爸妈妈告别,然后拍了两张集体照,开始向扬州国防园出发,开始了苦乐交加的军营生活。  苦  到国防园第一天,在烈日炎炎下站军姿。太阳毫无怜花惜玉之心,肆无忌惮地释放出光芒。我站在操场上,片刻功夫,像有细针在肌肉间穿梭一样,双腿开始麻木。教练却
期刊
水色光年里,很想用一阕盈盈花香暖一眸清澈的温润,用时光的手抹去一切的荒凉,记忆深处的将会是明媚映染的风景。  今年暑假的一天清晨,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斑斑驳驳的碎金。我努力睁开朦胧的睡眼,只听见厨房里奏起了“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大事不好,今天可是外公69岁大寿呀!我忙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外公可是平时最疼我了,我今天可要好好的表现一下。于是,我帮妈妈洗洗碗,擦擦桌子,拖拖地,搬搬
期刊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在幼小衔接问题中,以往只重视在知识上的片面衔接,现在关注到了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小学语文学习如何与幼儿园的语言学习衔接呢?6—8岁是儿童发展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创设一个能使学生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