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素心与自己坦然相遇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变化
  我是一个没有太长远计划的人,因为总是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当然,我同时是一个做事情非常有计划,准确地说,会有一些短期计划的人。因为对我来说,一旦决定,就一定要动手去做,因为只要拖延一下,那么可能自己又失去了做的动力和兴趣。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做的最好时机可能就过了,变化出现了,这个时候,手头的计划,已经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我一直是一个不太喜欢变化的人,希望按照既定的规则,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因为这样的话,我能够掌控进度还有时间。但是世事难料,所以我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我想,还是因为经验以及积累,才能做到处变不惊。
  有的变化来得很突然,需要自己马上调整心态,并且决定如何面对,但是更多的时候,变化是在慢慢进行着的。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而是突然停下来,回头看自己的时候,发现原来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这些年,坐在一起见面的朋友越来越少,但是同时,没有见面,通过文字见面的朋友又越来越多,特别是躲在键盘后面,敲打着文字的时候,从来都没感觉过孤独,反而觉得,生活圈子变得丰富起来。
  曾经面对镜头,可以滔滔不绝,但是现在,很多时候会觉得,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了。特别是做了一场直播连线节目之后,自己会有迅速被掏空的感觉。当自己看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曾经的浅薄。
  尤其是喜欢上文字表达之后,会发现用口头语言的讲述,无法让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比不上文字的逻辑完整和严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哈佛的时候,报纸记者是那样受人尊敬,毕竟,电视需要更多的及时反应,和落笔的文字相比,再怎样都缺少了思考的时间,尤其是直播。
  记者是一个不断向外倾倒自己所有的职业,如果没有平时刻意地通过学习来填充自己,总有一天会把自己掏空的。
  而掏空的后果,就是面对变化的时候,根本没有能力去做点什么,如果这样,就算自己为自己制定了再完美的计划,或者对于未来带着怎样的预期,当变化到来的时候,自己也会变得异常被动。
  关于品位
  最近走过中环的名牌店,发现自己没有了那种停下来看一眼的欲望,那些原本对自己相当有吸引力的时尚杂志,就算是去Salon 剪头发,也不会拿起一本来打发时间。
  购物已经从过去的享受和漫无目的,变成了一种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冬天来了,需要添置冬装,不会像以前那样左看右看,而是果断地走进几家店铺,很快可以满载而归。这是因为,经过这些年,已经非常清楚哪些风格适合自己,符合自己对于剪裁、质地的要求,哪些品牌符合自己的消费能力。
  很多人说,我的穿着很随意。确实,舒适已经成为最优先的考虑,但是低调里面强调品质,也算是自己对个人生活的一种坚持。所以,看别人的时候,我喜欢看细节和配件,因为这些用品,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着装品位。
  这些年的消费经验让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买一大堆当时时髦流行的东西,比不上买一件做工精良、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因为流行总是在不断地改变,速度越来越快,而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即便不同的年份,也总是能够在不同的潮流里面屹立不倒。
  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想多谈品位,因为对于物质的需求,不像年轻的时候,做的是加法,现在变得越来越简单,只要能够保证自己基本的,有质量的生活起居需要,就已经心满意足。其实现在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质量。
  质量当然不是由物质的层面来决定的。当然,财富可以提升质量,这也是不应该否认的事实。只不过,根据不同的承受能力,不管是财富还是时间,来让自己过一种力所能及的高质量的生活,也真的是很有讲究的一件事情。
  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各种食物。找出时间,和家人一起去旅行而不是旅游。利用零碎的时间看书,听讲座,看电影,去剧场观赏演出,让自己的生活不仅仅只有工作,或者家居。
  把家变成一个自己最愿意花时间留下来的地方,空闲的时候,做一顿好吃的,种植一些花草,用自己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有趣的东西装饰自己的房子,或者是耐心地把家里面的书柜填满。坐在房间里面,泡一杯茶,煮一壶咖啡,就是看看书,或者和家人聊聊天,八卦一下最近的那些社会热门话题。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所有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愉快的事情,所有能够让自己摆脱工作状态的事情,让生活不是那样紧绷的事情。
  深秋,为了能够有更多阖家团聚的时间,老公和女儿特地飞到杭州陪伴正在工作的自己。在西子湖畔,老公忽然发现了一家糖果店,一开始我还有些犹豫,但是在他的怂恿下,还是走了进去。当我们一家人出来的时候,手里面多了一袋五颜六色的糖果。
  走在安静的北山路上,分享着不同味道的糖果,忽然觉得,阳光,还有吹来的微风,都带着丝丝的甜味。
  关于付出
  在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之后,一位同行问我:“如何理解志愿者的付出?”
  我告诉对方,在我看来,做志愿者,表面上看,是在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但是其实,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也在收获。
  一个一直在帮助残障儿童的志愿者告诉我,当他第一次遇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大学生,他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一项学业调查。在和这些孩子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改变了,变得乐观了,这是因为那些孩子的乐观感染了他,让他不再对生活觉得害怕。于是,当他完成了他的调查之后,他成了一名志愿者,继续去关注和照顾这些孩子。但是,这些关注和照顾,不是自己站在一个比那些孩子更高的高度,双方是平等的,只不过各自擅长的东西,或者缺乏的东西不同而已。正如他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日常的方便他们生活的服务,而这些孩子,则是他心灵成长的老师。
  我们在讲付出的时候,如果过分地强调自己,就会忽略自己的所得,比如慈善捐款,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安慰,甚至是赎罪,都能够从这样的行为里面寻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就好比爱情,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付出,由于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而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这其实也是忽略了自己在这样的付出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这种人生的经历,是别人拿不走的。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述的那些模范人物,还有现在,媒体上宣传的那些道德模范,他们之所以被树为典型,就是因为他们愿意为了工作,或者是和自己看上去不相干的事情而付出,不计回报。
  不过我总觉得,如果强调不计回报,就已经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说法,道德标准无形中被降低。其实,我们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但是我们从小却在一种功利主义的奖赏制度下生活,这种制度,对每一种付出进行着精确的计算。
  比如,德智体发展,可以成为三好学生;去穷苦地区支教,可以免试读研究生;如果捐献了一大笔钱,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某所高校的大楼上面;做义工,可以在升迁的路途上,增加一点分量……
  当然,这样的思维在现在的中国太寻常不过。习惯了硬性指标、量化标准,那么,美德自然也可以进行计算,只是很可惜,这样的计算,并不会让社会的道德水准提升,相反,如果大部分人带着一种功利的心态,那么,在奖励不充分的情况下,这种心态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从内心出发,才能够不计较付出,也许,我们很多的道德标本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后来,被社会人为地量化了,给予了他们并不需要的荣誉。只有自己拥有道德进步的力量,才能完成个人的自我进步,而个人的自我进步,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个人的道德完善,没有标准,每个人尽力而为,能做多少是多少,在做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选自《行走中的玫瑰》,时代文艺出版社,荐稿人:尘中塑)
其他文献
离线社交是指离开虚拟社交网络,去真诚地认识一些人,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一些人。社交网络是现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虚拟社交可让人们放松精神、自由交谈、释放压力。但每一种技术都有自身的危险和流弊,很多人对虚拟社交过度依赖,就如染上毒瘾般,一离开网络就坐立不安。他们不愿参加现实的社交活动,自我疏远、自我隔离、自我封闭。离线社交提倡真实的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该仅限于社交网络,人们的内心其实是更渴望面对
期刊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年终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世界各国的年终奖有什么区别吗?  年终奖从何时兴:汉代“腊赐”相当厚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
期刊
中国民间,常把蛇称为“小龙”,生肖属蛇的人,也常把自己说成是属小龙。那么,蛇为什么有“小龙”之称呢?  蛇属于爬行纲蛇目,遍生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平原、丘陵、山地和水泽之中。蛇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最早的蛇出现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形色怪异,行动诡秘,毒蛇可致人死命。蛇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关,春天萌动,夏天活跃,秋天收敛,冬天安眠,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同步,而
期刊
“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夜良宵,月光如水。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民俗生活中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元宵的“闹”,是多种节俗形式的合奏。最突出的是声音与色彩。  听音声  元宵节的喧闹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以锣鼓为主的响器声。锣鼓是庆祝节日必备的道具,节日气氛的营造离不开锣鼓,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更响。像清代苏州,“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顾禄《清嘉录》卷一)。  二
期刊
春秋时的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对国民横征暴敛,用以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他为人荒诞暴虐,常在宫中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以供取乐。一位御厨因烹饪时没把熊掌炖烂,便被晋灵公杀掉,尸体放在筐中,让官女们用车载着经过朝堂。大臣赵盾和士季看到了车中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他们为晋灵公的无道感到深深忧虑,准备进行规谏。  士季对赵盾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
期刊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强调一个关于读书的心理学现象,大多谈及这个话题的著作都忽略了这个现象——人们心中惦念的往往是未曾读过的书。有些时候,这些书表现得极其重要。人们惦念的书至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书你一直打算某天读,却很可能永远不会读;第二类书你觉得原本该读但未读,这些书你在有生之年一定还会读,至少会读其中的一些;第三类书你听说过、谈论过、看到过相关信息,但几乎肯定不会去读,因为你对它们的偏见根深蒂固
期刊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大意:治理一个有一千乘兵车的国家,应该严肃认真,要守信用,节约财物,爱护官吏,百姓服劳役要在农闲时进行。  题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德化、礼治的政治理想。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大意: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天下人民,就得到天下
期刊
伪《列子》里有一段梦话,说得甚好:  “周之尹氏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弥勤。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觉则复役人。……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昔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骂杖挞,无不至也。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此文原意是要说出“苦逸之复
期刊
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知其身之有失。是以殷纣笑夏桀之亡,而幽、厉亦笑殷纣之灭。隋帝大业之初,又笑周、齐之失国。然今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周、齐也。故京房谓汉元帝云①:“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此言不可不戒也。  【注释
期刊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①,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②。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③,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④,二十年、软红尘里⑤。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注释】  ① 飚:狂风。  ② 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后指老年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