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素质培育的快速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对于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意义重大。现就如何全面进行初中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使初中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学生;养成教育;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受当前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家长追求高分、望子成才,养成教育大大淡化甚至被放弃。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养的好坏,必将直接影响到他(她)在社会中的成长和成功。因此,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必然。
  (二)从人的终身教育发展来看,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人终身受教育体系中的最为基础阶段。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人生成长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后期成长的可塑造性。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走出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轻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向性偏误和发展性缺失,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是实现基础教育的大跨越,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的需要。同时,也是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伟大中华复兴中国梦的最终追求。
  (三)从本校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与繁荣城区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定差距,加上生源状况不乐观,致使我们的各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状况。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概念的界定
  (一)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界定
  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训练、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习惯。
  (二)核心素养的界定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与社会全体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特点是:突出强调个人的修养、对社会的关爱、具有家国的情怀等,更加注重与他人合作,主动参与、自我发展和创新实践。
  三、基本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初中学习阶段是每一个初中学生的终身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阶段,要遵循他们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他们学会主动学习,并能进行自我教育。
  (三)实践性原则
  学生是一个学校里最主要的活动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现代科技,体验大自然,把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四)社会性原则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要引导初中学生走出自己的家庭,走出学习的学校,走入所在的社区,走进大社会,为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更为良好的培养环境。
  四、实践与探索
  2014年,国家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各个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对初中学生还要注意進行全面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前,加大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现伟大中华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培养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可以通过各种严格的训练、科学的管理等各种手段,全面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知、情、意、行”等个人素质,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和等社会道德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一)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的知识和个人修养
  “无论从学生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重要性上看,各学科的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各学科课堂教学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在进行学科的渗透培养实践中,笔者重视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强调并落实渗透教育和数学学科德育相整合。实施“寓德育的培养于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和“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整合和相互促进”等主要策略。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进,现已全面形成了本学科的德育渗透教学特色,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个人修养。
  如,在新课教学时,笔者侧重于学生从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科学家等名人贤士的成长故事中明白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编和自演”课本话剧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各种角色的体验,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同时,笔者提倡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将自己的独特见解、遇到的困惑等公开与他人交流、与他人诉说的习惯,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的精神,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大胆提出一些与别人不同的独特见解,要勇敢地修正与放弃自己的错误,大胆反思改进,并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将来去服务于国家和人民、为人类做贡献的崇高思想。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外,笔者还提出了“破除迷信思想、崇尚科学知识”的先进观点,提倡和引导学生自小养成敢于与他人分享、交流与协作的好习惯,形成认同别人观点、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版权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树立从小热爱科学、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立志终身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伟大理想。   除此之外,笔者强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开展各类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如,在实践中,与其它学科通力合作,根据各学科的德育特色,把其它学科的德育渗透串联在一起,共同为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努力。
  (二)行为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我们进行初中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在学校的德育范围内,应该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去认真引导学生服务于社会、投身于社会,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真正去检验自己所学到的道理,促进初中学生文明养成行为的内化,提升和发展初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等素养。
  1.社会实践。作为一名班主任,长期以来,笔者积极响应学校的要求,强调初中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向学校所在的社区延伸。因此,笔者组建了班级“义工小组”和“爱心小组”等,积极开展了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爱生活中的人、事和生活环境,关心生活所在的整个社会。
  笔者经常让学生在双休日或放学后、中华传统节日走到街头和社会,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大限度地提升和发展了初中学生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
  例如,班级“义工小组”经常到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进行清洁卫生劳动,帮助打扫卫生等,班级“爱心小组”为社区的“五保户”清洁、除四害等。既促使学生在义务劳动中学会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更让他们学会帮助别人,奉献爱心,更学会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也提升了我们学校在社区的教育影响,提高学校的声誉。
  班级“互助小组”更是协助社区管理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并把可回收物品卖给废物回收站,款项全部资助给班级中经济有困难的部分同学,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完成学业。
  2.校内实践。我们知道,人的每一个文明习惯行为的养成,离不开一个人在实践中的锻炼和改进提升。在实践中,笔者多方形式,全面进行了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各种活动,不断促进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响应学校号召,让学生认真观看《中小学生文明习惯行为通识》录像;举办了班级《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举办了“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小征文;开展了“在校做一个优秀学生,在家做一个优秀子女,在社会做一个优秀市民”的“三优”教育和“勤学、识礼、求真、报国”的班风主题教育活动。课外时间,举行了中华传统名歌名曲听唱活动,让中华传统名歌名曲的高雅格调,陶冶和熏陶学生,在班级中营造了一个“学礼、知礼、用礼”的文明优雅浓厚氛围。
  事实证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初中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充分得到体验,情感得到升华,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程度。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逐步成为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应变经验丰富的好学生,他们的自主合作、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提高。
  (三)文化陶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要让自己班级的每一片墙壁都能说话。”这个生动的比喻,其实是要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建设起优良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在实践中,为能促进初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获取真正的效果,笔者脚踏实地,一如继往地营建一个围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中心的班级文化,想方设法地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和创新实践环境。
  一方面,笔者有意识、不间断地向学生介绍名人贤士成长故事等教育书籍,建议学生家长订阅“家庭教育”参考书籍,自己编写了《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案例》和《初中学生的生涯学习规划》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充实、有趣有味,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并从课外书籍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明白“做人干事”的道理。
  另一方面,增加班級的人文色彩。一是设立“班级名片”,朝气蓬勃争向上;二是巧设“有效学习文化墙”,提升效率乐减负;三是开设“看谁红花多”专栏,你追我赶来竞争;四是开辟“流动图书角”,阅读路上共“逐梦”;五是搭建“才艺台”,你行他行我也行;六是展示“名人名言警句”“仿古学今我成长”。此外,还利用了“班级黑板报”“班级学生风采”等宣传阵地,宣传了学生的先进事迹和案例,展示了学生的优秀的作品和海报,表彰了先进个人和事件,促进学生素养的不断提高。
  (四)榜样引领,让学生感受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
  每学期,笔者制定了本班“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目标,评出了“班级文明之星”,并在班级宣告栏张榜公布,在班会课中宣传优秀事例和好人好事,号召全班学生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因为先进的人就在自己身边,学生们觉得非常亲切可学。在这一“榜样引领”的过程中,笔者非常巧妙并充分地利用,如,通过晨会课、班报、班级布告栏和学习栏等载体,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比较浓郁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宣传环境,让全班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时刻感受到进行“文明习惯养成行为”培养的意义,并自我明确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五)家校合作,创建良好的核心素养培育环境
  在实践中,笔者重视与家长沟通情感,通过家访、电话访,让他们全面订阅《家庭医生》等家庭教育丛书,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让学生平时在家承担力所能及的活动,不让学生沉迷手机、进网吧等,与家长形成共识。组建“家长微信群”和QQ群,将本班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行为”教育的方法、内容、方式、重点等工作定时向家长通报,为共同创建良好的核心素养培育环境共同努力。
  (六)评价反思,提高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质
  在实践中,由于初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比较容易反弹的特性,笔者制订了《班级文明小组评比细则》,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开展了以“课堂纪律、课间操、眼保健操、日常仪容仪表、卫生和出勤” 等内容进行评比,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的评价。并设计了《个人记录卡》,让学生自行进行记载、自我进行监督、自我进行小结。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旨在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符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要求,无论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了积极影响。现代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不断获得优化和提升,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也要结合新的教学要求给小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服务,实现数学教学展示更形象,反馈更便捷,教学更具生活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形象;便捷;生活化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实基层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一要落实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幼儿园任教。要摸清城镇乡村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岗位需求,精准招聘所需学科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音乐
【摘要】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实用教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需要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德育的受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而对于处于德育开展奠基阶段的小学时期来说,德育工作开展的品质高低,决定了办学质量的优劣,也影响着孩子生命拔节生长的质量。学校践行“活动育人”德育理念,力将德育教育主题化、系列化、课程化,旨在让孩子们在课程引领、教师指导下,根据不同年段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充分进行主题探究、具身体验,让生命得以成长。以学校的体育节为例,体育节开幕式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感受情感,从而有效达到每节课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将朗读融入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智能软件辅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有效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摘要】小学英语作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能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及教学进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但是,目前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结合当前英语作业的现状,本文主要阐述如何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及实践,让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成果,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自落实推进广州市中小学全学科智慧型成长阅读的工作开展以来,在小学音乐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对阅读与音乐学科本位的关系不明确,易将音乐阅读的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机械、单一,缺乏创造性。因此,在课堂实施中效能感偏低,导致学生对音乐学科阅读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不高,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及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笔者尝试在音乐阅读课堂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
【摘要】梅州市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近现代史资源。教师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乡土资源,不仅有利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有利于丰富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资源;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
【摘要】合作写作,这里是指教师与学生合作写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写作。本文就我的课题组员黄冰的课例《家乡的变化》教学进行反思。阐述了:如何决定合作中“先放后扶”,还是“先扶后放”;如何在合作中“帮扶”;在交流中“创新”,如何让“教课文”在合作写作中起到范扶作用。解缺了合作写作中“扶放”问题,使习作教学做到扶放有度。  【关键词】合作写作;扶;放;有度  我和我的课题组员们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多元合作”
【摘要】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从生命规律和教育的目的出发,基于“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挖掘学校和师生发展的文化资源,提出了“浸润童心”的课程理念。并对“浸润童心”课程的内涵和落实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构建了“浸润童心”课程体系。以打造校园文化和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为主要策略,落实“浸润童心”课程,夯实基础知识,落实育人目标,发展个性特长,促学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