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散文课堂的“诗情画意”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情画意”是一切文学体裁的权利,即便是抒写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及真挚情感的散文,也是如此。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它自身的这种“诗情画意”的风采,在课堂上,多是围绕叙述情节本身进行深度挖掘。所以,为了袒露无余地呈现散文作品的美,使学生尽情的徜徉在散文的艺术中,教师可从诗一般的语言、情感,画一般的意象、境界进入,从肥草鲜美的岸边深入散文思想的河流。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美的散文俯仰皆是,但是教师却丢失了审美眼光,将领略散文的“诗情画意”之美忽略不计,只是整合散乱却有秩序的情思思路,从而洞察到作者散文的主题,太急功近利,完全将对散文的学习当作完成课后问题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会渐渐丧失审美能力,过多注重文学的实用性。这是不利于对文学的理解的,所以为了进行价值平衡,教师要以美为教学核心,让学生感知到散文的“诗情画意”,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作者所展现的主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领会诗情画意的散文语言
  英国生物化学家马·霍普金斯这样评价语言的作用,他说:“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学生在读一篇文学的时候,首先从语言进入,感受语言的意蕴,才能洞察语言所反映出的思想图像。但有时候,恰恰是语言这种对思想的承载特点,使我们忽略语言本身精心刻画的美。这不利于对散文文学的赏析,也不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使学生不明作者每一词句的用意,如“为何要加上此句”“为何要用这个词汇”“为何该词不可替换”;也让学生苦于对作者文笔的特点及所用的艺术手法的概括与掌握。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对语言进行有效的择取,有效的组合,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很难灵活自然。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语言层面所展现的“诗情画意”的美,包括修辞、艺术手法、字词运用、句读设计等等。使学生养成“淬炼”语言的能力习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情感抒发。
  例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这是一篇偶成的散文,是郁达夫中年时期所作,当时作者心情舒畅、生活惬意、工作顺利,这样的心理环境触动作者情思而作此文。文中语言精妙,颇具风采,如“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含得住”“养得住”用了拟人,将江南大地跃然纸上,凭添了一股活力,使文章生动起来。文章多引诗句,如“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增添文章的诗意色彩,又将江南的雪景之美滴水不漏地表现出。整体上,文章虚实结合,作者采用素描、工笔的手法进行江南冬景的实写,如“温柔而缠绵的白雨竟也迷上了这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为了表现出江南寒村微雨的淡薄景象,作者继续虚写“泊一只乌篷船”“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这些语言的精妙设计,使文章富有诗意,淋漓尽致地展现江南冬景一派宁静致远的景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语言特点,并将喜欢的字句画下来,分析意蕴。这有利于接下来的意境感受,文意领会。
  二、捕捉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
  “意境,乃文之母”,作者凭借意境这一母体诗情画意地展现内心的主题。可以说,作者有时候并不是直抒胸臆的,而是借助大量的自然之景象,生活之景象,以及它们之间联袂成的境,来进行委婉的内心吐露。或以形传神,通过具体形象逼真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或以神御形,针对对象的内涵进行形神兼备之意象的塑造,在这一种表现意境的方式上,又通常会运用变形、夸张、象征的手段,使意境诗情画意,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在散文创作中,作者常常遵从这两点进行意境的构图,勾勒出诗情画意的图景,为其抒发内心情感而助力添柴。 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不遗余力地表现意境之美,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意境感受文章的美,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教学中用自己的审美情趣影响、感染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掘文本自身的审美价值,进而全面领悟文学之意义,达到教学效果。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以细腻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江南的冬景,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为了突出这种喜爱之情,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北方的夏夜、闽粤的冬景进行对比,与德国寒郊散步进行对比,展现江南冬景的特征,表明了自己的情感倾向,突出喜爱之情。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将这些段落、句读在文中标注出来,并进行诗情画意的口头描述,或者用美丽的画笔,画出来。
  北国——围炉煮茗,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地炉、暖炕、雪深几尺、风大若雷、蛰居异境等。
  江南可又不同——大江以南未脱尽的树叶,间或吹来的寒风西北风,一日两日的冷,像黑女脸上脂粉的晨霜,屋檐的鸟叫,泥地里放出的水蒸气,曝背谈天。
  闽粤——阴历年边不得不拿出纱衫,野人篱落杂七杂八的秋花,阵雨雷鸣后的凉冷,最多要换上夹衣,只能叫做南国的长春。
  以上这些是作者在对比中进行的意象刻画,以形传神,通过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表达主观情感。对各个地域冬景的喜恶都在逼真的意境描绘中。为了体现因何喜爱,作者又以神御形,针对江南冬景的特点进行形神兼备之意象的塑造。教师可继续让学生分析,并画出来。如“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酒客——”这想象出来的为说明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而塑造的意境将“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寒村微雨”的景象出落得形神兼备,境界洒脱。
  三、表达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感
  散文的语言、意境皆是呈现情感主题的梯子,每登上一节,学生都会领略不同的美。语言美,意境美铸就散文的血肉、骨骼,读者首先被这些吸引,随着语言、意境的展开,读者又看到散文的灵魂之美,即情感主题。这需要教师的带动,催发学生对散文核心的领悟。在这里,教师可以以朗读的方式对作者的情感作诗意化的传递。
  例如,郁达夫在描写江南的冬景的时候,心情是愉悦且恬淡的,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也要平和、欢快。如“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还有”二字要表现出一种惊喜的感觉,进而刻画出作者对江南这一切冬景的无法抗拒、一吐为快之情。
  散文本身融入了作者的创作艺术,得以展现出“詩情画意”的特点。所以,教师不能过多地掩盖这种“诗情画意”,而应在教学方式的诗情画意下,充分地体现之。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海安县立发中学]
其他文献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相遇问题》一课,朴实,常态,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示了有效课堂的魅力。笔者听后颇受启发。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五、六年级的教科书做了部分修改,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笔者觉得第九册第10页例8修
宜兴紫砂壶艺历史悠久、造型丰富、色泽古朴、成型工艺独树一帜,艺术成就极高。制壶艺人制壶于掌上,思壶于心中,将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加以组合,有机地融入紫砂壶的创作设计
均陶,是宜兴艺术陶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与紫砂、青瓷、精陶、美彩陶并称为陶都“五朵金花”。除了紫砂属于素面素心的无釉陶,其它都用不同釉料装饰,显示釉的特色与作品的艺术魅力
[档案]2005年,施艳青老师执教《我们认识的数——认数单元复习》获宁德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一等奖。
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统一体,是互为影响的过程。随着当今基础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
本刊讯 2017年3月31日,《中学语文》读者群举办了以“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教学”为主题的在线研讨活动。活动邀请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教研组长欧阳林老师作主题发言,群友们围绕主题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观点碰撞,精彩纷呈。现将专题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欧阳林老师提出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核心价值有两点:一、培养论证意识,提升说理能力;二、养成反思意识,培养理性精神。  在具体论述中,他首先强调培养
紫砂光素器自宋代问世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紫砂陶借鉴了宜兴的日用陶瓷器,并成就了一大批诸如供春、时大彬、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陈寿珍、顾景舟
余映潮先生创立板块教学的模式,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语文的日常教学。余先生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探索,使板块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具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普遍性。散文教学、诗歌教学、小说教学、议论文教学、说明文教学都有创意鲜明的教学设计意识,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从主问题设计构成教学线索,到话题延展作为板块整体架构的教学布局,无不体现其艺术匠心之所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
如果将语文教学仅仅理解为语文知识(工具性)与文本思想(人文性)的教学,很容易将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文本解读肢解,从而出现碎片化问题。将语文教学置于文化的视野下,可以让语文的整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保护。语文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有学者指出,“语文课程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传承与文化的开放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与动力”。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需要坚持文化开放,这样才可以语文教学绽放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