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名家改笔佳例中培养语感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作品成稿时或多或少总有些不精确妥帖之处,总是要经过作者一次甚至多次地修改才得以完成,而名家名作尤其如此。所谓名家改笔,一般是指著名作家对自己作品所作的修改、润饰。名家改笔往往是名家语言精华的集中体现,对后人的写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示范性,像唐代贾岛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的推敲,宋代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的斟酌,早已成为千古佳话;而精通改笔艺术的鲁迅、叶圣陶、巴金等现当代文学大师们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改笔佳例。名家改笔佳例显示出了名家驾驭语言的匠心独运之处,教学中引入名家改笔佳例,可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鲁迅先生在1935年就著文高度评价这种学习方法,认为应从“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中去学习改笔,“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因为在学习者这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
  对作品语言的修改、润饰,或者对名家改笔佳例的比较对照、揣摩品味,可以增进对语言的敏感,加强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学习名家改笔佳例,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语感实践活动,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捷径。语感培养必须重视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只有在学生自己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感才能逐渐形成并得到加强。王尚文说:“语感之‘感’源于所感之‘语’,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淀而成,而感受只能产生于学生自身感受的实践,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感觉‘自己的实践’是语感得以形成和升华的惟一途径,别无他法……这是语感教学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因此,只有指导学生对名家改笔佳例进行对照比较、品味赏析,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学习名家改笔佳例,有助于激发学生比较、揣摩语言的兴趣。多少年来,语文教学也似乎忽视了鲁迅先生认为的这种“极有益处的学习法”,课内课外很少引入名家改笔佳例进行教学。我们学生读的、背的,大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语言“成品”。如果让优秀作品的初稿与定稿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自然就会感到:“噢,原来课本上那些文章也是作者一遍、两遍、三遍乃至更多遍地改出来的,这些佳作最初的模样也不过如此!”如此一对比,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就会被极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可顺势从范例中找出精彩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品味揣摩,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作者在字里行间隐藏的思想、意蕴、情味,感受语言表达的最佳方式,体会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久而久之,语感得以借助感受领悟的过程形成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学生语言的敏感力自然就会增强。
  学习名家改笔佳例,有助于学生自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修改,需要一定的技巧,但这种技巧的形成,最好需要有人当面指点,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教学中引入名家改笔佳例就承担起这“当面指点”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穿插名家精心修改文章的佳例,包括炼词锻句、标题提炼、标点斟酌等方面,引导学生对照比较原稿与改稿,分析研究原稿与改稿的差异,指出好的地方,说明为什么好;不好的地方,说明为什么不好。有时还可让学生写出分析修改道理的赏析、评议的文字。这样,学生把握、感悟语言的能力才会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形成对语言文字一种灵敏的感觉。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自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提高文章修改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在名家改笔佳例学习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除了学生自身语言实践外,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条件。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积累名家改笔佳例,为学与教服务。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然后才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指个体将外在对象纳入到主体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认知结构的改变以顺从外在对象。语言的感知是人的认知结构重复多次同化与顺应语言的过程,语言能力是在不断同化和顺应原有存储信息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名家改笔学与教的方法。选取改笔例句要结合阅读教学或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要典型、精当,要注意深浅适度,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取修辞方面的例句,不宜只挑“修辞格”的例句,而应当包括通常说的“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方面,而后者往往对学生更有用。有时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语言修改轶事,增加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若能收集鲁迅、叶圣陶、郭沫若等名家的手稿影印本供学生传阅,学习的效果会更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方法,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语文实践中去,乐于修改、善于修改自己或他人所写的文章。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质量和语感品位。“语感居于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学生高品位语感的创造者,语文教学的困难之处也在于它必须创造学生高品位的语感。”语感教学要想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就必须在语感培养这一实践环节寻求突破。学习名家改笔佳例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感实践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全面培养和提升语感。
  
  参考文献:
  ①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语文学习》,1993(3)。
  ③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教育方法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工具,那么,政治观教育方法就是达到政治观教育目的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政治观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该在继承和借鉴的辩证统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平台和支点,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环节。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对选取什么样的:℃章作为课文,规定了很高的标准:“具有典范性
为降低茶树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以‘凫早2号’当年生未木质化的春季健壮新梢为材料,带茎段和叶柄的单个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前用2.0g/LPVP溶液浸泡1h,采用正交试验研
新课程深入人心,语文课改在大张旗鼓地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雷雨》整堂课在辩论周朴园、侍萍是否真爱,《失街亭》辩论失街亭“谁之过”,《致橡树》比赛积累爱情诗,《林黛玉进贾府
下岗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为劳动者无法充分行使劳动权.劳动就业是人们得以生存、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影响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于作文,学生几乎到了“谈写色变”的地步。如何攻破这一“堡垒”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指导学生写作的五个关键点。    一、兴趣是动力    要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洞察客观事物的奥秘,由此使学生想表达,乐于表达。如组织学生参观奥运场馆。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兴趣盎然,他们对每个场馆都很感兴趣。通过仔细观看,细心体会,当写对奥运场馆的所见所感时,他们就会轻松
为了提高常规籼糯稻育种和栽培水平及效率,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40个早籼糯以及61个晚籼糯新品系和品种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育种实践探讨籼糯稻高
影视传媒已构成当今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形成价值观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影视传媒出现的几种消极现象,如广告渗透,暴力影视剧、戏说历史剧、都市偶像剧充斥等,对青少年价值
在叙述河南矛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改造的过程,运营机制基础上,对与其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思考。
目的:探讨前牙冠折玻璃纤维桩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使用纤维桩对236颗前牙进行桩冠修复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成功230例,失败6例,分别为纤维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