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改革的未来发展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在此期间,一方面,它突破了保障能力不足的瓶颈,在服务广大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管理优化、成本控制、人才培养、组织文化培育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高校必须认清形势,深化改革,积极应对。
  【关键词】高校后勤困境对策
  
  1引言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责。可以说,没有后勤的支持和保障,高校的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自90年代末起,我国高校内部开始全面推行管理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后勤改革也逐步走向深入。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面临着什么困难?又将如何继续改革?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回顾和总结高校后勤改革的过程和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后勤改革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后勤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与广大师生员工对此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如资产权益、人事改革、收入分配等逐步突显,后勤改革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2.1产权关系不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及相关改革要求将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等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来,这意味着高校原先的后勤服务必须进行改革转制,形成一套新的管理体制。然而,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此,要真正实现将后勤服务完全划归后勤实体进行归口管理的目标仍待时日,将后勤职工从学校事业编制变为后勤企业职工的人事管理改革也有待深化。
  2.2后勤社会化导致校园环境的过度商业化。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推进,高校已由原来单一、封闭的院落式小区转变为全方位、开放式的大型社区。众多社会服务机构纷纷入驻学校,致使校内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特别是部分高校引入的大型商业机构,有的甚至直接与学生生活区相邻,使得整个学校陷入各种促销、商业宣传的环境和氛围中。而在长期的商业化熏陶下,大学生正变得更加注重物质利益,难有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习和日常生活,甚至养成了急功近利的“近视症”。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思想越来越充斥大学校园。
  2.3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经济发展和生产资料的涨价,使得构成后勤成本的人工、原辅材料和煤、气、电等近几年持续上涨,后勤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多方面参与高校后勤改革的合作局面也在承受很大的压力,有的后勤企业要求退出经营。
  特别是《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以来,由于体制问题,高校后勤普遍面临临时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事业编制无法解决等矛盾。当前,金融危机还在继续,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思安求稳之心格外迫切。这也给后勤成本控制带来了一定压力。特别是后勤人员,一方面他们工作辛苦,有的服务人员甚至每天工作超过了12小时;另一方面,其待遇长期得不到增长,社会地位也得不到师生认可。可以说,无论在精神还是体力上后勤工作人员都承受了巨大压力。这导致了后勤队伍不稳定,管理难以跟进,培训难成系统,从而间接地促成了成本的不断增加。
  2.4思想观念转变仍面临重重阻力。后勤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企业,既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服务精神。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飞速进步。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高校后勤市场处于自我封闭、自我垄断状态。在现行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下,资源利用率低下,运行机制不灵活,因此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提高,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也存在诸多怨言。与社会第三产业相比,无论服务质量还是管理水平都缺乏竞争力,后勤实体仍存在被挤出高校后勤市场的可能性,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归根到底,就在于后勤人员还存在许多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顾虑重重,认识不统一,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因此,改革者要及时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的积极对策
  3.1明确后勤改革社会化方向
  明确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高校后勤体系。让高校后勤服务在实施社会化管理之后更加专业、有序,质量与受众服务感受提升,为高校的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提供保证。高校后勤的改革要以充分认清自身现状为前提,改革方案的制定应当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现下特点,方案的运行与操作则必须循序渐进,集目标性与阶段性于一体。同时,社会化管理下的高校后勤是面向受众、面向市场的专业服务体系,它必须要经历服务对象的选择、承受市场的考验,因而在确定后勤改革方向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后勤队伍及运行规范的建设。
  3.2健全人事制度
  社会化的后勤管理在人事制度方面必须彻底、完全地从高校人事体系中独立出来。高校后勤在运作中必须要有全权进行自身人事任命的资格。但是,考虑到当下后勤改革背景与环境的特殊性,后勤人事制度问题的解决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必须耐心面对的过程。对于老员工,用工制度上的优化不能太过快速与激进,但要秉承后勤改革之精神,竞争上岗,优化聘任、续任管理办法;对于新人,则应当灌输以全新的后勤管理理念,让他们的加人为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人事制度的优化不断注人新鲜血液。
  3.3提升思政工作力度
  思政工作是宣传高校后勤社会化意义与价值、扩大新的后勤管理理念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它的展开不仅涉及高校后勤实体及其在职人员本身,更需要高校各方面、各环节的,特别是党组织的支持与扶助。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及其后勤体系对于社会化后勤管理的认识将得到更新,后勤改革过程的稳定程度将获得较好的保证,后勤工作人员的岗位价值观、团队观也能够发生相应的积极改变。
  
  参考文献:
  [1]符平,江立华:《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局限与突破》,《调研世界》
  [2]谷延方:《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黑龙江社会科学》
其他文献
英语在当今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国交流了,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
我们出生的年代以及黄土地,有的只是一种金规玉律的集体烙印,这里知识的沃土应该生长些什么,那里经验的的枝干又应该承载些什么,都一一被用作是追寻应试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一应当标志上的就是“中国模式”。但是一切的倡导都好像还只是一株嫩苗,有的只是之乎者也的源远流长的传承,这里面也包括我们的思路,尽管我们有的是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态。  或许正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群居生活,我们一味的只是在考虑到我的伙伴
个性教育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才能,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由于高职院校学生
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有效的政府治理标准可以从治理理念、制度以及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衡量,同时,它们也是治理体系与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十五年了,这些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虽然累,但是感到充实,也有很多收获。前一段时间我校开了一个班主任座谈会,听了一些老教师谈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以后,回想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我有了以下想法。  初中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站得高远一些,不能仅停留在初中三年中,而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给学生一些可以终生受用的思想方法上。我们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使得高校管理更为完善,为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提高保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管理管理问题    一、高等教育管理  21世纪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人才培养也成为了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基地自然给高等教育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只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才能保证培育出社会所需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博客的兴起,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方面的优势来提高工作实效,因而与时俱进地利用现有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多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