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演示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用实物或直观的教具教学生,或者做一些示范实验,通过实际观察得到感性认识,以说明和证实所传授的知识。演示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出现,正好证实了这一点。演示能够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从而理解、领悟并扩展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培养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但演示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不能代替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一切解题思路的构思,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示范;教学效果;思考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知觉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事物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观念,可以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记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演示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初中数学结合演示教学的一些个人看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通过演示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
  在传统意义上,讲授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则比较被动地接受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老师是经过一系列专业训练的,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自然比学生要扎实。采用演示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前被动接受不熟悉知识点的先例,使学生更主动地理解、思考和运用知识点,使一道题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答题时的选择留有余地。在解题过程中,数学公式和知识点本身就是一步一步熟练掌握的。该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层次思维能力。透过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应有的提高。
  比如,初中教材中有理数相关题的思考过程,就和课堂上教师演示的过程一样,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做,演示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老师能很好地控制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课本知识的掌握技巧,同时熟悉解题的思考过程,在遇到类似题时能减少思考时间,增加重难点题的回答时间,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立足之地。所以,通过演示,充分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玩得开心。
  二、通过演示实现空间几何变化的仿真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空间几何一直是个令老师头痛的问题。以往采取传统的教授式教学,不但不能把空间几何的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反而因字面上的模糊而引起学生对空间几何变化的反感,使课堂教学效率降到最低。但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教育部门却把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由于使用了这些电子设备,以前课堂上不能显示的立体图形开始进入学生的视野。也不会局限于纸面上的学习,而是寻找能够运用的材料,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得完整的图形。通过演示教学,学生的立体感逐渐得到建立,特别是在图形证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演示教学能够保持想象与现实的联系,把想象抽象成具体,把虚拟的图形现实化,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利用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举例来说,在学习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证明题时,有些学生在应用中只会涉及到纸面上的题型、答案和解析,他们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题型联系起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用电脑上的图形软件,用投影仪,用绘图软件,把它们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感官运用、创设学生立体感觉、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因枯燥讲解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因此演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逐年提高,在许多课堂教学方式中,演示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
  举例来说,在学习初中教材中的一次函数时,可以适当地使用工具来建立模型。把未知想象成特定的东西,这样操作,不仅避免了反复出现的字母的枯燥乏味的感觉,还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函数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可见数学和生活的结合是初中学习的关键。通过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爱好,促进数学人才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演示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完美的,有利有弊。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可一成不变地使用、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生搬硬套。一定要记得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好是有机地结合多种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施锐飛.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23.
  [2]马芸芸.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创新性教学[J].新课程(下),2017(12):215.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会反思,善于接纳他人的教学评价,对教师学科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三年未必成专家,教学反思三年必成专家”,课后及时反思、总结、完善,持之以恒,一定会收益良多的。本人有幸今年执教了一次区级公开课,让我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反思;评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有幸执教一堂公开课——沪教版《13.5(1)平行线的性质》,区教研员及全区初中
期刊
摘 要: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其中数形结合思想已被大量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并且这一思想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更是教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就现阶段而言,学生们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只是局限于教材,教师也是只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重视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教学呈机械化,而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相关知识。基于此,本文将主要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的最基础课程,除了教科书所含的知识价值以外,它还承载着许多育人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价值,同时在数学上有个性化的发展。本文以“认识两位数”结构化整合教学设计为例,探析如何“润物细无声”渗透学科育人目标。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育人  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立德树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和根本任务,因此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手段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分析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出现的教学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在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为例, 基于MOOC线上资源,根据线上线下“金课”的标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慕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从课程特点、建设手段,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探讨并提出了重视知识重构、强调过程管理、体现个性学习的多维度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线性代数;混合式;多维度;慕课堂;MOOC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线性代数是理工、经管等学科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新高考背景下,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培养高水平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重要性及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原则;策略  新高考模式虽然实施的是科目选考方式,但是数学这门学科依然作为必考科目,由此可见,数学学科的重要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模式逐渐在国内兴起,它采用新式教学方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 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建设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从教学目标方法、 课内、课外提供一些方法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关注,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学知识,这样的机械学习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模
期刊
摘 要:“培养量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还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深入探索。为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从以生为本理念着手,详实阐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深刻论述培养小学生量感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影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因素,并尝试从不同层面提出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以期可以为小学数学深化以生为本理念提出些许有益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培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标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挖掘,发挥学生数学潜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希望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更加高效的教学活动。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实施  前言: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众多高中教
期刊
摘 要:“你知道吗?”在现行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充分体现了编者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阅读学习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编者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意图,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你知道吗?”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数学学习,旨在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你知道吗  前言:  “你知道吗”栏目作为小学数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