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利器在手,还须运化之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情况下,高三年级的总复习,是不能不使用一些教辅资料的。因为使用适当的教辅资料,无论是对教学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其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笔者从教二十多年了,特别是近十来年一直战斗在高三毕业班的“前沿阵地”,对教辅资料的使用感触是很深的。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我对自己常用的几种教辅资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一、使用教辅必须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符合
  近十年来,我用过《优化设计》《学海导航》《名师一号》《导学教程》《金太阳高考总复习》《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系列教辅丛书》等教辅资料。但在十来年中,我一直坚持使用的还是湖北大学中文系编写的《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系列教辅丛书》,其中有《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突破》《高考语文核按钮·作文点点通》《高考语文核按钮·古诗文60练》《高考语文核按钮·考前小综合60练》《高考语文核按钮·高考冲刺AB卷》等。
  但在对这些资料的使用中,我不是有多少用多少,而是有选择性地使用。在具体运用中,我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具体情况,用《考点各个击破》时,就不能同时用《专项突破》和《冲刺A卷》,因为课时有限,学生精力有限。故高三上学期用好《考点各个击破》完成第一轮复习就很不错了,《冲刺A卷》用不着10套试卷,5套足够每月月考就行了,多了做不完。
  二、长期用一种资料,应留心其内容是否与时俱进
  我使用过多家高考总复习资料,有的仅一年,有的两年或三年,时间较长的还属《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系列教辅丛书》。但我在使用其中的《高考语文核按钮·古诗文60练》时,发现这本专项练习,两三年来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我又多年兼任高三补习班的课,头年用于应届生,第二年又用于这批补习的学生,如此一来,补习生就开玩笑了:去年就用的这些资料,我们没考走,今年又用,我们忌讳哟!学生虽说的是玩笑话,其实也道出了资料缺乏新意的缺点。
  因此我想,如果一套好资料,只要总的思路没变,每年增进新些内容,既使内容新鲜,又跟上时代步伐,更具有市场竞争能力。
  三、关于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必须变中显稳,步骤明晰
  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相比,做题的答案总给学生模棱两可、无迹可求的高深样子,说直白些就是含混朦胧,规律性不强。我在使用多家总复习资料时也发现了这一弊端,特别是在诗歌鉴赏题上,资料上的习题归类不系统,所答题目的答案,即使同类题,虽说诗歌内容有所不同,但同属留别诗或咏史诗或咏物诗……其答法让学生看不到是怎么得出的这个答案的,其实老师看着这个答案,也是一头雾水。后在百度上查找,资料上的答案,好多是根据诗词鉴赏辞典的解释而得来。对于教师来说,要理解到诗词鉴赏辞典上的解答是艰难的,更何况普通的中学生,他们哪里有时间去系统地背过诗词鉴赏辞典上的典范理解呢?当然题后也注明“只要意对即可”的字样,但没有进行有规律的引导。
  故此,在诗歌鉴赏这一块上,我喜欢的资料是:诗有一定的归类,由浅入深,逐步引导,特别要突出的是,每一类别诗歌的答题方法应是小异而大同的。在我使用过的资料中,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的《导学教程》和云南曲靖一中编的套题资料,很是适合教学。他们把每一类题选取一定的题量,每一类答题都分出步骤,当学生练到一定的时候,他们就熟悉了答题的思路,掌握了答题的规范。
  四、文言复习资料应系统而精,发挥以一当十的效果
  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总是呈现“少慢差费”的现状,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出在我们的教材上。我们的教材虽说选编了很多篇经典范文,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最终能提升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设想是好的,但实际上出入很大。我校语文组教师应该说是很认真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利用许多时间指出每篇文章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以及通假、多义等文言知识。但一到总复习,考课外阅读文段,学生就傻眼了。于是,教师就要求学生狠背120个实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8个虚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以及五大句式的本式和变式,但这些孤立无语境的枯燥词句,不要说难背,即使背得了,又能灵活运用吗?
  为此,我希望选择一些文段,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些资料,你读后、练习后就能系统地复习到整个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以及五大句式的本式和变式。文段后编选接近于高考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常用30——40段文言段讓学生练习,多为人物传记,与高考接近,让学生逐字理解,有基础的学生做完20段左右就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作文资料的理论不要太多,应重思路引导和例文示范
  因为高三复习的时间很紧,看不了内容过分复杂的资料。所以,我们中学教师多从教学实际出发,选用的资料都是简洁实用的。例如,一是如何审题,教几样易于操作的审题方法,并附上近三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引导学生去审,当学生练习了这些具体的题目后,审题这一块应该有一点的感觉了。二是如何拟题目,先简要地介绍一些拟题方法,接着用几道高考题为例,示范所拟的优秀标题,让学生理性和感性并进。三是如何构思,就以记叙文与议论文两大类为主,介绍几种简洁明了的构思方法,后附几篇思路典范的高考高分作文,让学生阅读模拟。四是收集近三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50-80篇作为范例,包括语言、开头、结尾都很优秀的文章,让他们阅读临摹,这种资料简便实用,学生很是喜欢。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但我们必须认清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利基础之上,那是很不稳固的,而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这种影响力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语文教育是最具人格特征的教育,语文教师用自己最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感染、陶冶着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
年年教《雷雨》,年年有感叹。“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这句一针见血的歌词简直可以涵盖古今中外所有对于爱情话题的感叹。《雷雨》当然也不例外。一个多情而残忍的周朴园,一个坚强而又恋旧的鲁侍萍,这二人注定了《雷雨》必然是一出好戏。初读《雷雨》,我曾经怀疑: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周朴园与这样的鲁侍萍吗?他们的恩恩怨怨叫人还敢相信爱情么?三遍《雷雨》读下来,我改变了看法。我觉得自己读懂了《雷雨》,读透了《雷雨》
她怎么会答应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呢?  读完《套中人》之后,你肯定会替华连卡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者提出如此的疑问。  就是啊,华连卡怎么会看上别里科夫的?  华连卡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她“个子高挑,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在作者看来,这个乌克兰女孩简直像“果冻”一样招人喜欢。性格开朗的她整天“不停地哼着乌克兰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动不动就发出一连串响亮的笑声:哈,哈,哈”,华连卡的初次亮相
关于情节,布鲁斯特在《小说鉴赏》里有比较详细的说明,“所谓情节,就是一篇小说中所表现的那个动作的结构,它代表了讲故事的人对他那个动作中的事件如何加以处理的一种方法。与历史学家心中所关注的,去发现这些事实所包含的那种模式(和旨趣)不同,小说家可以根据他心中想要表现的人的行动和价值方式,去选择或者创造出一些事实来。情节包含着某些自然阶段——开始,中间和结尾阶段。中间阶段叫做开展,结尾阶段就是矛盾产生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文言文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只要得法,文言文的教学也不是难不可攀,学生也不必害怕,文言文教学是“想说爱你也容易”。  一、激发兴趣,克服畏难心理  1.援引具体事例,认识文言文精巧  在说明“生命在于拼搏时”,爱因斯坦用了差不多100个字才说清楚,而孔子只用了四个字“生无所息”,简明扼要,切中精义。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连全部《论语》都那么简短,却包含了中国人政治
小说《人生》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黄土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背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志向高远又心高气傲的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当了三年教员被迫回到农村但却又一心向往城市,在偶然的一次机遇后离开黄土地,开始个人在城市生活中奋斗的历程最终又回归到土地上来,以及在高加林的人生中面对爱情的选择而导致的爱情悲剧的故事,引发了我们深刻的人生思考。  小说于1982年在《收获》杂志第3期上发表后,很快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
《春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的内容,此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所作,作者虽然移居台湾,但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风土人情,是家乡的新年、喝春酒、吃会酒,作者以“春酒”为主线,回忆了自己童年在故乡的种种美好经历。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怀旧”不仅仅是怀念旧人、旧事、旧景,更是怀念故乡,以此
课本剧的展演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断地被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本剧排演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本剧排演具体过程分四阶段进行。  一、指导学生筛选剧本并进行角色分工  第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重心放在学生对剧本的筛选上,自行分组,准备剧本。  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剧本的质量,尤其是改编的剧本,是否符合原著;二是演员自身的条件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醒管理者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那么,教育管理者和执教者,也应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会发展成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先应关注教育的“公平”与“质量”现状怎样?将会发展成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发展?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在语文教学园里不断尝试,收获了诸多体会。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着教材优势,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