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把土地问题放在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位置,尤其重视土地立法及制度建设。在过去70年时间里,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演进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脉络是一致的,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土地管理制度的变迁
  1949至1952年期间,新中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中国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等重要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现代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953至1977年,中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土地管理制度重点是确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建立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制度。1954年,中国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了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不久,经由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完成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村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与此同时,中国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第一次被写入宪法。
  1978年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土地管理进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重点是形成和逐步完善了中國的现代土地管理制度。1982年修订的宪法第一次明确了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两种所有制并存的法律架构。1987至1997年,土地管理制度重点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镇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为实现土地所有者权益、促进城市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土地管理经验,明确了以耕地保护为目标、以用途管制为手段、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的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进入21世纪,中国强化严格依法管理,提出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土地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土地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当前已建立起一套由宪法、物权法、民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组成的完整的土地法律体系,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土地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经济的连续高速增长,被称为“中国奇迹”。土地制度变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短短几年时间在中国普遍化,带来了农民命运的改变和农业经济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拉开了中国改革序幕,也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闸门。此后至90年代末期,面对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局面,中央鼓励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创办乡镇企业,创造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奇迹,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快车道。农业工业化成为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力量,根本改变了国民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工业化以国家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自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靠高速的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两个引擎拉动,土地更是成为这两个引擎的发动机。另外,随着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珠三角和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高度成长的主角。这些地区大量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支持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
  但中国在利用土地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国民经济运行、财富增长与分配对土地的过度依赖,阻碍了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动能出现转换,这些变化也带来土地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必须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位土地功能,精心谋划下一程土地制度改革。
其他文献
中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努力与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  70年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新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78年的独立自主和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第二阶段是1979-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时期,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的积极引领全球化战略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期。
期刊
中国已成为印度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持续开发中国市场无疑是印度电影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印度电影在被国产片和好莱坞大片统治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兼收口碑与票房,打开了不容小觑的一片天地。仅2018年,便有10部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且平均票房达到1.76亿元。原本不那么受关注的印度电影正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大众的视线。  探路中国市场  尽管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依然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大多数份额,但一些作品“换
期刊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媒介,密切连接着印中两国的人文交流。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连李克强总理都公开为它点赞。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从印度走私抗癌药,在中国以低价出售给病人的故事。这部催泪大片感动了无数中国观众,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奖项和4.53亿美元的可观票房。  我有幸在此片中出演一名司机兼翻译。没错,我就是那个戴头巾的印度小哥!在我初次与导演文牧野见面时,本以为会接到一
期刊
莫迪成功连任预示中印关系发展将进入令人乐观的新时期。  印度人民用选票在议会选举中表示了他们坚决支持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政府继续执政。选举结果显示,莫迪领导的人民党(BJP)赢得人民院(议会下议院,总席位为543个)303个席位,比五年前的282个席位又多了21个,该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总共赢得355个席位。  1971年以来,鲜有印度现任总理赢得绝对多数席位而获得连任。上次记录创造者是英迪拉·
期刊
《“纪念徐梵澄国际研讨会”文集》  文集编委会/编  云南出版集团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本书为纪念徐梵澄教授的文集,主要内容涵盖徐梵澄教授生平故事、研究领域、学术贡献,以及他在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等。书中还包括了来自中、印、法等国知名学者,如黄心川、黄夏年、朱明忠、墨普德、尼尔玛拉·夏尔玛等教授的演讲和文稿。印度学术泰斗洛克什·钱德拉教授为本书著序。书内还展示了徐梵
期刊
除了以物质产出的方式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之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也贡献了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更重要的是,中国是迄今唯一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世界的贡献
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许多经济举措,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公有制经济发展道路的前所未有的探索与实践,意义重大而深遠。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自此,共产党人开始了对经济的战略性开创。从1949年到]957年“一五”计划结束,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  如果把新中国的经济比作一台电脑,那经济制度就是这台电脑的操作系统。对于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言,当时旧中国这台电脑,从软件方面来说操作
期刊
新中国初期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探索和建设,一直持续了30年,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以后,工业化成为了几乎所有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奋斗目标。而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才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初期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探索和建设,一直持续成立后的前30年,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工业优先发
期刊
由太崆动漫工作室中美动画团队联合打造的暖心励志动画短片《冲破天际》,一经上映便打动了全球影迷的心。  得知太崆动漫处女作《冲破天际》入围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消息,该片艺术总监博比·庞迪亚斯兴奋地尖叫着躺在了地上。他随即抓起电话,打给市场开发部主管安德鲁·切斯沃思和制片人张少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  7分钟的感动源于7000个小时的精心打磨。《冲破天际》的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世界上还有另外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的巨大变革,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40年时间里,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国内的体制改革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越开越大。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79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90万亿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