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工业化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hui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初期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探索和建设,一直持续了30年,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以后,工业化成为了几乎所有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奋斗目标。而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才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初期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探索和建设,一直持续成立后的前30年,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工业优先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几乎为空白。为此,新中国在成立后的前3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这种工业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一五”计划(1953-1957年)时期开始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以及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程,为新中国奠定了初步的工业体系;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三线”建设,最初是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到70年代扩大到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这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原有工业集中布局在沿海一带发展,积极开发内地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而提出的战略决策,为新中国不断优化工业布局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陆续跟多个欧洲国家建交,从西方发达国家成套引进一批先进技术设备,之后又追加了一批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投产,为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是中国的“一五”计划。“一五”期间,中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1956年,中国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任务。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儀表、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中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在经济实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成立初期,新中国决定把重工业的发展放在工业化发展甚至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是经过了慎重考虑,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首先,中国是个独立的有尊严的大国,这就决定中国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尤其是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中国的选择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制约。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的阵营严重对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员,必须通过发展重工业来保障自身的国防安全。再次,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装备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在重工业,而一国科技水平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装备工业上。
  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工业化较好地利用了举国体制,集中一国资源,针对重点产业,进行系统布置。这是后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
  新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向来重视国际合作。在成立后的前30年,新中国工业化的原则总体上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由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决定的。然而,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在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表现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引进了苏联的“156项工程”项目,以及在上世纪70年代,利用中美关系改善的机会,从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成套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从而实现中国产业升级,推进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二战后,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推进工业化。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起的工业国中只有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实现了真正的工业化,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首先,中国具有制度优势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在短短时间里,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其次,中国具有人口大国优势。人口大国形成的内需市场,为中国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提供了市场保障,丰富的劳动力为中国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提供了人力资源。再次,科研技术人员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从事专门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不足500人,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几乎都是空白,而到70年代,中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庞大的科研技术人员队伍。
  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工业化理论和实践的开端,为中国以后的工业理论和道路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借鉴。凭借着新中国前30年打下的工业化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推进对外开放。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在前30年基础之上形成并完善的。
其他文献
宝莱坞电影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不仅要理解汉语语言,更要理解中国人的心态和中印之间细微的文化差异。  2011年,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的宝莱坞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中国上映,斩获了200万美元票房。八年后,希拉尼应邀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评委。  希拉尼被公认为首位将宝莱坞大片带到中国的印度导演。《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中国上映之初名声并不响亮,但它却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邻国打开了文化交流的渠道。 
期刊
面对疫情,我选择留在中国  姓名:Nathan Bennett  年龄:32岁  职业:人民画报社美国籍雇员,英文编辑部语言顾问、编辑记者  出生地:美国  现居地:北京  每个春节都不一样。今年春节,中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因此,我放弃了走亲访友和回美国老家,每天基本都呆在家里,尽量减少外出。春节期间,我每天的日子过得有点无聊,概括起来就是:晚睡、晚起、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转化”为能
期刊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为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成为20世纪震惊世界的大事之一。70年前,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摆脱了内乱和外国势力的支配,成为一个自由、主权独立的新型共和国,并向世界宣布其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而言,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不公,全体人民享有
期刊
中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努力与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  70年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新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78年的独立自主和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第二阶段是1979-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时期,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的积极引领全球化战略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期。
期刊
中国已成为印度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持续开发中国市场无疑是印度电影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印度电影在被国产片和好莱坞大片统治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兼收口碑与票房,打开了不容小觑的一片天地。仅2018年,便有10部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且平均票房达到1.76亿元。原本不那么受关注的印度电影正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大众的视线。  探路中国市场  尽管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依然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大多数份额,但一些作品“换
期刊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媒介,密切连接着印中两国的人文交流。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连李克强总理都公开为它点赞。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从印度走私抗癌药,在中国以低价出售给病人的故事。这部催泪大片感动了无数中国观众,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奖项和4.53亿美元的可观票房。  我有幸在此片中出演一名司机兼翻译。没错,我就是那个戴头巾的印度小哥!在我初次与导演文牧野见面时,本以为会接到一
期刊
莫迪成功连任预示中印关系发展将进入令人乐观的新时期。  印度人民用选票在议会选举中表示了他们坚决支持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政府继续执政。选举结果显示,莫迪领导的人民党(BJP)赢得人民院(议会下议院,总席位为543个)303个席位,比五年前的282个席位又多了21个,该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总共赢得355个席位。  1971年以来,鲜有印度现任总理赢得绝对多数席位而获得连任。上次记录创造者是英迪拉·
期刊
《“纪念徐梵澄国际研讨会”文集》  文集编委会/编  云南出版集团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本书为纪念徐梵澄教授的文集,主要内容涵盖徐梵澄教授生平故事、研究领域、学术贡献,以及他在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等。书中还包括了来自中、印、法等国知名学者,如黄心川、黄夏年、朱明忠、墨普德、尼尔玛拉·夏尔玛等教授的演讲和文稿。印度学术泰斗洛克什·钱德拉教授为本书著序。书内还展示了徐梵
期刊
除了以物质产出的方式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之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也贡献了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更重要的是,中国是迄今唯一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世界的贡献
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许多经济举措,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公有制经济发展道路的前所未有的探索与实践,意义重大而深遠。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自此,共产党人开始了对经济的战略性开创。从1949年到]957年“一五”计划结束,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  如果把新中国的经济比作一台电脑,那经济制度就是这台电脑的操作系统。对于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言,当时旧中国这台电脑,从软件方面来说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