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皮的故事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ior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由于贪玩,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特别是数学,虽没挂过红灯,但每次也都是侥幸刚过及格线。
  三年级的时候,数学换了一位新老师——那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据说是城里来的,一头黑黑的披肩发,穿着很洋气,脸上总挂着笑,我们都很喜欢她。女老师姓李,和我同姓,这让我感到很自豪。
  第一次月考,我数学考了61分。课外活动时间,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走到她的办公桌前,我就被一样东西吸引住了——在收拾整洁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老师的数学教本,教本是用牛皮纸包的,上面的“数学”两个大字是空心的,让人产生无穷的想象;更令我惊奇的是书皮下半部分是一幅蜡笔画——一朵亭亭玉立的莲花,莲花下面是两片碧绿的荷葉,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莲花旁边还有一朵含苞的莲骨朵,上面落着一只蜻蜓,那只蜻蜓好像在微微颤动……
  李老师对我说了什么,我也没听清楚,直到她问我:“你喜欢这个书皮?”我这才如梦方醒,像鸡啄米似的将头点个不停。
  “真的喜欢吗?”李老师追问。
  “真喜欢,真喜欢!”我终于想起了用嘴回答。
  “你若下次月考优秀,考到80分以上,我就把这个书皮送给你!”李老师微笑着说。
  “真的吗?”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老师还骗你不成?”李老师脸上笑若莲花。
  从那以后,数学课上我再也不瞎捣鼓小玩意了,听课目不转睛,盯住老师,盯着黑板,生怕漏掉一个数字;作业不再潦草应付,每道题都反复计算,确认无误后再一笔一画地抄到作业本上。
  还别说,这一认真,我觉得数学还真有趣,比如说行程问题,一会儿是两个人你追我赶,一会儿是两个人对面而行,但不论有多少人、如何走,我都发现,其实就是一个公式三个数,距离=速度×时间;算时间时,将公式倒过来,时间=距离÷速度;算速度时,速度=距离÷时间;万变不离其宗。找到了解题钥匙,什么样的题就都难不住我了。
  月考时,数学满分是100分,而我考了120分。因为,李老师还出了一道20分的附加题,全班同学只有我做对了。李老师说到做到,果真把那个我向往已久的书皮奖给了我。这时,全班同学都用敬佩和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我真是得意极了!李老师还说,只要我期末考试数学能考全班第一,下学期她再奖励我一个带画的牛皮纸书皮。
  那时,我们的书皮都是用旧报纸包的,不仅不美观,质地还软,极易磨损,常常学期没过半书皮就烂了。而牛皮纸质地硬,不仅耐磨,看着还干净。只可惜,牛皮纸在农村是极难见到的。同学们都特别羡慕我,更何况书皮上面还有老师亲笔写的字、亲手画的花呢?
  后来受这件事启发,李老师的手绘书皮不再是我的特权,她制定了一个奖励办法,期末考试数学前10名的同学,每个人都能得到它。所以,我们那届学生数学学得特别棒!
  现在,新学期发了新课本,很多同学不再手工包书皮了,而是到商店买来现成的,拿来套上就算完事,美观、大方又耐用。虽然省事,却没有“包”的乐趣了。
  (责编
其他文献
小孩子们的爱恨有着自己的标准,把纯净的友情当爱情去玩味,挺有趣,挺真实。  大女儿青青今年8岁,已经开始学着独立思考问题了。虽然藏不住自己心里的秘密,但是她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  一天,她凝思了半晌,突然向我提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妈妈,什么是爱情?”  我顿时心跳一百下,心想:必须小心谨慎地回答女儿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那小脑壳里不知装了多少古怪而又大胆的问题,常常是在我毫无准备的情
期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样样技能学到手,只能样样都平庸,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从侄女蒙蒙牙牙学语起,嫂子就决心把她打造成一个“十项全能”的通才:画画、舞蹈、古筝、棋艺……只要附近有兴趣班,她都会根据蒙蒙的年龄逐一报班。虽然花费不菲,可她一咬牙、一狠心,许下豪言壮语:“一切为了孩子!只要闺女有个好前程,我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奈何嫂子壮志凌云,孩子却并不领情。不管什么班,刚满四岁的蒙蒙都是“三分钟
期刊
然后就可以在求和時进行相邻项之间的抵消求和了。  本文通过讲述裂项法问题,启发学生学会从定义、实际问题中发掘数学方法,并学会揭示方法得来的思维过程。把思维过程表述成语言表达或者数学符合表达的形式就是数学规律,用我们发现的数学规律就可以解决更多的类似的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索过程也就完成了。  (责编 刘国栋)
期刊
如今,母亲老了,父亲不在了,但他们给我的爱与关怀,像涓涓细流,长流不息。  小时候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好,可我是伙伴中第一个拥有手表的人。   1986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暑假去外地的大姨家探亲,大姨送给母亲一块电子手表。在30年前,家乡还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能拥有一块电子手表是很奢侈的事。   母亲特别喜欢那块手表,每次做事都小心地取下来,临睡前,也会小心翼翼地放在床边的抽屉里。我
期刊
每一位孩子来到世间,都是一个天使。从出生那一刻起,儿子便收到身边所有人约定俗成的道喜,我期望这份喜悦与期冀能够永远延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经典陪我长大,读着读着,我已为人妻为人母。现在看来,“孟母三迁”“断杼教子”似乎不是写给孩童,而是写给家长,是在教育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担起责任,以及如何担起责任。为母者勇。我坚持自己带孩子,不是因为嫌弃长辈们的“土气”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而
期刊
在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充斥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培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先哲圣贤们恒久、普世的思想智慧,宛如清新而流动的活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在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充斥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培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亲近经典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期刊
洛齐是新时期“现代水墨”和“书法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和力行者。他的水墨画,以宽博的墨线、色线,结构成亦书亦画、亦墨亦色的图像,别具一格。他的作品,经常在欧美展出,在海
“新星计划让我受益颇深”,谈到科技新星计划,略显内向的冯才刚像打开了话匣子,“对我来说,新星计划不仅仅是在科研经费上的资助,它对我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从专业技术水平的
画秋  风声细微,  阵雨在檐下淅沥,  青竹、寒潭、老去的桃树,  仿佛幻影虚晃在旧时光里。  暗暗合上书本,  昨日睡在书中的桂香轻缓溢出。  此刻我该假借红叶的名义掀开秋的幕帘。  大雁、雪苇倒映河面,  岸边的小径悠长悠长。  村舍安卧在前方,  归家的人们,  抬眼的一刹那与炊烟交换了目光。  黄昏摇摆着走向旷野,  远山朦胧,昼夜交替之时,  周遭开始安静,  只有那站立窗下的人,  
期刊
韦济众,1942年生于重庆南川市。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毕业创作《英雄大寨铁姑娘》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好评。刊登于1965年10月《人民文学》杂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