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三年级正是小学写作教学的正式起步阶段和日后写作教学的基础阶段,若不夯实,难建高楼。但事实上,三年级学生虽经历了一、二年级的简短写话的过渡阶段,可是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文字积累不丰厚、观察事物能力偏弱等问题,是制约他们写作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大部分学生写作欲望低迷,兴趣不浓。因此,要想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不增加学生负担,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途径就是教师有效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写话资源,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找准写作训练的时机和切入点,恰当有效地实施写作教学。
以下是我借助小学语文第五册文本资源,进行的一些“写”的训练,基于文本,通过引导学生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文本,并进行更高层次的编写和拓展写话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结合课文,从仿起步
模仿是人类从事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对于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有限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五册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篇篇精美典范,是学生学习写话的范文。课文的结构特点不一,表达形式各异,是学生写话很好的借鉴。
1、模仿典型句式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小节,“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里的鱼不仅好看,而且品种多、数量多的特点。抓住这个训练点,我引导学生观察海边贝壳的种类,展开写的训练:“海滩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贝壳。有的 ,有的 ,有的 。”
又如《赵州桥》课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是文中的过渡句,又是下一段的总起句。“美观”这个关键词统领了整段话,进行了具体生动地描写。模仿练习:围绕“我们的教室不但宽敞明亮,而且整洁美观。”这句话展开写:我们的教室不但宽敞明亮,而且整洁美观。教室正前方( );教室两边的墙壁上( );教室后面( )。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感到( )!
2、模仿构段方式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首现代诗,用诗的语言,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孩子们在学习领悟了课文的构段方式后,仿写出了精美的诗句:“听听,春的声音,杨树拍拍手掌,沙沙,是绿叶感谢春天的声音。听听,春的声音,燕子掠过湖面,叽叽,是小鸟赞美春天的歌曲。听听,春的声音,蜜蜂拍动翅膀,嗡嗡,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听听,春的声音,小溪欢快地奔跑,哗哗,唤醒了小草,唤来了春天。春天的声音,在每一棵小树上,在每一朵花朵里,在每一片绿叶里,我们听到了春的声音。”
又如《秋天的雨》,课文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还有秋天的动植物如何准备过冬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的,语言文字优美,层次清晰,是篇仿写的佳作。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格式来写《春天的风》,展示春天的美丽、繁盛、欢愉的特点。
3、模仿写作方法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这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的第二小节中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语段,通过写“树枝”、“鸟儿”、“蝴蝶”、“猴子”四种景物来侧面烘托出“安静”之意。你也能像课文那样,运用这种烘托的手法,通过对几种景物的描写,写好下面两个场景吗?(1)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家里可安静啊!……(2)小明的笛子吹得真好,那声音美妙极了!……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是《掌声》文中描写英子为难、自卑、伤心的动作、神态描写,“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一摇一晃”等词形象地刻画出了英子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成功描写,会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这一段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练笔:你做错过事情吗?当时是不是怕受到责备想承认又不敢?请好好回忆一下,用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你当时矛盾的心理。(好词选用:欲言又止 吞吞吐吐 忐忑不安 脸红了 低下头)
二、填補空白,续编续写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续编课文,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1、抓住文本中的特殊标点开展写作练习
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除却标示语言的停顿或语气外,还有着一些特殊功能。这些特殊功能既有着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和有力地表现人物等方面,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写作训练点。如《风筝》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孩子们如何寻找,寻找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文中都省略不写,不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记录下来。又如《爬天都峰》,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文中写了“我”爬天都峰的经过,却没有写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写老爷爷是如何克服困难,在“我”的鼓舞下爬上天都峰的,从而把文中的省略号补写完整。《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它的特点是采用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课文第四自然段描述了盘古倒下后身体的变化,先写盘古身体的部位,再写变成了什么,很有规律。这一段结尾的“……”恰恰是一个锻炼学生发挥想象的写作训练点。我引导学生想象盘古其他的如眼睛、眉毛、头发等身体部位还变成了什么,注意想象要合理又奇特。
2、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开展写作练习
《槐乡的孩子》文中描写天气热的句子:八月,天气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仿写练习设计:(1)以“八月,天多热。”为中心句,写写天气的炎热,再选择三五种事物来写出天气的热。(2)以“第二天,孩子们又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注意扣住“火热”这个中心词。他们有可能去卖槐米,也许会上山捡柴,也许会喂鸡等。 3、抓住文本中的“佳句”开展写作练习
《玩出了名堂》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列文虎克本来枯燥乏味的观察写得生动有趣。如“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要比地球上的居民多得多。”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一些放大镜下的图片,让学生用上比喻和夸张写一写:你在放大镜下看到了什么。“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这是《花钟》第一段中描写各种花开放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各种花的“开放”,是学生积累、运用的好材料。课后,我让学生搜集植物(如太阳花、月季花、荷花)开花的资料,让学生仿写各种花朵的开放。
4、抓住课文后“思考、练习”开展写作练习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给予树》的课后问题“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要求学生以信的格式写下自己感恩的心情;又如,《玩出了名堂》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因为有了范文的引领,再加上是写自己最喜爱的玩耍活动,学生有话可说,纷纷写出了《蜗牛的秘密》、《纸人变“活” 了》、《风车转转转》、《快乐玩翻绳》等优秀习作。
三、巧妙设疑,改写课文
抓住课文中心内容,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写话教学中事半功倍的催化剂。
《清明上河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注重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然后汇报交流。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读书卡辅助学生学习,从而也提升学生的概括与写话的能力。
又如《蜜蜂》一文,可引导学生用上“先……接着……再……最后……”说说法布尔的试验过程,体会说理性文章表述的科学性以及说理的逻辑性。
四、巧用插图,拓展写话
五册语文课本中配有许多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它既是課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展现文章的主题,也是一笔宝贵的说话、写话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一些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插图进行写的训练。
如《古诗》的插图,它“直接”地表现了古诗词的大意。而古诗词往往由于留白多、跳跃大、句式活等特点,往往让学生“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观察古诗词的插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增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从而化繁为简。每次学完古诗,我都会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述下来。看着插图,学生往往能轻松地将文言文转化为了白化文。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些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利用文本资源,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文本资源中创编或改写,举一反三地把课文中的词、句、段运用到相应的写作中,才能领悟写作要领,最后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为高年级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借助小学语文第五册文本资源,进行的一些“写”的训练,基于文本,通过引导学生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文本,并进行更高层次的编写和拓展写话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结合课文,从仿起步
模仿是人类从事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对于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有限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五册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篇篇精美典范,是学生学习写话的范文。课文的结构特点不一,表达形式各异,是学生写话很好的借鉴。
1、模仿典型句式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小节,“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里的鱼不仅好看,而且品种多、数量多的特点。抓住这个训练点,我引导学生观察海边贝壳的种类,展开写的训练:“海滩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贝壳。有的 ,有的 ,有的 。”
又如《赵州桥》课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是文中的过渡句,又是下一段的总起句。“美观”这个关键词统领了整段话,进行了具体生动地描写。模仿练习:围绕“我们的教室不但宽敞明亮,而且整洁美观。”这句话展开写:我们的教室不但宽敞明亮,而且整洁美观。教室正前方( );教室两边的墙壁上( );教室后面( )。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感到( )!
2、模仿构段方式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首现代诗,用诗的语言,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孩子们在学习领悟了课文的构段方式后,仿写出了精美的诗句:“听听,春的声音,杨树拍拍手掌,沙沙,是绿叶感谢春天的声音。听听,春的声音,燕子掠过湖面,叽叽,是小鸟赞美春天的歌曲。听听,春的声音,蜜蜂拍动翅膀,嗡嗡,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听听,春的声音,小溪欢快地奔跑,哗哗,唤醒了小草,唤来了春天。春天的声音,在每一棵小树上,在每一朵花朵里,在每一片绿叶里,我们听到了春的声音。”
又如《秋天的雨》,课文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还有秋天的动植物如何准备过冬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的,语言文字优美,层次清晰,是篇仿写的佳作。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格式来写《春天的风》,展示春天的美丽、繁盛、欢愉的特点。
3、模仿写作方法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这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的第二小节中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语段,通过写“树枝”、“鸟儿”、“蝴蝶”、“猴子”四种景物来侧面烘托出“安静”之意。你也能像课文那样,运用这种烘托的手法,通过对几种景物的描写,写好下面两个场景吗?(1)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家里可安静啊!……(2)小明的笛子吹得真好,那声音美妙极了!……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是《掌声》文中描写英子为难、自卑、伤心的动作、神态描写,“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一摇一晃”等词形象地刻画出了英子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成功描写,会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这一段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练笔:你做错过事情吗?当时是不是怕受到责备想承认又不敢?请好好回忆一下,用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你当时矛盾的心理。(好词选用:欲言又止 吞吞吐吐 忐忑不安 脸红了 低下头)
二、填補空白,续编续写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续编课文,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1、抓住文本中的特殊标点开展写作练习
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除却标示语言的停顿或语气外,还有着一些特殊功能。这些特殊功能既有着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和有力地表现人物等方面,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写作训练点。如《风筝》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孩子们如何寻找,寻找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文中都省略不写,不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记录下来。又如《爬天都峰》,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文中写了“我”爬天都峰的经过,却没有写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写老爷爷是如何克服困难,在“我”的鼓舞下爬上天都峰的,从而把文中的省略号补写完整。《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它的特点是采用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课文第四自然段描述了盘古倒下后身体的变化,先写盘古身体的部位,再写变成了什么,很有规律。这一段结尾的“……”恰恰是一个锻炼学生发挥想象的写作训练点。我引导学生想象盘古其他的如眼睛、眉毛、头发等身体部位还变成了什么,注意想象要合理又奇特。
2、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开展写作练习
《槐乡的孩子》文中描写天气热的句子:八月,天气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仿写练习设计:(1)以“八月,天多热。”为中心句,写写天气的炎热,再选择三五种事物来写出天气的热。(2)以“第二天,孩子们又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注意扣住“火热”这个中心词。他们有可能去卖槐米,也许会上山捡柴,也许会喂鸡等。 3、抓住文本中的“佳句”开展写作练习
《玩出了名堂》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列文虎克本来枯燥乏味的观察写得生动有趣。如“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要比地球上的居民多得多。”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一些放大镜下的图片,让学生用上比喻和夸张写一写:你在放大镜下看到了什么。“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这是《花钟》第一段中描写各种花开放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各种花的“开放”,是学生积累、运用的好材料。课后,我让学生搜集植物(如太阳花、月季花、荷花)开花的资料,让学生仿写各种花朵的开放。
4、抓住课文后“思考、练习”开展写作练习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给予树》的课后问题“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要求学生以信的格式写下自己感恩的心情;又如,《玩出了名堂》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因为有了范文的引领,再加上是写自己最喜爱的玩耍活动,学生有话可说,纷纷写出了《蜗牛的秘密》、《纸人变“活” 了》、《风车转转转》、《快乐玩翻绳》等优秀习作。
三、巧妙设疑,改写课文
抓住课文中心内容,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写话教学中事半功倍的催化剂。
《清明上河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注重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然后汇报交流。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读书卡辅助学生学习,从而也提升学生的概括与写话的能力。
又如《蜜蜂》一文,可引导学生用上“先……接着……再……最后……”说说法布尔的试验过程,体会说理性文章表述的科学性以及说理的逻辑性。
四、巧用插图,拓展写话
五册语文课本中配有许多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它既是課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展现文章的主题,也是一笔宝贵的说话、写话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一些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插图进行写的训练。
如《古诗》的插图,它“直接”地表现了古诗词的大意。而古诗词往往由于留白多、跳跃大、句式活等特点,往往让学生“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观察古诗词的插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增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从而化繁为简。每次学完古诗,我都会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述下来。看着插图,学生往往能轻松地将文言文转化为了白化文。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些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利用文本资源,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文本资源中创编或改写,举一反三地把课文中的词、句、段运用到相应的写作中,才能领悟写作要领,最后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为高年级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