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只狗(外一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s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周末,我在乡下陪老妈过生日。回城上班的那天,家里的那只小黄狗送了我一路。我心中很是诧异。
  一直以来,我对家里豢养的阿猫阿狗关心欠关照,妹妹大概以为我是个没有爱心的人。我的妹妹对这只小狗可是宠爱有加,视之如珍宝。小狗于她是如影随形,对我,其实甚为生疏,偶尔还会当我是陌生人,大声地吠叫。可能由于我妹妹去读大学了,少了人爱宠,大概它也觉得寂寞,所以对我客气些了。
  从村子到镇上的车站,有20分钟的路程,其间是开阔的田野和一条小小的河流。这是一条极熟悉的路,以前我在镇上的中学念书时,每天至少要走上两趟。这么多年过去了,变化并不大。只是路变得宽些,不再是当年的小田埂,河上的桥变成水泥做的了,不再是木头。
  我满怀感慨地走着,那只小狗摇头摆尾,忽前忽后,忽尔低头嗅嗅路边的草丛,忽尔竖起耳朵,怔怔地呆望远处,忽尔唔唔地叫上两声,象个委屈的小孩。我忍不住笑了,久雨初晴的阳光照在我的笑容上,暖意荡漾。
  一个人,一只狗,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周围是那么安静,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们两个。
  这样的情景是何等熟悉!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的生命里,曾经有一只狗,一只通体金黄的大黄狗,是我极重要的伙伴。
  那是一只极灵性的狗。既然它还活在我的记忆里,我就为它取个名字叫阿黄。它曾经留下过一件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那一年,我家里盖新房子,一家人住在临时搭建的木棚里,门户大开。某晚,有贼人潜进村子,胆大妄为地来偷我家的鸡。被阿黄发现了,它狂吠起来,并跑到我父亲的床铺前,不停地拉扯我父亲的被子。父亲初时不以为意,以为阿黄在不合时宜地撒娇,他大声骂阿黄干嘛。这时,外面的贼人被吓得心慌,跌了一交。父亲听到异样的响动,这才猛然清醒过来,抄起床头的木棍跑出去。贼人已经逃走,笼里的鸡一只未少,只是笼门被打开而已。天亮以后,这件事传扬开去,一位粗通文墨的邻居说,这只狗可以比得上古时的义犬了。
  那时侯,我只是一个瘦弱的,眉头紧皱眼神迷茫的小孩。每一天清早,阿黄都会陪我去上学,风雨无阻。一个人,一只狗,默默地走出村庄。偶尔碰到一两个早起的人,总要夸我上学勤,这么早去学校。我难为情地笑笑,低下头,继续默默地和我的小狗往前走。
  我的启蒙学校叫杨绿洲小学,因为它坐落在一个叫杨绿洲的小沙洲上。我常常是第一个到学校的人,比老师还要早。这个时候,我喜欢带着阿黄在校园一角露水未干的草地上坐下。那里种着一排梧桐树。我喜欢梧桐的落花。梧桐树的样子很普通,结出的果实也是三棱四不正十分难看,偏偏花朵却是极美,雪白,雪白的,一夜之间洒满了操场,香气四处弥漫,把我的回忆变成了童话。
  我常常和阿黄坐在梧桐树下。有时闭上眼,静心倾听花瓣在头顶飘落的声音。有时抱着书包,呆呆地看着山坡下的小河,心里想:长大以后,我会去到什么地方呢?有时摸着阿黄的脖子,心里充满了温柔。一人一狗,一个在咧着嘴古怪地微笑,一个在摇着尾巴嗷嗷地低声怪叫。
  记忆中,这样有着美丽落花的早晨,总是大雾漫天。那时节,母亲每天清晨都在屋后的山坡上,看着我摇摇晃晃地走过咿呀作响的木桥。母亲说,你那么瘦小,书包都比你大,真是风吹都能把你吹起。木桥很滑,村人又起得晚,只有一只狗陪着你。不看着你过了河,还真是不放心。
  这是某次家庭聚会,母亲不经意间提起的。我却听得心头大震,久久说不出话来。原来当我在路上,母亲的目光一直在我身后!
  我一天天长大,阿黄一天天老去。它唯一不变的使命依然是忠实地护送我上学,有它在旁边,没有人敢欺负我。我到镇上读中学了,它依然跟着我。我怕它虽然勇猛,但难防镇上那些流浪狗的毒手,于是每次都把它往家里赶,呼喝它不要再跟来了。但它总是一次次,固执地跟在我的身后。
  不记得是哪一天了,阿黄忽然失了踪。我们一家人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不但我很伤心,母亲也很伤心,她甚至走路走到十里之外的村庄找寻。母亲念叨着,那可是养得最好的一条狗啊。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说我的阿黄已经被车撞死,邻村的人把它吃了,那个曾经说它是义犬的邻居也有参与了,他竟然不向我们报信!
  从此以后,我对猫狗之类的小动物失去了兴趣。家里一直有养狗的习惯。但這一只太贪吃,另一只太柔弱(常被其他的狗咬得遍体鳞伤),总是没有一只能比得上阿黄,我温暖的童年伙伴!
  它离开我很久了。想不到今天,这一只妹妹养大的小狗,用似曾相识的画面,唤起了我心底的温情。
  阿黄失踪后大概一年,我快初中毕业了。一天黄昏,我正从村庄赶回学校上晚自修。远远看见山边有一只体态丰满的黄狗,一颠一颠地往村子旁边的山谷走去。那座山谷是专门埋葬村里的死人的,暮色中看去,谷口森然。那只狗与我的阿黄是多么的相似!好几次,我想大声呼唤它,好几次,我以为它是来追我的。可是,它走进阴森的山谷中去了。我看着它消失不见。我傻傻地张大嘴,双脚被钉在地上,痴痴地站了很久。十五岁的少年,忽然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那年年休,你独自踏上旅途,走向远方。掌着方向盘,听着轻音乐。一路上,不时超越别的车子,也不断被别的车子超越,你不在意。前方,蓝天白云不断延伸,天大地大,你似乎是唯一。这时,你似乎更能直面内心直达本质。你享受这样的感觉。前方路牌上,一个古村落———勾蓝瑶寨跳入了眼帘。你犹豫了两秒,就向着古村落而去。是否既定行程,何需介怀?既定之外,常有意外之喜。果然,古村落晚上的文艺表演刷新了你的眼界。谁能想到呢?
期刊
古诗有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近端午,不禁想起我家乡的一个特别节日———鱼生节。  我的家乡新庆镇,位于藤县与平南县交界处。本来名声不显,皆因有了这鱼生节,新庆鱼生渐渐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佳肴。鱼生节其实属于端午节的衍生节日,日期为每年的五月初一,比端午节早几天。我的家乡人习惯在这一天于家里祭祀祖先供奉神祗,祭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就是鱼生。  在很久以前,整鱼生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鱼生节,首先要
期刊
记得以前在乡镇工作时,有一次,我和几名同事去化解一起群体纠纷,那是两个姓氏的人争夺一座祖坟的权属。双方都言之凿凿地主张权属,指责对方侵占自己的祖坟,但都拿不出明确的证据。照道理说,两个不同的姓氏争夺同一座祖坟,必定有一方搞错了。如果不是蓄意为之,这事要弄清楚并不太难。问题是当时正值清明时节,我们刚刚收到村里报来这个纠纷的讯息,便是一起群体性事件了,根本来不及调查。  唯有马上赶去现场。  我们到达
期刊
在藤县南部翠绿的群山当中有一个叫做同心的小镇,它安稳地生长在山青水美、淡薄宁静之中,就象一幅淡淡的丹青水墨,透着晶莹清脆的乡梦和庄周梦蝶般的典雅,在舒闲式微的岁月氲氤里宠辱不惊地缓缓流淌,散发着它独有芬芳的魅力,漫过山山水水,惊艳了华年。  一  同心镇的山是聪灵剔透而又饱含慧智的。  同心镇面积139.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6%,是一座十足的天然绿色屏障。同心的
期刊
一  对于荔枝村的走访,是和藤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会长黄子光先生一起的。这位可敬的老先生,从领导的位子退休下来后,十几年里一直坚守着他的文化情怀,在搜集、整理和挖掘藤县历史文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于荔枝村的很多历史资料,便是由他及夫人卓兰荪女士一起挖掘整理出来的。  荔枝村在更早之前,被称为荔枝垌。它是那种南方常见的小村庄,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了漂亮的钢筋水泥楼房,楼房前后有果树,有小块的菜地,间或,
期刊
随着父亲节一天天靠近,我的心情越来越惶恐,一直以来都小心翼翼地避开和父亲字眼有关的一切事物和节日,以为不提不看不想就可以忘记,心就不会痛。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写一写我那忠厚淳朴的父亲,胸口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闷得喘不过气来。  父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十二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在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想要记住却好像又已经遺忘,再怎么努力想去抓住,都是徒劳无功。父亲在记忆中已是渐行渐远,真怕有一天会消失不见了。但是
期刊
每当去过一个地方,留下的不单单是它的风景,还有一份心情,乌镇西栅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走进乌镇西栅,更像走进一幅水墨画,无论是驻住停留又或是穿街走巷都是那么的自然,古朴,典雅,漫步在这里很容易让人忘却时间的存在,又仿佛时光倒流,置身于一段古老的岁月中。  在去乌镇的路上,一直想象着它的样子———那里的房子是建在水上的吗,那里的人外出都是坐船吗,那里的女子都面如芙蓉、声如莺啼吗?小桥、流水、人家,会是
期刊
在我家中的一个衣柜里,满满当当的收藏着二十多年来我穿过的各种型号的警服。  记得几年前的一次搬家,妻子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些我珍藏在衣柜里的旧警服送给乡下的几位亲戚,当晩我才得知实情,急得我连夜开车到几十公里远的乡下亲戚家,不留情面地把已分发出去的旧警服-一收回。第二天,自知做错事的妻子把这些收回的旧警服重洗一遍,晒干后重新挂好放在专用衣柜里。从此,妻子对我的做法终于由不理解到慢慢明白,这些穿
期刊
蒙经(1870-1943年),名绶初,字民伟、文伟,号经,广西藤县鹿伏乡(现岭景镇)篁村人,早年留学日本,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之一,曾任国民党广西支部长、梧州市第一任市长等职。蒙经一生追随孙中山革命,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值得后人景仰。  一  蒙经于同治九年(1870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叫蒙在川,共生育有三个儿子,分别为长子蒙粹初、次子蒙绶初、三子蒙美初,按农村风俗,蒙经
期刊
春末夏初,趁着周末回了趟乡下老家。一条弯曲的水泥村道是人们出行的唯一通道,而摩托车则是大多数村民首选的交通工具。那天,天色灰白,银亮的雨丝飘飘洒洒地飞舞着,这是南方特有的雨季。我坐上辆摩托车,车开得很慢,但我却觉得恰到好处,担心路上混黄的泥水因车速过快溅到身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尽情地欣赏路上的风景。  水泥路顺着秀丽的绣江逶迤向前,右边临江,视野开阔,对岸翠竹丛生,远山连绵起伏。江边升腾起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