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69
东营区第二中学地处东营区牛庄镇,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一所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多数家长常年进城打工,住宿生管理任务重,且大部分走读生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缺失,家校合作困难重重。近年来,学校立足现状,潜心致力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成立中学家长委员会为龙头带动,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一、拓宽家校交流渠道,形成协作育人合力
(一)激活学校家委会。“一家人一条心,一件事就一定成”。家校一条心“激活”家委会,是我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为了不让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为虚设,一是鼓励班主任、年级部主任经营起家长、任课教师的联系群,由本班级、年级部家委会成员管理。要求教师将工作计划、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级活动安排、主题班会课方案上传到联系群里,请学生家长认真阅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学校主动热情地把家长们“请进来”,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校园艺术节、运動会、少年宫社团活动课、少年团校主题团日等活动契机,让他们主动参与学校大小事务决策,参与活动组织实施,参与评校、评教活动,活动结束后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征集建议。渐渐地,家长们有了主人翁意识,能主动客观、大胆地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互动中,家长找到了一种以学校为家的温馨感,真正地把家委会用起来,从而形成了“家校一条心”的协同育人局面。
(二)开展家委会组织的家访活动。由家长委员会牵头分工,学校家访活动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集中开展,日常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式进行。我校的大拇指志愿服务队,每周二、周四晚、周六全天在魏家村青少年服务中心为留守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暑期则在服务中心开办萤火虫学堂,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进行安全自护教育,大拇指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进村入户,得到了周边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三)开展家委会志愿护卫活动。学校成立了“晨晓”家长志愿护卫队,每日一班级轮流值勤,由班级家长委员会发动家长自愿参与,负责在学校门口疏导接送孩子车辆,维护现场秩序,劝导家长和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保障学生安全出入校园。家长们都是利用这一时间早早地来到学校,与班主任汇合,借此机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执勤 交流”一举两得。
(四)创刊《德於黄河口》。学校创办了以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成果展示为主的校刊《德於黄河口》。由学校德育处主办,学校家委会主要成员参与,旨在通过“德育天地 理念引领”、“家庭熏陶 馥郁芬芳”、“学校渐染 化雨春风”等栏目来展示全校教师以及优秀家长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架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联系桥梁。
二、创办优质家长学校,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实践证明,家长学校的开办,家庭教育的指导,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家校互动合作搭建起平台,从而营造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规范制度管理。为了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在全体家委会成员的参与下,学校德育处印制了《东营区二中家长学校建设及家庭教育材料汇编》,汇编材料涵盖了家长学校章程、各项工作制度、管理人员职责、学员守则、家长学校课程管理、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等二十多个方面内容。家长学校制度规范、运作流畅,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反馈的集中问题,定期、不定期开设家长课堂,家庭教育针对性强,且做到了标本兼治。
(二)成立三大团队。为了上好每一节家庭教育课、切实解决每一个家长的教育难题,家长学校成立了专家引领、指导教师、优秀家委会成员三大家庭教育讲师团队。15名讲师团成员专兼职结合,有着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有着为学生成长而尽力工作的责任心,具备一定的教心学知识基础,擅长作学生思想工作,了解学生基本心理动态,在家庭教育方面各有专长,团队力量强大。
(三)创意特色主题活动,切实推进家庭教育
学会做家务就是学会“谋生”。让孩子懂得“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家务劳动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还能培养其劳动观念,养成自立、自理的生活习惯。
(四)拓展延伸家务劳动技能。带领学生到福利院、生态园等研学行实践教育基地将劳动所学加以运用,参与公益实践、热心志愿服务,感知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同时,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自我、认识自我。
(五)以“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载体。围绕中秋、重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国家传统节日学做传统节日食物,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在家务劳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每到学期末,开展“做家务中成长优秀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过去一学期的评选活动中,全校共评选出了195名“家务小能手”、78名“优秀家长”。单单这么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就学会了20道菜品,并且还能举一反三地自主创新做菜。通过一系列家务活动的开展,全体学生不仅学会了做菜、做基本的家务,而且学会了谋生、学会了感恩与爱,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体家长的高度高度认可与赞扬。
三、牢记使命启新程,不忘初心再出发
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其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办好家长学校还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一)巩固我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将家长委员会指导服务纳入学校的首要任务,纳入师资培训和教师年度考核工作。确保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适时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
(二)着力加强我校家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制定《东营区二中家庭教育家长手册》,努力设计开发具有普及性、富有二中本土特色的家长课程体系。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现有成果,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家长群体特点,开发引进有特点、接地气的家庭教育课程,提高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国家“双减”政策,开展“弘扬文明新风尚 家庭教育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门口设立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发放“如何指导孩子作业、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等资料,针对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问题接受群众的咨询。
东营区第二中学地处东营区牛庄镇,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一所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多数家长常年进城打工,住宿生管理任务重,且大部分走读生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缺失,家校合作困难重重。近年来,学校立足现状,潜心致力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成立中学家长委员会为龙头带动,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一、拓宽家校交流渠道,形成协作育人合力
(一)激活学校家委会。“一家人一条心,一件事就一定成”。家校一条心“激活”家委会,是我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为了不让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为虚设,一是鼓励班主任、年级部主任经营起家长、任课教师的联系群,由本班级、年级部家委会成员管理。要求教师将工作计划、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级活动安排、主题班会课方案上传到联系群里,请学生家长认真阅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学校主动热情地把家长们“请进来”,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校园艺术节、运動会、少年宫社团活动课、少年团校主题团日等活动契机,让他们主动参与学校大小事务决策,参与活动组织实施,参与评校、评教活动,活动结束后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征集建议。渐渐地,家长们有了主人翁意识,能主动客观、大胆地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互动中,家长找到了一种以学校为家的温馨感,真正地把家委会用起来,从而形成了“家校一条心”的协同育人局面。
(二)开展家委会组织的家访活动。由家长委员会牵头分工,学校家访活动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集中开展,日常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式进行。我校的大拇指志愿服务队,每周二、周四晚、周六全天在魏家村青少年服务中心为留守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暑期则在服务中心开办萤火虫学堂,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进行安全自护教育,大拇指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进村入户,得到了周边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三)开展家委会志愿护卫活动。学校成立了“晨晓”家长志愿护卫队,每日一班级轮流值勤,由班级家长委员会发动家长自愿参与,负责在学校门口疏导接送孩子车辆,维护现场秩序,劝导家长和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保障学生安全出入校园。家长们都是利用这一时间早早地来到学校,与班主任汇合,借此机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执勤 交流”一举两得。
(四)创刊《德於黄河口》。学校创办了以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成果展示为主的校刊《德於黄河口》。由学校德育处主办,学校家委会主要成员参与,旨在通过“德育天地 理念引领”、“家庭熏陶 馥郁芬芳”、“学校渐染 化雨春风”等栏目来展示全校教师以及优秀家长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架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联系桥梁。
二、创办优质家长学校,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实践证明,家长学校的开办,家庭教育的指导,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家校互动合作搭建起平台,从而营造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规范制度管理。为了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在全体家委会成员的参与下,学校德育处印制了《东营区二中家长学校建设及家庭教育材料汇编》,汇编材料涵盖了家长学校章程、各项工作制度、管理人员职责、学员守则、家长学校课程管理、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等二十多个方面内容。家长学校制度规范、运作流畅,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反馈的集中问题,定期、不定期开设家长课堂,家庭教育针对性强,且做到了标本兼治。
(二)成立三大团队。为了上好每一节家庭教育课、切实解决每一个家长的教育难题,家长学校成立了专家引领、指导教师、优秀家委会成员三大家庭教育讲师团队。15名讲师团成员专兼职结合,有着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有着为学生成长而尽力工作的责任心,具备一定的教心学知识基础,擅长作学生思想工作,了解学生基本心理动态,在家庭教育方面各有专长,团队力量强大。
(三)创意特色主题活动,切实推进家庭教育
学会做家务就是学会“谋生”。让孩子懂得“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家务劳动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还能培养其劳动观念,养成自立、自理的生活习惯。
(四)拓展延伸家务劳动技能。带领学生到福利院、生态园等研学行实践教育基地将劳动所学加以运用,参与公益实践、热心志愿服务,感知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同时,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自我、认识自我。
(五)以“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载体。围绕中秋、重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国家传统节日学做传统节日食物,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在家务劳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每到学期末,开展“做家务中成长优秀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过去一学期的评选活动中,全校共评选出了195名“家务小能手”、78名“优秀家长”。单单这么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就学会了20道菜品,并且还能举一反三地自主创新做菜。通过一系列家务活动的开展,全体学生不仅学会了做菜、做基本的家务,而且学会了谋生、学会了感恩与爱,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体家长的高度高度认可与赞扬。
三、牢记使命启新程,不忘初心再出发
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其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办好家长学校还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一)巩固我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将家长委员会指导服务纳入学校的首要任务,纳入师资培训和教师年度考核工作。确保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适时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
(二)着力加强我校家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制定《东营区二中家庭教育家长手册》,努力设计开发具有普及性、富有二中本土特色的家长课程体系。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现有成果,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家长群体特点,开发引进有特点、接地气的家庭教育课程,提高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国家“双减”政策,开展“弘扬文明新风尚 家庭教育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门口设立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发放“如何指导孩子作业、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等资料,针对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问题接受群众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