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时间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e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 王通化
  总执行 王通化 高杰
  调查执行 高杰 李亮 李祥凯 尹航 曾繁伦 曾庆 杨楠 蒲星燕 张圣江 张颖荣 谢承军 葛翔
  编辑组 王通化 刘金标
  
  策划人语 士兵时间:充满刻度的军旅时光
  
  “士兵时间”,属于战士自己支配的时间,区别于“正课训练、教育”时间,俗称“八小时之外”、“业余时间”。
  林语堂在《人生盘宴》中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然而,要想真正充分利用好“士兵时间”,看似简单却不容易。面对着“休息”和“充电”这二元选择,该如何取舍,这其中不但大有学问,而且常常让人困惑与迷惘。
  区别于地方生活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奉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营实行的是封闭式军事管理。个人活动空间狭小,可供选择的休闲方式也相对较少。那么,正处于思维最活跃、肾上腺素分泌最旺盛的军营青年们,又是怎样度过自己的“士兵时间”?
  是传统的读书看报、下棋打球,还是新潮的上网、玩游戏?亦或是“光阴蹉跎成坎坷,把岁月消磨成寂寞”?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身心是否有所放松,在放松过程中又是否有所收获?对于连队看似“无微不至”的安排与部署又是否满意?
  为此,我们在两个月内先后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抽样调查7隶属于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济南军区、成都军区、海军、空军的66025部队、73906部队、75212部队、71621部队、77675部队、92057部队、91024部队、93936部队、94804部队、93502部队以及总装某基地的600名士兵(包括士官、上等兵、列兵)。
  
  士兵时间报告:姓“军”的业余时间
  高 杰 刘 波 杨 楠
  
  不同于地方青年五光十色的生活,也迥异于白衣飘飘的校园时光,军营“八小时”之外的“士兵时间”。因为一个“军”字,带着其与生具有的气质,被深深地烙上了特有的印记。
  初次接触。你会觉得它太过死板,条条框框太多,这个不允许,那个禁止,但这一切或许只是表象。深入了解与习惯之后,你会发现它非凡的魅力、独特的逻辑以及特殊的作用。
  
  业余时间不“业余”
  早早地换上白色球衣和精心擦过的耐克球鞋,每到下午四点的体育锻炼,空军某雷达旅列兵郝明哲就表现得异常兴奋。
  身为去年走进军营13万大学生中的一员,郝明哲有着令人羡慕的履历——大学篮球校队主力,参加过CUBA,并获得亚军。进入军营,对他来说,或许是个偶然。
  “刚上大学时,也没想过征兵政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算是赶上了头班车!”郝明哲笑着对记者说。
  褪去新兵的羞涩与谨慎,篮球场上的郝明哲自信而洒脱。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立马得到“班长”们的表扬。还来不及得意与骄傲,习惯性地用球衣擦去脸上的汗水后,郝明哲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次“进攻”。因为在他的眼中,“只有在这个短暂且难得的瞬间,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入伍前,肯定有心理准备。但当时只是想着军事训练时有多苦,根本就没想到业余时间也会有这么多条条框框。比如固定的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等等,自由度太小,有时就感觉整个人都不是自己的。”军龄还不到一年的郝明哲,有点不好意思地形容着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事实上,有郝明哲这样想法的战士并不在少数。本刊的调查数据显示,50.36%的战士表示自己的业余时间“偶尔”会被占用,26.90%的战士表示自己的业余时间“经常”被占用,而“基本不被占用”的仅为22.74%。(见图1)
  “我的青春我做主”,这样一句在80后、90后中流行的“金句”,似乎不太适合军营中“一切行动听指挥”式的生活。
  


  在南京军区某团指导员张正亮看来:“由于军人身份的特殊性,连队生活的每一秒、每一分都被连队主官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和当前的工作有序地安排。”所以,戰士的“业余时间”虽名为“业余”,但却并不“业余”。
  “军人的养成体现在时时刻刻。即使是在所谓的业余时间,部队也有许多规定与要求。它不可能像在地方工作,八小时之内归老板,八小时以外归自己。通常情况下,连队主官也会安排诸如球赛、读书看报等集体活动,并以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被团政治处主任形容为“拥有丰富带兵经验”,并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张正亮,进一步对记者解释道。
  事实上,张正亮的说法并非只是其个人见解。根据最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要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级应当坚持组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组织读报和上网学习,落实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干部作形势政策报告等制度”。
  此外,《大纲》还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实施方法,包括“运用全军政治工作网和部队局域网,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思想互动、文化娱乐、嘉宾访谈和格言征集等活动,增强先进思想影响的覆盖面和时效性”、“组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观看优秀影视节目,开展读报评报、新闻点评和影视评介等活动,运用大众传媒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读书演讲、文艺演唱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用好历史、荣誉等教育资源及各种文化设施,建设富有浓郁战斗气息的军营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军营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等。
  所以,诸如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上网、唱歌、跳舞,乃至体育运动,这些日常生活中完全属于“私人生活范畴”的活动,在军营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还进一步衍生出普遍适用于各部队的“三个半小时”制度——半小时听广播、半小时读报、半小时看电视。
  当然,绝大多数战士对此能够“深明大义”。“毕竟部队有它的特殊性,当兵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有特殊任务,自己的业余时间偶尔被占用,这并不是多大的事。”郝明哲的班长董立文一脸严肃地对记者说。
  
  碎片化的休息
  与郝明哲不同,已是上等兵的林叶文尽管也认为战士的“业余时间”条条框框过多,但觉得其内容还是丰富多彩的。
  “很多人一说到部队生活,就想当然地以为是枯燥乏味。事实上,地方流行的娱乐项目,我们都有。比如,KTV、健身房、图书室、军营网吧……”林叶文颇有些得意地列举着团里的文体设施。
  丰富战士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军营文化氛围,历来就是各级政治机关的头等大事。尽管与地方商业化的娱乐场所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但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提速,营区建设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各部队的各种硬件设施也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各种传统的棋类、球类就不用说了,现在大多数连队已配备了投影仪、液晶显示器等现代化的文体设施。”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政治处主任杨长彬对记者说。
  然而,文体设施齐全是否就等于战士的 业余生活丰富呢?又为什么经常会听到不少战士的抱怨之声?
  对此,多年重视军营文化建设的杨长彬认为,之所以出现“军营生活比较枯燥”论调,“一方面与部队封闭式的环境有关,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战士的休息呈现碎片化的状态,除了集体活动,能自我支配的‘业余时间’很少,一个普通战士缺乏固定的大段时间玩个游戏或看本书”。
  对此,一位自称是名士官的网友,曾在网上论坛上将自己的业余生活总结为:正课后,也就是晚饭后,打篮球,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节假日,可以打扑克、台球、看碟、外出购物,偷偷地出去喝个小酒。
  根据本刊的调查也显示,目前战士们的业余生活的选择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电影、电视”,有超过半数的战士(52.35%)选择该项,其次为“打球、运动”(38.27%)。此外,依次为“听歌”(37.73%)、“读书看报”(35.92%)、“打牌下棋”(22.74%)、“上网”(19.13%)、“玩游戏”(15.70%)、“聊天、交友”(11.73%)、“随便逛逛”(9.75%)、“其他”(1.44%)。(见图4)
  由此可见,如果除去外出,战士在业余时间主要从事着两类活动:一个是参加文体活动,另一个则是运用现代大众媒体进行娱乐或学习。
  


  
  学习乎?休息乎?
  在回答本刊关于“下一步打算利用业余时间做什么”时,79.24%的战士表示打算“加强各方面的学习”,35.38%的战士表示打算“多交朋友”,35.02%的戰士选择“锻炼身体”,仅有15.70%的战士认为“最近比较忙,需要多多放松一下”。(见图2)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战士都认识到“业余时间”对于个人今后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性。事实上,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成才的例子历来在连队生活中不鲜见,并且还常常作为一种“典型”被广泛宣扬。被誉为“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的向南林,就有这样一个经典且传奇的学习故事——
  修理连白天任务重,晚上熄灯后,向南林常常藏在被窝里打手电看书。一天夜里,连长任振东查铺,居然发现向南林没在,摸摸被窝,还有热气。从三楼转到一楼,只有工具库的门缝里露出一丝光线。推门一看,向南林正点着蜡烛看书。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向南林。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关键在于他被认为办到了常人办不到的事。尽管近八成的接受本刊调查的战士表示“下一步打算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但“打算”与“做到”终归还是有着一定距离。
  学习乎?休息乎?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二元”选择,现实生活中,不少战士常常感到困惑和迷惘,并且一落实到实际行动,更加事与愿违。
  本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业余时间”的真实使用情况是,有37.36%的战士认为“平时工作太忙,所以业余时间主要用来休息放松”,36.82%选择“学习、休息各占一半”,仅有16.25%选择“学习、充电”。(见图3)
  对此,空军某场站一级士官张庆祥的解释,似乎能够代表绝大多数人最直接的想法:“说实话,大家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平时训练就很忙、很累,休息还来不及。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
  然而,在指导员张正亮看来,目前战士在业余时间用于学习的比例不太高的关键原因在于,“通常意义上的学习主要在‘深入阅读’,比如认认真真地看本书。但整个社会的现实是,‘深入阅读’的人群是在减少,‘潜阅读’成为普遍状态,大量的‘网络阅读’取代了‘纸质阅读’,‘咀嚼名著’也变成了‘影视欣赏’。事实上,我们还有不少随机性的学习,对比一下地方同龄人,战士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比例其实是比较高的,而这一方面常常被我们忽略”。
  
  “大熔炉”的力量
  南京军区某团指导员张正亮与空军航空兵某团二级士官崔明清并不相识,但在崔明清看来,张正亮的话却说到了他的心里。
  “当兵这几年,虽说自己看的书不多,但在学习方面还是有很多收获的。比如,每天下午半小时的读报,很多新名词、新概念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学来的。”周明清略带骄傲地说,“有次在老家和以前的朋友一聊天,猛然发现自己现在的知识面还挺广的。”
  军营历来被誉为“大熔炉”、“大学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对于一个充满了思维活跃、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的青年而言,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可想而知的。
  根据本刊此次的调查也显示,对比入伍前后他们在业余时间所从事的活动,我们就会发现,变化最明显的分别是“上网”、“聊天、交友”、“读书看报”、“打牌下棋”几项。其中,入伍后想要在业余时间去“上网”的比例减低了21个百分点,“聊天、交友”的比例减低了13个百分点,而想要去“读书看报”的则上升了13个百分点、“打牌下棋”则上升了10个百分点。(见图4)
  “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你不会知道树上的那片叶子什么时候变黄,婴儿嘴中怎样长出第一颗牙齿。”周明清略带诗意地对记者描述道。
  而在周明清的指导员董华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方面与部队特殊的管理方法、手段、作息时间以及上网条件不太便利有关,另一方面,不少战士表示也与入伍后接触的政治教育有关”。
  “事实上,我们部队倡导的利用业余时间方式是一种‘积极休息法’,它不同于那种漫无目的、一睡一整天式的休息。看起来,我们的业余时间零零散散,并且中间还穿插着各种集体活动,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业余时间的利用率。一时半会儿察觉不到,但时间一久,你就会发现其作用。”董华说。
  对此,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政治处主任杨长彬颇为认可:“时间必须要善于去运用,不然自己会在人生的大海中迷失方向。其实,无论是在地方,还是部队,懂得‘时间管理’往往是很重要的。军营中,战士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并且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态。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在听从连队统一安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充实自己。”
  
  “三个半小时”的前世今生
  高 杰 葛 翔
  
  “三个半小时,皆晓天下事”
  “三个半小时”制度的原创者是谁,现在已无从考究与查证。但如果追溯其直接源头,则是从《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试行稿)》开始。
  1988年6月,中央军委原则批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制定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试行稿)》,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明确提出了“要保证官兵每天有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新闻或读报的时间”。
  而检索历年的《解放军报》,首次明确提出“三个半小时”这一概念的,是该报1988年11月9日头版的一篇题为‘试验田’里的新思维的报道。这篇关于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政治教育改革试验基地的长篇报道,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时事政策教育,除必要的集中教育外,主要放到每天‘三个半小时’(即 听新闻广播、看电视新闻、看报各半小时)去解决”。
  事实上,运用大众传媒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被我军所重视。只不过由于年代的不同,相关内容有所差别而已。早在1959年12月4日,《解放军报》就在其第三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读报标兵李景山”的文章。报道称,“李景山读报的次数很多:9月份以来几乎天天读报,11月份每天约有半小时读报时间”。
  在当时的主流语境中,“报纸是社会向军人敞开的一扇窗口。正是通过这扇特殊的窗口,不少战士了解社会,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也因此,“读报”不但直接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还起到进一步提高当时士兵文化水平,活跃文化生活的作用。
  于是,不少单位“每月制订工作计划时,都把读报计划在内;总结工作时,也把读报作为评比项目之一”,一些单位更是对读报时间进行了硬性规定。
  根据1959年7月13日的《解放军报》报道,4316支队四分队坚持每天半小时的读报活动。当农副业生产与读报时间矛盾时,他们就“以生产小组为单位,把报纸带到地里去,一组选一个读报员,利用劳动中的休息时间给大家读报,有的还把报上登的东西编成快板演唱”。可以说,这是目前普遍适用于各部队的“三个半小时”的雏形。
  “三个半小时”制度的全面普及与推广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于各种现实与客观的考虑,一些单位进一步对“三个半小时”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早晨听半小时广播,中午读半小时报纸,晚上看半小时电视。其中,不少单位还将广播内容限定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报纸为《解放军报》和各军区军兵种报纸,电视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渐渐地,结合部队日常管理实际的“三个半小时”制度开始普遍形成,不少部队也开始流行着“三个半小时,皆晓天下事”的说法。“四个半小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三个半小时”制度在历经20多年之后,成了被基层官兵称之为“天天必办”的工作。当然,与时俱进地升级换代也再所难免。
  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中明确要求,“运用全军政治工作网和部队局域网,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思想互动、文化娱乐、嘉宾访谈和格言征集等活动,增强先进思想影响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于是,不少单位对“三个半小时”进行了“升级”,推出了“四个半小时”,即增加了每天上网半小时。当然,这个网络并非互联网,而是肩负着“成为政治工作指导的重要阵地,成为广大官兵学习成才的良师益友”的全军政治工作网(以下简称“全军政工网”)。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全军政工网军级单位连通率达到95.33%,师(旅)90.1%,建制团87.56%,建制营74.27%,建制连70.12%,院校96.45%,日均访问量320多万页次,页面访问总量达15亿页次。
  
  “半小時”的价值
  无论是传统的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还是现在时兴的上网,对于军队政治工作者而言,其真正的功能在于“教育”。当然,这种“教育”又不同于传统的政治理论宣讲,它在融入时代元素的同时,进一步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新闻载体搭桥梁,政治教育添活力。”在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政委任英海看来,通过把“三个半小时”活动向政治教育活动延伸,向“社会大课堂”取经,从而实现了“大理论小渗透、小教育常渗透”。
  事实上,不少单位也正是通过开展这种“听广播、看新闻、议大事”的活动,让官兵带着问题看、开动脑筋想、畅所欲言谈,有效提高了官兵热爱学习、关心政治、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落实质量。
  目前,“半小时”的价值还在进一步被开发。例如,不少单位都在局域网上“挂”上了自学考试学习辅导资料,为官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官兵坐在连队就能上网自修大学课程。一些网站还开设“热点问题解答”、“心灵港湾”,“我来说两句”等栏目,其意图是了解官兵思想脉搏开展心理疏导,抓好官兵思想稳定工作。
  “听广播、读报、看电视、上网……这些都是‘皮’,教育的目的才是‘肉’。但‘肉’又离不开‘皮’,而且需要这张‘皮’越光滑越好。”任英海笑着对记者形容道。
  
  媒介素养:半小时的下一站
  周 洋
  
  “半小时”时间主要是士兵接触媒体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半小时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来自专家们的调研表明,士兵媒介素养与半小时的价值成正相关关系。“半小时”的下一站便是士兵媒介素养。
  
  从教育体系的层面关照和考量媒介素养
  军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官兵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官兵具有健康的媒介辨析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军队和社会发展”。
  当前,我军对青年士兵的媒介素养越来越关注,已经开始自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并在不断探索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军队媒介素养教育而言,首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教育体系的层面进行关照和全面的考量。
  军队内部的各级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环境主体。各级党委、机关、团支部、军人委员会要建立媒介素养定期教育和检查制度,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和推广给予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在积极推进战士媒介素养的同时,积极推进领导层的媒介素养,实现自上而下的推动。
  媒介素养的培训人员是该教育体系的主要实施者。对于培训者本身而言,自身需要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培训资质,能正确分析、判断各类信息并解决相应问题。
  90后战士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本源和主体。对于90后战士而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网上娱乐和学习的关系。鼓励他们关注国内外以及本单位的新闻,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启兵心、借兵智的目的。此外,还要利用本单位的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等媒介积极进行媒介知识的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媒介素养。
  
  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军方发言人
  官兵的媒介素养究竟应该达到何种程度?美国陆军网公共事务版上颇具鼓动性的口号不失为一个形象的答案:“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军方发言人。”我军在开展媒介素养培训时,也应加大研究力度,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首先应当区分培训的层次。调查显示,90后战士按其对媒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分为初学者、普通使用者、熟练使用者以及精通者。而其中,初学者和普通使用者所占的比例最大。根据这种情况,应当确立通俗易懂、简便实用的基本原则,以“使用媒介”和“选择媒介”为重点,培养90后战士对媒介使用的兴趣和能力,特别是培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培养上网的理性和辨别力,促进他们成为理性成熟、心态健康的网络群体。
  其次需要借鉴院校培训、社会教育、新闻媒介综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媒体素质培训与 军事行动的一体化。加大与新闻媒体的交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通过接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乃至博客、播客的“模拟采访”,熟悉采访流程和注意事项。此外,在培训时机的选择上,可以结合重大突发事件或重大军事演习,在行动中穿插进行采访和培训,事后重点分析战士在媒介运用、分析、批判等方面的表现,提高战时应对媒体的处置能力。
  
  探索網络政工的新方式新方法
  目前,部队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不平衡,一些军内网站存在内容不够丰富、搜索不便捷、时效性差、技术支持弱等问题,吸引力不够。一些部队网络建设还相对落后,存在终端少、网速慢、开放时间少等问题,难以满足青年战士的上网需求。有些单位对网络的利用较为单一,战士上网主要是用来聊天、听音乐、看电影和打游戏,利用网络提升自身素质、展示才华、沟通情感方面引导不够。甚至还有些单位以安全保密检查为由,将基层网络终端全部关闭。对此,我们不应回避问题,而应加大建设和管理军营网络的力度,增强其内核吸引力。
  除了加强军营网络的软硬件建设以外,还应加强军营网络的有效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战士的上网次数和时间,在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上网需求,开展经常性网络保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战士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不触“高压线”;加强军营网吧、连队网络室的内部管理,对计算机硬件进行脱密处理,对战士上网内容进行把关,管理人员自身也需加强防范。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提高媒介素养,开发网络功能,将上网作为继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之外的“第五功能”,积极探索网络政工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一个战士的一天
  刘 波
  
  这是一个普通战士的普通一天。喜怒哀乐,所有的一切部在这贴身的“零距离”观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值班员的一声哨响,闫帅条件反射般地弹坐起来,一天的生活便由此打开。
  闫帅,列兵,兰空某场站警卫连战士,这个去年从国庆阅兵场腰鼓方阵走下来的安塞小伙,显然已经适应了部队紧张的生活,并显得有点游刃有余。
  时间:6:20——7:50
  地点:连里
  在这50分钟里,伴随着营区的广播,闫帅匆匆洗完漱、整理完内务,便开始了公共卫生区的打扫。
  在电视房里,闫帅认真地擦拭了一遍挂在墙上的八个英模像,嘴里默默地念着他们的名字,指导员说,英雄的伟大,在于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看得高于一切,把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看作是最大的光荣。
  时间:7:30——8:00
  地点:饭堂
  豆浆、豆腐脑、绿豆粥,这个习惯于早上吃面的安塞小伙,已经完全适应了部队的饮食。当然,如果豆浆里面能多加点糖就更好了。
  时间:8:00——9:00
  地点:班里、训练场
  这段时间属于训练前的准备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闫帅喜忧参半。
  喜的是前半个小时,全班可以坐在一起吹吹牛、聊聊天,也可以一个人翻一两页自己喜欢的书籍,总之很惬意;忧的是后半个小时要在单杠上度过,说实话,这个滋味不是很好。
  时间:9:00——9:30
  地点:训练场
  今天的训练课目是警卫拳,闫帅喜欢这种威风又管用的东西,在刚刚结束的警棍盾牌术训练中,闫帅是作为训练尖子,为领导作的汇报表演。
  班长仔细地教,闫帅认真地学,一招一势还像那么回事。由于训练认真,闫帅得到了班长的表扬,这下,闫帅真乐了。
  时间:9:30——12:30
  地点:哨位
  中途离开训练场,闫帅有点恋恋不合,但作为哨兵,他还是很快调整了情绪,认真准备完上哨物品,便出发了。哨位离连里有点远,单走过去就得二十多分钟,路上得走快点,这样,可以让上一班哨的战友早休息一会儿。
  报告哨位情况、验枪、检查哨位情况,闰帅便开始了他的上岗时间。站在提高警惕、保卫国家牌子底下,闰帅不敢有丝毫马虎,眼睛瞪大、精力集中。
  时间:12:30——15:00
  地点:饭堂、班里
  匆匆洗漱完,闫帅便直奔饭堂。说实话,还真有点饿了,吃完饭后,便进入了宝贵的午休时间。因为上哨的原因,等闰帅吃完饭回来,班里的其他人已经都睡着了。“午休,我来了!”
  时间:15:00——16:00
  地点:班里、电视房
  首先是以班为单位组织的半小时“读报”,之后则是全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指导员旁征博引,再加上精美的课件,本来枯燥的教育变得生动起来。原来一直仰视的科学发展观等高深理论,原来也可以这么通俗,闫帅边做笔记边想。
  时间:16:00——19:00
  地点:篮球场、网络室
  所以最近的党团活动多以篮球为主,一方面是为发现人才,另一方面也能活跃气氛。当然,如果不愿意打球也可以去网络室上上军网。
  相比之下,晚饭后的这段时间应该是闫帅最开心的时段了。因为发现闫帅在腰鼓方面的特长,连里特成立了一支腰鼓队,总教头当然就是闫帅了。从阵形的排列,到动作的甄选,闫帅一丝不苟,做得有板有眼。
  时间:19:00——21:00
  地点:电视房、娱乐室、图书室、健身房等
  19点,“新闻联播”如约而至。之后是一个没有人不喜欢的时段——打台球、乒乓球、看书、下象棋、聊天等等,只要不违反规定,只要在条令的框架内,那么你有充分的自由。
  喜欢看书的闫帅选择了阅览室作为活动地点,最近连里买了一批书进来,有管理方面的,也有哲理方面的。
  时间:21:00——21:30
  地点:连里
  每晚九点点名,这是雷打不动的。值班干部首先对一日生活进行讲评,对好的班和个人提出表扬,对差的班和个人提出批评。由于腰鼓练习组织的不错,闫帅受到了连长的表扬。紧接着排讲评、班讲评时,闫帅接二连三的被表扬着。
  时间:21:30——22:00
  地点:班里
  睡觉是美好的,然而通往睡觉的道路似乎并不顺畅,至少闫帅这么觉得。
  点完名后紧接着便进入了睡前体能练习时间,俯卧撑200个,深蹲起200个,根据个人情况再拉一拉拉力器或臂力棒,这种情况闫帅显然不适应,200个俯卧撑已经让他感觉到筋疲力尽了,每次做最后几个,都是在大家的鼓励和欢呼声中结束的。每当此时,闫帅又感觉到很幸福,这么一群可爱的战友不是谁都能有的。
  
  士兵时间管理“黄金法则”
  葛 翔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要受穷。”
  你不控制自己的时间,别人就会来控制它。你把方向盘的操纵权让给了别人,或者信马由缰,虽然你在努力工作不断前进,却有可能走上了错误的方向。
  
  法则一:制订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时间管理中有所谓的“10/90”定律: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
  制订计划,可以增强你的控制感,感觉 生活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致在忙乱中迷失方向。具体到我们青年士兵身上,制订计划还需要做到“两随”:一是随自己的“生物钟”安排时间。将自己一天的训练、学习、娱乐、休息、睡眠時间科学安排下来,并严格执行。二是随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安排时间。安排时间计划表要考虑到部队一日生活制度的规定、要求,不能有与一日生活制度相违背的时间安排。
  
  法则二:“先搬最大的石头”
  这是时间管理领域最重要的法则。时间管理的重点不在管理时间,而在于如何分配时间。军旅时间资源有限而宝贵,青年士兵不仅要以“只争朝夕”的态度来安排时间,而且应始终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急重优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情要分轻重缓急。
  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四象限法则”,按照重要和紧急两方面的不同程度,将所有的事件划分成4类:
  第一象限的事情事关重大、迫在眉睫,必须首先保障,第二象限的事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重点保障;第三象限的事情意义不大、无关紧要,必须尽量减少,第四象限的事情劳心伤神、费时费力,必须极力避免。
  “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是管理时间的精髓。著名的80/20定律也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青年士兵把这个定律融入到军营生活当中,对最具价值的事情投入充分的时间,就可使自己避免陷入“瞎忙”的陷阱。
  
  法则三:“零存整取”
  从参军入伍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跟号音走、照口令做、按计划办”的紧张生活,业余时间大多只是小块的零碎时间,但只要我们善于“储蓄”时间,把这些小块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同样能收到滴水石穿、集腋成裘的效果。
  义务兵的服役期为两年,如果以双休日、节假日200天计算,如果每天能学习6个小时,就是1200个小时,而一名大学生一年的正课时间也不过是1080学时。假如再利用每天中午、晚上,挤出1个小时,时间会更多。千万别小看这些零星时间,别以为这些时间是不起眼的。点点滴滴的“边角料”,看似很少,日积月累,总量惊人。
  
  法则四:加快节奏挤时间
  由于部队集中统一的特性,青年士兵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集体活动中度过的,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发扬“钉子精神”学会挤时间。
  表面上看,连队没有空,其实不然。干工作就像在公路上行车,普通公路上的车跑得慢,就显得拥挤,高速公路上车跑得快,就显得宽敞。一样的空间,一样的数量,仅是速度不同,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赶早不赶晚”、“一步先步步先”。只要在思想上强化竞争意识,在工作上发扬拼搏精神,在生活上养成简洁作风,抓落实雷厉风行、紧张快干,就能挤出时间来。
  
  法则五:每天留些“机动时间”
  刚来部队的新战士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用各种活动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以致没有一点“机动时间”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不得不放弃计划中的工作,来处理突发事件,而今天未完成的工作,就必须加进明天的工作表中。
  两年的军营生活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如此给自己加压,恐怕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应学会每天给自己留些“机动时间”,即使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也可利用“机动时间”处理一些较次要的问题,比如找老乡、找合得来的战友倾诉情感,或写写家信、打打电话、洗洗衣服,处理个人事务。这样,从容不迫地完成一天的工作,从容地面对明天的挑战。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曾参加过边境作战的老兵,陕西某预备役炮兵团团长周德林始终保持着打仗状态,时时处处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推动7部队全面建设。预备役炮兵团相继被兰州军区表彰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团党委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团党委”,省军区和预备役师先后在该团召开7 5个现场会。他个人一次荣立二等功,5次荣立三等功。    工作不细,芝麻大的漏洞都可能捅出天大的窟窿
期刊
1993年7月,入伍半年的我正在河南洛阳某基地卫生队培训。一天上午,被队长喊到办公室,一名文职干部和蔼可亲地看着我(后来才知道他是神剑寻呼台的台长刘参谋),问我,家是哪里的?什么时候毕业的?父母干什么的?我被文职干部问得云里雾里,不过还是以军人的姿态干脆利落地回答着。文职干部还给我发了一张纸,让我随便写点东西。那时我才17岁。第一次离开家乡、父母,正在想家,提笔在手乡愁如注,这一写就刹不住笔了,洋
期刊
[编者按]  2009年,是人民空军创建60周年,还是中国航空事业开启100周年,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三个纪念日的交叠,使2009年更具有了继往开来的历史价值。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需要以穿越五千年时空隧道的历史眼光、纵横五洲四海的全球视野和直视人类文明内核的社会洞察力,来审视我们走过的路,找准我们在人类航空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位置,标定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方向。  思考,是对历史最好的纪
期刊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何把它们集合起来合唱‘同一首歌’,这就是我们管理学要研究的问题。”在新学期管理学的第一节课上,和我们同样挂着“红牌”军衔的“王哥”用这么一句话当了开场白,全场轰然。  称教员为兄,并无与师不尊的意思,只是因为王哥太年轻,从地方大学研究生一毕业就来到了我们学院,肩上的“红牌”比我们的还新。在那节课的最后,他坦诚说道:“你们以后别叫我教员,听着别扭,我年长几岁,就喊我王哥吧。
期刊
新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颁布以来,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为了提高以完成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能力,确保林区安全,支队党委紧紧围绕新大纲的要求,狠抓部队军事训练,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不断强化部队履行使命职责能力,确保部队遇有火情能拉的出、上的去、打的灭。近期,支队还举办了一期以贯彻落实新大纲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业务骨干集训班,掀起了全支队贯彻落实新军事训练大纲热潮。    
期刊
图们江下游波澜壮阔,林海相连,我国图们江上的最后一个口岸——圈河口岸就坐落在这里。近年来,守卫在圈河口岸国境公路桥畔的武警圈河边防检查站成立“旅客之家”,开通援助热线,向入出境旅客发放爱心援助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出入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过往旅客送去了无尽的平安和吉祥。    50万元活海鲜午夜入境    多年来,武警圈河边防检查站立足三尺验证台,依法查验、高效服务、快捷通关,为地方
期刊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有这样一群侦察兵: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上天能跳伞,下海能潜水,练就了野外生存的十八般武艺,被誉为“特战尖刀”。  “007!”、“007!”,“命令你A组速伞降至敌5号区域,实施拦截布控!”随着一阵紧急的“作战命令”,一盏盏白色降落伞,旋转着像神话故事里的天兵天将从天而降,7名全副武装的队员,顺势着陆后,一个滚翻,迅速收拾伞具,匐匍前进,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5月下旬在北京
期刊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军人道德,坚强革命意志,坚决到西部边疆、雪域高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4月12日,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390多名赴青藏兵站部实习学员在海拔5231米,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山口西部军人雕像前庄严宣誓。作为军事交通学院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次宣誓成为学院2009届学员四年军校生活中最难忘的时刻。  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军
期刊
盛夏时节,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风沙肆虐,酷热难耐,地表温度高达40℃。  新疆军区某通信团全员全装挺进茫茫戈壁大漠进行实战化练兵。训练中,他们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在生疏复杂地形摆战场、出险情、设危局,积极创新信息化装备组网联网模式,全面锤炼和检验部队快速达成通信战斗力的数十项战法成果,提高了信息化装备在生疏复杂地形、复杂环境下“动中通”、“扰中通”、“抗中通”的能力。  戈壁大漠
期刊
提到军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职业与危险和死亡同在;提到军人的家庭,第一反应会想到艰辛和不易;而提到军人的孩子。则会更多地联想到他们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更艰难:不断地搬家、转学,外地口音受到嘲笑和欺负,爸爸终于回家了,孩子却不认识,居然还叫叔叔……  又到“八一”建军节了,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同样也是军人家属和孩子的节日。本期主题《家有儿女》我们把视角转向那些军人家庭的孩子们,用镜头来记录孩子和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