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大纲将“提高审美情趣”列入教学目标基本构成因素之一,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培养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大力发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恰当把握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施行审美教育的特殊性教学原则,融注文学欣赏的一般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美的陶冶,逐步养成健康的爱美情趣,自觉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达到“认识世界,体会人生”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审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简言之为“美育”,亦称“立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特点是通过各种美的形象和音响去触发动人的情感。使人的性情在情感的愉悦中受到美的陶冶。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主的知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当然,它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工具。但是,在审美教育中激发出来的浓厚志趣是促进语文知识教学的良好动因;在长期审美教育中所养成的形象思维动力,特别是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是语文知识教学、智能训练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在长期的审美教育中所塑造起的爱真忌伪、爱善疾恶、爱美恨丑的心理结构,驱使人们追求真理、奋发向上,是语文深化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
  更重要的是,现行初中语文课本自身包蕴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它涉及这个大干世界的各个领域,如人类社会美、伟大祖国美、劳动创造美、高尚人格美、自然风光美等:就美的形态而言,它涵盖美的各个范畴,如优美、壮美、崇高美等;就美的风格而言,也是百态千姿、各放异彩的,如柔和、婉约、淡雅、华丽、古朴、雄浑、豪放等。显而易见,教材中融进了大量的美学内容,我们教语文,岂有避而不谈审美教育之理?
  
  二、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几乎都是名人佳品。出自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之手的那些文学性作品,塑造了一个个令人过目难忘的生动形象。那优美的语言、巧妙的结构无不闪耀着美的华彩。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性课文之美是一种艺术之美。这种艺术美是由再现性因素之美、表现性因素之美和传达性因素之美综合构成的。
  1、就课文与现实的关系而言,它是颇具再现性因素之美
  再现性因素是指文学类作品通过形象和形象体系真实地再现出来的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是客观存在着的人情、事态、物貌、景观等。它既保留着生活本身犹如呼吸吹动、晨露朝阳般的新鲜感和逼真性,又显示着生活本身的发展趋势和本质规律,给人如睹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亲切感受,使读者从中认识社会面目,体会人生真谛。文学类叙事性作品(叙事诗、叙述事散文、小说、剧本)尤其侧重再现性因素之美。以小说为例:在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基础,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史。在教学小说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再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显示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本质。即便是抒情性的作品(抒情诗、抒情散文之类),亦具有再现性因素之美。以《天上的街市》为例:作品通过对天上街市的美妙奇特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折射出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这一思想情感的表现是借助街灯、星星等所幻化而再现出天上街市的情景。古人说:“诗中有画。”这不就是再现性因素之美吗?它有力地证明,再现性因素是文学类作品基本美学要素之一。
  2、就课文与作者的关系而言,它具有表现性因素之美
  表现性因素,是指作者渗透在形象和形象体系中的那种感受、情绪、理解、评判,是作者心灵美在课文中的体现,它决定着文章的倾向性,升华为作品的主题思想,是用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的主要因素。课文中表现性因素之美,一般(除直抒胸臆的抒情诗)是通过景物、场面、情节自然流露出来的。如:杜甫的《春望》中抒发出的那种深沉的忧国忧民思家之情,就是凭借所见的“山河”、“草木”、“花”、“鸟”等景物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进步思想、高尚道德、健康情感,往往集于笔端而流露出来。故此,在教材中,《小桔灯》闪耀着小女孩坚强、勇敢、乐观的人性美的光辉,《爱莲说》中闪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美,《邓稼先》一文中闪耀着邓稼先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感悟到他的人格美……当然,也不乏像《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等丑得“精美”的形象……众多形象汇集到教材里,再现出丰富的生活美、广阔的社会美、高尚的人格美,也再现出生活丑并将其转化为艺术美。教师恰如其分地把作者主张的人格、思想表现出来,感染学生,陶冶其性情,自然能净化他们的心灵,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3、就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言,它具有传达性因素之美
  传达性因素,指文学性作品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技巧、风格传达出内容之美,即形式美、技巧美、风格美。它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有较多的文质兼美的佳作,汇集了古今中外名流大家,自成格调,各领风骚,各种题材、体裁的作品,各具传达美的艺术技巧。仅仅就作品形式上所传达出的美学因素,就包含着外在形式(版式、色彩等)美、外部形式(形象外观,也就是通过语言呈现于感观面前的样式)美、内部形式(内容要之关系)美三大要素。在此不作详细述说。
  
  三、努力完成语文课审美教育任务
  
  语文课审美教育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和训练高雅审美能力,前者就是让学生在长期语文学习中逐步树立劳动创造美的观念,把社会革命美、高尚人格美、祖国风光美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后者就是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中,欣赏美的能力培养是一个重要侧面,并以此完成美育基本教学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大致体现为三个层次:
  1、运用语感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单从翻字典是达不到目的的,而要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为学生奠定“鉴赏文艺的基础准备”。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尤其是巧妙地准确地捕捉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如:《孔乙己》中,孔乙己两次去酒店喝酒时那付钱动作的描写:第一次,“便排出九文大钱”,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美,透过“排”这一动作,读者能领悟出当时许多具体情景:反映出当时货币的特殊形态一铜板圆而扁平,九个铜板一顺儿排队似的一个挨一个,反映出社会的习俗——将钱买货,当面点清,体现出孔乙已的钱来之不易——如果钱多就用不着这样小心,慎重认真,心地善良、朴实。本来这一动作可以用“交出”、“付出” 等,可不如“排”来得情真意切。第二次,对同一动作却这般描绘:“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来的。”一个“摸”字写出他I临近生活末路,深刻地表现出他生活的变化:“摸”出了他的贫穷和买洒时那副窘态。倘若袋中钱多,抓一把,何必下手去摸呢?即便钱少,若手腕灵活,一掏就出,怎用得着擅抖着手插进衣袋来回摸呢?可孔乙己此刻心残身废、瘦骨嶙峋、面如焦土、手似枯枝,凭这只痉挛的手要从衣袋里取出仅有的四文钱,诚然得“摸”一番了。一“摸”即传出人物的困境,也预示着他悲惨的结局。抓住这些词语,仔细体会其意义、情味,就会欣赏到语言的美,进而欣赏到意境的美。
  2、运用意境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意境美的能力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认为必须通过作品的语言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领略其意境,在想象中开阔视野,体味、享受意境之妙,接受美的陶冶,发展爱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古典诗词则具有独特的意象风韵,美不胜收。诗词中景物的选择、画面的建构、色彩的调配、景中的意蕴,都具有审美价值。但古诗词的赏析,又往往是初中学习的难点。因为初中学生所学习、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在理解诗词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所以,应引导学生在欣赏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事。诗人的万般感慨总是因身世遭遇而生,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为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作了铺垫。还要通过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从而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带他们进入诗的意境氛围中。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其实是对月怀入。而诗人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则提升了这首词的理趣与情趣,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3、运用思路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结构美的能力
  叶老认为:“能够引导学生把作者思路摸清,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欣赏课文结构美的习惯和能力,不仅对发展学生审美感和思维力颇有裨益,而且必然促进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形成,使之受益终生。
  由此,从读写结合看:进行语感教学时,有利于学生作文言之有文(文采);进行思路教学时,有利于学生作文言之有序;进行意境教学时,既有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审美趣味,培养学生高尚文雅的道德观和审美观,提高艺术修养,也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
期刊
正在批改着周末的作业,第二节下课铃响了,我将备课本、电脑、U盘课件检查一遍,准备好第三节上我的数学课了。班上的语文课代表虞焓平愤愤不平地走到我的身边,不知道什么原因,脸涨得通红,看来情绪颇为激动。又发生什么事啦?我的心一紧,当班主任的,就怕一些出其不意的突发性事件。  他欲言又止,手放在胸前,有点羞涩。而办公室门外,围拢了一些来看热闹的本班学生,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什么事难为了我们班的天
期刊
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班主任只有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爱”自然就成了班主任永恒的主题。    一、爱要公平    公平是教育的前提。因此,作为一名教
期刊
目前,课改正在我县轰轰烈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向所有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最具有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于是,教师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期待能在教改中出成绩,出好成绩。然而,这样片面地追求课改,反而让教师对课改理解有失偏颇,使课改走入了另外的误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误区一:不分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    纵观目前的课改,变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辛苦而又繁琐的的工作,虽说是学校里最小的“主任”,却承担着最大的责任。尤其我们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担任班主任,语言不通,工作的难度更可见一斑。怎样才能使这份工作痛并快乐着,以微笑面对压力呢?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好心态,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中我们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问
期刊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
期刊
我们应该认识到写字训练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还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最基本手段之一。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期刊
赏识教育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自信,以此转化“差生”观念,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下面具体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几乎在每个班集体中,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许多教师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身为教师,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因为我们心里时刻装着学生,惦记着班级。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就象一个家庭的
期刊
21吐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我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我们国家要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