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它不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体现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契合的生态智慧。正是这一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中繁衍生息,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天人合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周易》写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道家也有“道生万物”的说法,这里的“道”指天地万物之始。“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在人们祭祀时点燃3支香就分别代表了天、地、人。“这些说明,人与自然是同一本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仁爱万物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很有意义。孔子认为,人类有着一种共同的道德本性,就是相互的爱、关怀、谅解和宽容。正是这种道德本性,使人们能够结合成和谐有序的人类社会。孔子把这种道德本性叫做仁。仁作为内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情,即是爱心;作为外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行为,即是爱人。内在的爱心是通过外在的爱人表现出来。爱心首先产生于血缘家庭内父母兄弟之间,这是最本源的爱。把它推而广之,使整个社会在爱的基础上达到和而有序。从“仁者爱人”扩展到“仁者爱物”,体现了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尊重。
  (三)道法自然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说,人活在地上受地的制约,所以要以地为法则;地在天下,受天的制约,所以要以天为法则;天地之间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是受道的制约,所以天要以道为法则。那么道是什么?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之母。”道是先天、地、人而生的一种独立不改、不声不响、周行不殆的力量。这种力量受制于自然,所以道要以自然为法则。老子认为人、地、天、道四则都接受大自然的法则支配。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道生万物,德育万物”,为此要尊“道”、守“德”,厚德载物。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对人自身的完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少私寡欲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人的生活要节俭。老子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意思是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才能免于忧患。人生要心地纯正、生活俭朴、知足常乐,才会有幸福。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必被其所累。两千多年来,人们过着靠天吃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小农经济生活。20世纪后,科学技术进步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空气便利的条件。原先匍匐在大自然神威面前的人类,忽然发现大自然是任人摆布,任人索取的大好佬。你要什么它给什么。人类不仅可以“胜天”,而且有能力征服自然。不过,此时的天地,此时的世界,虽然还是照样“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却是不声不响的向人类发出黄色的警示牌:黄河断流,长江频发洪水,海洋赤潮,湖泊污染,沙尘铺天盖地,气候变暖,酸雨危害等等。这些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威胁人们生产和生活持续发展的条件。
  (五)天人相分
  古人不但讲“天人一体”,还强调“天人相分”。就是说既要顺天,更要掌握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为人类谋福利。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是圣王还是暴君掌握政权,都不会改变。用正确的办法对待天,就能创造吉,用错误的办法对待它,就会导致凶。增加生产,节约开支,天不能使他贫困;营养充分,适时活动,天不能使他生病;坚定不移地遵循正确的道,天也不能使他遭祸。中国超过5000年的农业发展史,许多符合生態规律的耕作制度,如秸秆粪便还田、桑基鱼塘、兴修水利,等等。不仅生产出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能长期保持土壤的肥力,形成了众多人杰地灵的区域。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一)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传承先人优秀思想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难于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重视发掘和发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向老祖宗学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增强环境保护意思,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提升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生态环保知识的普及,提升公民的环保素质,使公众从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到提升生态价值观念,最终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是有效实施国家环境法律和政策、保护自然生态、防范环境污染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具体工作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科学精神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既要从孩子抓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重视对成年人的宣传和教化;既有轰轰烈烈的形式,但更多的是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是改变我们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观念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现实是,决定人们行动的不仅仅是理念和认识,还有利益驱使和外部环境的压力。这就需要有制度的安排。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才可能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权益的利益导向。这里政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兼顾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利益,选好平衡点。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大家共同保护生态,共同受益生态。
  作者简介:朱昌龙,湖南郴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一、音乐——人类语言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音乐是人类语言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的海洋里,它同样将人类的种种思想情感、情绪、感受作
摘要: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和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强化学生说话训练,以便符合素质教育内在需要和贴近社会客观发展。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训练口语的表达,学习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它不同于口头作文。所以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因此,我平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说话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
<正>"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张仲景《伤寒论》三阴三阳病辨证体系的概括。早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坏伤寒候》中便有提及六经:"此谓得病十二日以上,六经俱受病讫,或已发
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黄海之滨——江苏省滨海县。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学校现已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成人
<正> 我厂在设备改造中急需图1所示的双管固定卡上万个。我们利用了Q34-16联合冲剪机的多功能特点,设计了一套冲孔压弧一次成形的模具,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作为语言地域变体的方言,就像是一面多棱镜,不仅
在二十世纪末甚至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众多民营企业得到发展并不是其企业实力使然,更多的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大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靠机遇发展的可能性越
【正】 科学学结构的启示科学学是科学技术活动组织管理问题的理论基础。从科学学的结构中间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科学学的理论和实践,就其整体而言,应该包括三个方
China 一词,既可指代中国,亦可指代瓷器。不少人认为,瓷器一意与中国景德镇(古称昌南镇 Chang&#39;nan)有着很大关系,因此西方称瓷器以及中国为 China。这个说法被很多中国人接受,并且在初级英语教育
我国住房问题是人们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房价的暴涨和人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需求矛盾相对突出。国家重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