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写作勿在概念认知上纠缠不清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文体理念的不断呼吁和关注,很多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越来越关注文体特征下说明方法的教学。这本身是语文教学一种极好的尝试与转变,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教师对说明方法的体悟又陷入了概念性机械认知的泥潭,严重忽视了对说明方法言语形式的感知,导致说明文的教学演变成了纯粹对说明方法概念的叠加。如何才能走出这一概念化认知的误区呢?
  一、避免机械识记,将说明方法与多维诵读有机整合
  朗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说明性文本与其他类型的文本不同,尤其是语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说明文阅读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习得说明方法的運用策略。虽然说明性文本相对较为理性,但也需要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需要站立在文本的视角下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意蕴,尤其是要凸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
  以《恐龙》第二段中描写雷龙的语段为例:首先,要明确朗读这一段文字要平实而自然的语气,无需一贯强调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其次,是要结合说明方法能够展现出雷龙的特点,即读出作者胸中之“意”。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处理:朗读第一分句,将关注力聚焦在“庞然大物”这一词语上,展现雷龙最大的特点;然后,着力与“六头大象”进行对比,凸显对比之物的庞大,从而突出雷龙的特点;第三句中的“轰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重音的处理来凸显雷龙步履沉重的特点,并在“好似”这个词语后面停顿一下。
  如此的朗读指导,就完全剖析了文本语言表达的智慧,将文本的认知与学生的内在个性进行统一的印证,对于语段中作者所采用的作对比、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也进行了深入感知与悦纳。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什么是作对比,什么是打比方,而是借助朗读,让学生体会在描写雷龙时又写“六头大象”的作用。深入感知并相机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雷龙的脚步声,从而意识到每个说明方法的运用,其实都是从读者的生活经验入手,帮助读者建构说明对象的特点,从而更形象地表达自己心中之“意”。
  二、避免肤浅认知,将说明方法与言语品位有机结合
  在教学说明方法时,教师往往都是将概念的认知置于首要位置,好像能够识别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作对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就读懂了说明文。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说明方法作为发展学生言语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跳板和支点,应该围绕着说明方法展开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将说明方法与言语实践活动有机整合。
  还以上述的“雷龙”片段为例,教师首先聚焦核心词语“庞然大物”,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深入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哪些词句告诉我们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呢?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能会涉及到说明方法,但对这些方法却只能停留在认知性的肤浅层面。笔者以作对比这一说明方法为例,很多学生都会提到与“六头大象”作对比,此时相机进行引导:首先,为什么选择与大象进行对比?要让学生意识到对比所选择的对象,要与描写的事物有可比性,大象的身躯本身就是生活中较为庞大的,借助大象就可以完美再现雷龙的特征;其次,为什么要选择“六头”,而不是一头或者十头呢?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是“一头”根本就没有了对比的价值,而要故意夸大说成是“十头”就不能准确再现雷龙的身形,失去了说明文语言精确严谨的特点。
  经历了这样的感知与思考,学生对作对比这一说明方法的认知就不再停留在肤浅的认知层面,而对其选择的细节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避免空洞认知,将说明方法与迁移运用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说明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的机械记忆上,就难为他们设置出适切而扎实的语言实践平台,也难以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目标。那么,如何将说明方法从原本的机械认知向学生的言语表达迈进呢?“眼观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在经历了深入洞察之后,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实践,在实践练笔的过程中明确写作方法的内在特点,从而更好深入地反刍对说明方法的认知。
  在教学了“雷龙”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给图上的恐龙设置一个名字,为这些图片中的恐龙配置一段能够体现各自特点的文字介绍,并合理运用课文中已经学习过的说明方法。在介绍某一种恐龙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并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对图片中的恐龙进行相应的介绍。学生对教学内容也不再是概念化和肤浅化的认知,而是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言语能力,促进了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其他文献
一、直视“缺氧困境”,深化课堂改革  教学疲软、“讳疾忌医”是当下不少教师的弊病。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深切感受到课堂“缺氧”的窘境。“大胃王”吃不饱,“剩食族”又提不起兴致;学习激情与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流失;知识技能与文化思维发展的结构失衡等,这些难题都亟需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新理念武装自己,直视课堂“缺氧”的教学困境,及时进行角色转变,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
期刊
游戏是一种古老的活动形式,在中国具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游戏仅仅作为一种娱乐健身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游戏的功能日益丰富,人们赋予游戏新的价值,使游戏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人们将游戏与教育有机融合一体,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活动开展德育、益智、审美、健体等教育活动,让游戏绽放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光芒。小学科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以科学知识传播、探
期刊
小学开展志愿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知、情、意、行得到发展与磨练,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能与自己、家人、社会及世界和谐共处,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以志愿者行动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主助人、自我完善、自主成长,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以“主体、责任、践行”为核心的德育文化,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对于在小学如何开展志愿者行动,南京市
期刊
摘 要:近年,堪称“千里马”的高师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就业单位的需求量却在缩减,于是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难度持续增大。为帮扶高师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明确可行的就业方向,寻找精准的就业途径,笔者对近三年赣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他们就业期间遭遇的各种困难及成因,进行了简要的研判分析,阐述了高师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以期帮助他们摆脱就业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与现代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公众对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日渐突出,创建适合部分学生艺术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艺术特色中学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如何施行具有獨特风格的区域性的艺术教育也尤为重要。无锡市湖滨中学是以美术见长的艺术特色教育学校,几十年来,在艺术特色建设、办学业绩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校在艺术特色办学策略、追求教育目标、资源的利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有一种文化叫故事,故事具有精彩的情节,富有神秘感。故事对幼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启迪智慧。若故事与数学相遇,将会摩擦出耀眼的火花。数学教学故事化,可以趣化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降低思维坡度,让复杂深邃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助于支持学生思考,提升学习质效。  一、巧借故事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切行动的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表现,不同国家的语言不仅是其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其文化的折射展现,彰显了整个历史发展的历程。就英语教学来说,不可或缺的便是其内在的文化建设,让学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体验西方国家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 生命发展 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之际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汲取英语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早期的科学教育影响着幼儿未来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倡导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了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把握好教学中的收放度。  一、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科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抓得过死,不利于幼儿自主发展;如
期刊
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的追求,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先要弄懂有效教学的特征,搞清楚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聚焦“学的课堂”,聚力“有效教学”,为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学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愿意学的氛围,创造一个主动学的环境,构造一个善于学的模式,使音乐课堂散发“学”的气息。  一、营造亲师氛围,使学生愿意学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课堂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一片生命的林子,教学是师生互动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性,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往往更重视学生想象、感知与实践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加强生活化教学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  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是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身疑问,并在思考探究中逐渐懂得如何写作。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提问通常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学生一般都处于机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