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理性思辨,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本题旨在引导“00后”的孩子从关注自我需求切入到关注外部世界,再回归自我内心。从自我到社会,从社会到自我,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认识自我,从而得到心灵的历练。学生写作的过程即为精神成长的过程。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一、正向立论示例
  人与人之间是在需要与被需要的过程中维系着亲情、友情和爱情,体现着人作为社会人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社会,也被社会所需要。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在享受社会带给我们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向立意时的合理选择是“化大为小”,例如不妨专谈:
  (1)老人最缺的是“被需要感”——老年人不再被需要时,就会感到价值缺失,陷入深深的自责。我们常常认为,老人们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事实上,人活于世还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有劳有逸才不会感到空虚和无趣。让老人有机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帮他们找回价值感的途径。
  (2)被孩子需要的幸福——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全部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依恋会越来越弱,等孩子步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后,他们的精力更多地则放在自己的交际圈上,父爱母爱或许已经被他们珍藏,只是偶尔拿出来回味。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是世上最纯洁、最无邪的亲情需要,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
  (3)孩子不被需要,怎么成长——被需要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缺少了它,孩子便无法真正成长;被需要也是生活的教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被别人需要的人。
  二、反向立论示例
  1.有些“被需要”是冲着钱(或权)来的。一些有钱人会感到孤单、失落,因为他发现人们之所以需要他,不是需要他本人,而是需要他的钱,他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2.“被需要”害人害己。人们通常会对需要关照的人付出很多且不求回报。孰不知,很多时候,这种关照行为对双方百害而无一利:一个慈爱的母亲会为自己逃学的孩子找各种借口,一个心软的父亲会找关系让多次闯祸的儿子躲过惩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被需要方“忍辱负重”,完全丧失自己;而需要的一方则愈加依赖对方。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在被需要的时候勇敢地说“不”!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道很温暖的题目,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从“需要”到“被需要”的“普遍存在”,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体现了命题者对“00后”的殷殷期待。
  1.落實立德树人,坚持育人导向。高考不仅是选拨人才的一道关,更是育人的一堂课。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与他人、为己与为人、自我价值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辩证关系,以提高自我境界,体现人生价值,促进生命成长,很好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材料是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学生的理性思考搭建起探究生命意义和理解人生价值的桥梁,引导学生对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进行深层思考。不同的思考层面凸显出思维品质的高低,在“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追寻自我价值,增进幸福体验。
  2.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海派风格。题目体现了贴近现实生活、注重理性思辨的命题特点,显示出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度。在彰显海派风格的同时,体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文化自信,也体现了回应现实社会思潮时所必需的全球视野,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素养。
  被需要是最好的礼物
  ◎于丽丽
  姥姥已经80岁了,可还是颤巍巍地忙个不停,用她那裹着的小脚,在家中来来回回走着,好像永远不嫌累似的。每当我们出于关心劝她休息时,她便恼火地说:“嫌我老了,是吧?!”弄得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宽慰和体恤一个老人,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你帮我干点什么吧!”他(她)肯定非常高兴,也非常乐意。什么也不让做,在老人看来,似乎被当作无用之人了,而这种供养方式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伤害。虽然我们是出于善意劝他们安享晚年,但那些善意的话却无情地阻碍了老人获取最大的心理满足——被人所需要。其实,不只是老年人,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被他人需要,有人需要你是活着最快乐的事。
  有了这样的提醒,我们就会在施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清醒。被爱固然能使自己备受呵护、似小鸟依人,却在某种意义上被“剥夺”了生命的主动权。爱就是奉献,它准确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本质。爱谁,就会不可遏制地想为他做些什么,想尽最大的可能使他快乐,而且是不求任何回报的。爱还是一份寻觅与解读,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还有一份格外的细致和耐心。爱一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解读他的心路历程。
  有了这样的提醒,我们就会在施恩与图报的纠葛中变得豁达。施恩并不是为了图报,仅仅是因为我心甘情愿为你付出。我享受到了给予的快乐,我感到愉快。但如果你认为有权利要求别人像你一样善良,或要求别人一定认可你的善良,这一份愉快感就会丧失。
  明白了这些,我们时常会“缠着”姥姥,让她闲不下来。弟弟妹妹们今天你要一个沙包,明天我要一个小手绢,让姥姥高兴地忙着。看得出,老人心中的快乐把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人最大的满足和愉快就是一直被周围的亲人和社会需要。
  (选自《心理与健康》)
其他文献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   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同学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大学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
期刊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我,不惧异样的眼光。  汉代名将韩信发迹之前,曾经流落街头。一个在河边漂洗棉絮的老太太可怜他,每天都省下一碗饭给他,一连供养了他几十天。韩信填饱了肚子后,忍不住慷慨激昂起来,对老太太说,将来自己一定会重谢她。老太太一听,勃然大怒,训斥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于是韩信从这番刺激中清醒过来,开始奋发向上,历经艰险
期刊
让座,本是相互帮助、发扬美德的事。但是,一些人凭着“应该让座”和“维护美德”的正义感,在公共场合骂人、打人。社会美德能以一种更冷静、更有效率的方式维护吗?难道“生气”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常态选择吗?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她的犀利发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曾经震动一代中国人。今天,我们再次向社会发出提问:“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社会为公
期刊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十分恰当。(究竟“恰当”在何处?需要稍作点拨,以概述语言的意义,点明主题。)  徐霞客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雪溜,就是冰雪融化后,雪水滴落山涧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词人向子諲《鹧鸪天》中有言:“花能笑语柳能眠。”周邦彦《苏幕遮》中亦写道:“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花语、鸟鸣在传递生命的信息——这是生命的语言。  在维也
期刊
写作指导   “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   1.材料充足而典型。“内容充实”首先体现在作文材料的运用上,材料丰富而典型是“内容充实”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丰富自己的材料储备库。作文选
期刊
2018年6月25日,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1.5万人,年龄最小的12岁。除了传统毒品,通过改变形态包装、花样不断翻新的新型毒品也正悄然入侵,青少年群体尤其容易“中招”。  由于对毒品的危害认知有限,很多青少年涉毒之初都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尝试一下不会上瘾,尤其是新型毒品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很容
期刊
加点料   共享经济不仅是在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以此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实现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的动力。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共享经济能让任何人瞬间成为企业主,是21世纪新的经济形态。   ——Airbnb联合创始人兼CEO布莱恩·切斯基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森村诚一   在短短几年,共享经济已经从“我的就是你的”的慷慨变成“你的就是
期刊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十分恰当。正是语言,给了我们文化的基因,给了我们精神的滋养,给了我们灵魂的归宿……(添加一组排比句,凸显“语言”的意义,点题兼解题。)  其实,只要你静心聆听,生活中处处有语言。(加进一个过渡句,引起下文,又将“语言”的外延加以拓展。)  徐霞客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雪溜,就是冰雪融化后,雪水滴落山涧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期刊
定点钻探  议论深刻,富有新意,是高考议论文获取高分的常见要求。让议论文闪出哲思色彩,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这篇文章把“忧”与一个同音词“有”联系起来,阐发了深刻的哲思。文章的哲理思辨有三“新”:  一、选题切入新  哲理思辨,需要思辨者具有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发展地看问题等基本哲学观点。选取哪两个事物作为对立统一的双方,体现着作者的思维智慧。本文作者别出心裁,选取“忧
期刊
单嘉玖:一生只为一事来   单嘉玖,一位书画修复师,60岁的她在书画修复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39年了。经她手修复的古画有近两百件,每件古画的修复需要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周期,耗时最长的需要一年,最短也要三个月。《双鹤群禽图》在修复前,损毁比较严重。本来面对密集的小洞,可以用整幅绢托在画作后面,一下把所有的洞都补上;但为了古画生命更长地延续,单嘉玖选择一个洞一个洞地单个织补。就这样,她埋头补了四个多月,
期刊